金立
他早就渴望成熟,可20歲了,人家還是嫌他嫩。于是,他更急著要成熟。21歲,他模仿高倉健,大家說他假深沉:22歲,他試著看破紅塵,又有人說他玩世不恭;23歲,他開始跟著感覺走,結(jié)果是“走來走去沒根據(jù)地”。
“想成熟真累!”他這樣抱不平,卻絲毫沒放棄成熟的渴望。在他心里,成熟代表的是辦事的干練,處事的瀟灑以及儀表的萬種風(fēng)采——好像人成熟了,一切就都盡意了,真是絕對的浪漫!“難道不是嗎?蘋果不也是熟了的才甜?”如果你不同意他,他就這么反駁你。
糊里糊涂就到了25歲,朋友開導(dǎo)他:“成熟不一定是‘最,而是‘最與‘最不之間的一個適合你的點——成熟就是適合。適合你的選擇或許不是最有利、最美妙的選擇,但看到、承認(rèn)并接受這種適合,就是一種成熟。每個人的環(huán)境、經(jīng)歷不一樣,所以別人成熟的方式不一定適合你?!迸笥训脑捠顾碎T道:雖然熟了的蘋果才甜,可熟透了就會爛,蘋果最香甜時,就是它熟得最適合人們要求的時候。從此,他不再重復(fù)潮流,開始找自己那份適合。
而立之年,人們終于開始用成熟評論他。他卻說:“成熟真難。”一個人也許在處理這件事時顯得成熟,易時易地就可能顯得幼稚。更何況人生又有太多的方方面面,一個人想每時每事都干得成熟,實在忙不過來。但他并不灰心,他知道“最”與“最不”之間那個適合自己的點是一個極限,達(dá)不到卻可以盡可能去接近,接近的過程就是走向成熟的過程。雖然成熟不能完美,但畢竟大家都在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