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摩登青年特別是摩登女郎聊“貞節(jié)”,怕是不免要挨罵的。道德范圍內(nèi)的“貞節(jié)”,被許多知識女性視為封建主義禁錮婦女的繩索,聊不得;在性學范圍內(nèi)談“貞節(jié)”,則恐怕又有人以為不合“掃黃”的時宜。前幾天,有作者送來一篇言論稿,主張不但要“掃純黃”,而且要“掃半黃”——包括性科學。
倘一聽“貞節(jié)”就厭煩,又懶得讀書,那么,將“貞節(jié)”以至整個性科學視為異端邪學,既不足怪,別人也沒法可想。如果讀些書,就不但覺得這問題有點意思,而且這“貞節(jié)”或許不無可愛之處。
《辭?!防锏摹柏懝?jié)”和“貞操”意思差不多,都是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這當然與“從一而終”乃至“三綱五?!毕嗯涮祝欠饨ǘY教所規(guī)范的。在這個意義上解釋得最清楚的,我以為是清人朱彝尊的《原貞》:“夫婦之道,守之以恒而始之以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因其所感,不以死生異其志,乃所謂恒其德也。”“恒其德也”典在《易》里,曰“恒其德貞”。又讀潘光旦先生翻譯的英國靄理士的《性心理學》,我認為潘先生使用的“貞節(jié)”一詞是相當考究的。與《辭?!繁?,至少有三點不同:一、不只女人有“貞節(jié)”問題,男人同樣有,二、“貞”和“節(jié)”是兩碼事,雖然很有聯(lián)系?!柏憽贝_有從一而終、“恒其德貞”的意思,但“節(jié)”卻是“節(jié)制”的意思。儒家講“中庸之道”,對性的態(tài)度自然也是中和的,怕走極端,即絕欲和縱欲。這和不改嫁或不失身就很有些不同了。三、禮教教條中的“貞節(jié)”是一種封建的道德規(guī)范,強制性的。而性學范圍內(nèi)的“貞節(jié)”主要強調(diào)自律,是甘心情愿的自我節(jié)制。其動力來自于對性價值、修身養(yǎng)性等方面的“悟”。
我本人是對《辭?!范x持懷疑態(tài)度的。禮教教條范圍內(nèi)的“不改嫁、不失身”在許多情況下完全等同于禁欲。而儒家從來承認“飲食男女,大欲存焉”、“食色性也”,要求是“發(fā)乎情,止乎禮”;道教徒也并不全信邱長春,有的主張寡欲,有的則主張縱欲,所謂“采補”。清代紀曉嵐號為名儒,但簡直是道教的“縱欲派”,清人采蘅子的《蟲鳴漫談》里說他“日必五度(五鼓入朝、歸寓、午間、薄暮、臨臥各一度),否則病”。至于佛教,有時簡直對“男女關系”見解精辟(如“非法出精”)。把“貞節(jié)”弄成今天多數(shù)人理解的這種意思,從“宗教”的角度考,莫名其妙。我以為是封建統(tǒng)治者從自身利益考慮,不顧先儒,大刪大改地成就了系統(tǒng)的禮教教條,與“貞節(jié)”原意相距乃遠。
事實上,禮教教條中的“貞節(jié)”因為扼制了人的本能,因而便變成了荒謬。首先,它要求女人“守貞”而放縱男人“敗德”。其次,它表現(xiàn)出極端的性愚昧,連“食色性也”也不懂似的。沈起鳳的《諧鐸》里有個諷刺故事:“荊溪某氏,年十七,適仕族某,半載而寡;遺腹一子,氏撫孤守節(jié)。年八十歲,孫曾林立。臨終召孫曾輩媳婦,環(huán)侍床下,曰:‘……倘不幸青年寡居,自量可守則守之,否則上告尊長,竟行改醮,亦是大方便事?!边@個節(jié)婦青壯之時,不耐長夜,差點向一親戚薦枕。節(jié)婦不但難當,且當成了多半已經(jīng)變態(tài)。清人青成子的《志異續(xù)編》記載了一個寡婦守節(jié)的故事。她懂得“勞則善,逸則淫”的道理,因此每夜熄燈后撒百枚錢于地,缺一個摸不齊便不睡,直弄得神倦力乏。60年如一日,可謂悲哉。有一首出自和尚之手的《叫春》詩,用來諷刺這種強制性的“絕欲”,可能更刻薄些:“春叫貓兒貓叫春,聽它越叫越精神。老僧亦有叫春意,哪敢人前叫一聲?!?/p>
和強迫絕欲一樣,淫蕩、亂交之類的“性解放”,也是性愚昧的表現(xiàn)。溯起源來,“性解放”的始祖正是封建皇帝?!肚喱嵏咦h》里有一個皇帝讓宮女們裸身頂著荷花入水,皇帝老兒暢游其間;《千古秘聞》的作者考證,春宮畫(當然是宮中的了)一開頭就是性變態(tài)的畫,即以今日的觀點看,怕至少也是3個“×”級的?!靶越夥拧钡慕Y果必定是害人害己害社會,所以,浪蕩男女死到臨頭可能會愛書的。
禮教教條上的“貞節(jié)”,實際上是要婦女當貢品,或貢給皇帝國戚、達官顯宦,或貢給某個男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但“絕對自由”怕也達不到真正的婦女解放,社會會把女人當作商品。如果把“貞節(jié)”從禮教教條里解放出來,我以為它就是個很不錯的東西了。潘光旦僅僅從性科學的角度談“貞節(jié)”,便使人覺得有了科學價值,不敢不“貞”,不敢不“節(jié)”。倘若我們再賦予它時代特色,讓它表現(xiàn)出科學、文明、法制的新內(nèi)涵來,這對于匡正風氣、增進家庭幸福、社會安定,或許是“善莫大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