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展自我,尊重自我,理解萬歲等口號這幾年在青年中很流行。應當說這并不都是壞事,但如果引導不當也很容易使人誤入歧途。我們廠的青年職工占職工總數(shù)的50%,青年知識分子比較多。其特點是素質較高,但因很少與外界接觸又比較封閉。他們渴望發(fā)展自己,渴望了解社會,也渴望與社會相融。為了使這種良好的愿望得到正確的發(fā)展,今年我們在青年中組織了“我·人人·社會”活動。
我們先組織團員青年上公共汽車體驗生活,青年們帶著事先擬好的題目分散在各路公共汽車上,細心體驗。他們耳聞目睹了那些設法混票者,乘機行竊者,無理取鬧者,因無意間的擠碰而吵得面紅耳赤者;也親眼見到司售人員起早貪黑克服著許多困難保證車輛正常運行的情景……許多青年都說,他們沒想到一輛公共汽車競能有人世間如此多的溫暖和隔閡。一位青年在與公交系統(tǒng)職工座談時說:作為司售人員,生命的三分之一都在為別人服務,我們不能只要求他們尊重別人,而是全社會首先該尊重他們。
我們又組織團員青年到百米礦井之下體驗煤礦工人的生活。在深深的巷道中,沾著滿身煤污的工人艱苦作業(yè)。青年開始不解,為什么工人們對此竟毫無怨言?青年們也開始了更深入的思考。我們還組織青年來到愚公的故鄉(xiāng)訪貧問苦;組織英模報告團和黃河漂流隊來廠做報告;組織“青年人看世界活動”幫助青年開闊眼界,了解世界,了解社會,了解自己。
在與社會廣泛的接觸中,青年們越發(fā)自覺地意識到“我·人人·社會”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許多青年在他們的體會中寫到:發(fā)展自我,并不是以個人為中心;集體主義也不意味著對個人的不尊重。社會由個人而組成,個人又無法脫離社會。要想讓別人理解自己,必須首先學會理解別人。
作為一個團委書記,我在這個活動中受到了一個啟發(fā)。對于青年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中出現(xiàn)的新思潮,不能簡單地否定或壓制,而要在各種實踐活動和教育活動中積極地加以引導,這是我們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