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雨兵
平線線——交臂而過,陌生的風(fēng)在線與線之間的巷道中冷冷地吟唱?,F(xiàn)在,直至永遠(yuǎn)。
夾角線——也許是劈面相逢,一見如故;也許是遙遠(yuǎn)的延長,穿越開闊地,穿越今天或明天的地平線,在未知的時空點(diǎn),終于相遇,相知。
人與人:
L君。十年前,我以一個現(xiàn)役軍人的身份自覺地,主動地寫大字報批判他。十年中,我走自己的路,過自己的日子。狹隘,但是真誠。突然,有一天,我在聽他的講演時,被他的思想所征服,并且想到,以后,我要和他一起站在這個講臺上演講。三年過去了,果然如此。
那是預(yù)感嗎?
英國作家哈代說,在這個世界上,一個呼喚著的聲音是很難得到另外一個聲音的回答的。
可是,冥冥中又似乎確有誰在吹響神奇的號角,召喚著人們?nèi)⒓尤松木裣嘤觥?/p>
這是一種生態(tài)認(rèn)同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該走到一起的總會走到一起。即使無限延長,超越時間和空間,甚至超越生命,夾角線終會相交——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空間)
“何以慰吾懷,賴此有古賢”。(時間)
只是,沒有捷徑。一切都必須用自己的心靈去摸索,去經(jīng)歷。
人與世界:
生活,不是中學(xué)的假日春游,帶著媽媽準(zhǔn)備好的食品袋。由老師領(lǐng)著逛一圈:
歐陽修說,他平生治學(xué)有“三上”:馬上、枕上、廁上。
生活的每一個拐角處,都可能有一場意義重大的與世界的相遇。
在自身與世界的雙向設(shè)謎、解謎中,人自身與世界一起長大。
世界的貧乏,只表達(dá)了自身的貧乏:
世界的死亡,只表達(dá)了自身的死亡;
仇恨世界,那是仇恨自己;
戕害世界,就是戕害自己。
也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古人深刻地指出:哀莫大于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