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慶
8,哪些病人不宜手術?
有以下情況的病人不宜手術:診斷不明確,結石較小且少,膽囊尚有濃縮及收縮功能;過去無發(fā)作,平時無癥狀,此次發(fā)作輕;伴有嚴重內科疾病,估計難以耐受手術;藥物治療有效者。這些病人宜繼續(xù)藥物治療,待恢復后再作進一步檢查。
9,切除膽囊后對生活有影響嗎?
根據對切除了膽囊的人研究發(fā)現,沒有膽囊時,膽汁得不到濃縮和貯存,而是源源不斷地流入十二指腸,膽汁量相對增多。膽道由于失去膽囊這一緩沖壓力的器官,稍有代償性擴大,但無顯著擴張。與此同時,膽道下端括約肌也開始出現持久而有節(jié)律地開放和關閉,以逐漸適應消化食物的需要。肝臟也適當增加膽汁分泌量。切掉膽囊后的上述適應性變化大約需要2個月時間,在這段時間里,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會暫時受到一些影響。所以,這時病人應適當限制脂肪攝入,不宜一次吃過多的脂肪食物。2個月后,根據情況可適當增加??傊?,切掉有病變的膽囊,對生活沒有什么影響。
10,為什么有些人切除膽囊后仍有疼痛?
如果病人的先前癥狀是由膽囊結石引起的,那么術后95%病人癥狀會消失。如膽囊無結石,或是靜止結石,則術后僅45~75%病人癥狀消失,30%效果不理想。
切除膽囊后仍有疼痛的原因大致有兩種:一是診斷錯誤,即原來就患有潰瘍病、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未仔細診斷就輕率地。切掉膽囊,術后仍有原疾病的癥狀;二是手術缺陷,常由于①手術時結石未取凈,留有殘余結石;②切膽囊時殘端留得過長,又形成一小膽囊;⑧術后膽道狹窄;④膽囊管殘端長出神經瘤;⑤膽道運動功能障礙;⑥膽道下端括約肌纖維化或狹窄;⑦腸粘連。如有以上問題,明確診斷后通過治療,還是可以解決的。
11,膽結石能自行排出嗎?
膽結石自行排出來是可能的,但不是每個病人都能如此。膽石能否排出與膽石大小、膽道粗細、膽道下端開口大小等因素有關。據觀察,膽囊和膽管有排除異物的能力,如有藥物配合,這種作用更明顯。有膽囊結石的病人,常會發(fā)生膽囊強烈收縮以排出卡住結石而致膽絞痛,結石排出后絞痛即緩解的現象。所以有些病人在膽絞痛后結石可減少或消失。膽石消失的另一原因是膽石自然溶解、縮小,有的可能是膽石經膽道與腸道之間形成的暫時通道(叫內瘺)而排至腸道。
12,有沒有不開刀治療膽石癥的方法?
不開刀而治療膽石癥有以下幾種方法:①耳壓療法(又叫耳部穴位壓迫療法),此法較常用,方便、經濟、安全、副作用少,易為多數病人接受。②總攻療法,服中藥排石湯,輔以西藥和針刺,達到排石目的。③膽道鏡取石,將纖維膽道鏡經膽囊造瘺口插入,取膽囊殘余結石。④體外碎石法,用液壓射流振蕩器(又叫膽道振蕩排石儀)產生的振蕩波沖出結石,此法僅適用于有T形管患者的殘余結石。⑤體外震波碎石(又叫水中聚焦沖擊波碎石),利用高壓電通過在水中的電極瞬間放電產生電火花,使電極周圍的水劇烈汽化,形成沖擊波將結石擊碎。目前,尚處探索和試驗階段。
13,膽石癥手術有危險嗎?術前術后要注意什么?
治療膽囊結石常做膽囊切除術,就目前技術水平而論,此術是比較安全、有效的。但仍有2%的死亡率,也會發(fā)生一些并發(fā)癥如膽道損傷、血管損傷、術后出血、膽瘺、膽汁性腹膜炎及腹腔內感染等。這些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與年齡、有無嚴重心血管疾病、膽囊局部病變程度等有關。
準備做膽囊切除的病人,術前:①思想準備要充分,消除不必要的顧慮,正確對待放置胃管和切口痛等。②改善營養(yǎng),增強體質,認真治療同時存在的內科病。手術后2~3天特別重要,要求:①采取半臥位;②保護好各種引流管;③防止尿潴留;④鼓勵患者咳嗽、咳痰;⑤一有排氣就可逐漸恢復飲食;⑥爭取早下床活動。
14,怎樣預防膽石癥?
膽石癥與膽囊炎之間,既有并存關系,也有因果關系。防止發(fā)生膽囊(管)炎,就可以防止發(fā)生膽石癥,反過來也一樣。由于膽石形成的原因到目前還未完全搞清楚,所以要防止膽石的發(fā)生就比較困難。
膽色素結石與膽道蛔蟲癥有關,后者由腸蛔電癥引起,所以消滅腸蛔蟲癥對預防膽結石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我們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飲食衛(wèi)生。近幾年來,膽固醇結石的發(fā)生率增高,這與食物中蛋白質、脂肪和糖偏多有關。從預防角度考慮,不宜長期大量吃高蛋白質,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尤其是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等,提倡葷素合理搭配,多吃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