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煒
根據20個省市的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近視眼的發(fā)病率,城市小學生為19%,中學生為30%:農村小學生為8,5%,中學生為15.5%:大學生入學時為51%,畢業(yè)時為64%。近視眼給廣大青少年的學習、就業(yè)造成很多不利影響,亦給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便?,F(xiàn)在雖有各種手術、接觸眼鏡及其他方法來治療或矯正近視,但這些措施有的不夠成熟,有的有一定危險及并發(fā)癥,并非每個近視患者都能接受。因此,如果要問矯正近視眼最好的辦法是什么,相信絕大多數(shù)眼科專家的回答仍然是:“配戴一副合適的光學眼鏡?!?/p>
根據中國眼鏡協(xié)會的統(tǒng)計,我國目前有,2億2千萬人配戴眼鏡,占全國人口的20%左右,其中有1億2百30萬因屈光不正及其它眼部情況而戴鏡。因此如何合理地配戴近視眼鏡,提高眼鏡質量,不僅是一個醫(yī)學問題,亦是一個社會問題?,F(xiàn)在就我們在臨床上經常遇到的和近視患者普遍關心的一些問題,作一說明。
一、近視眼要不要配戴眼鏡?
正常視力是人們賴以進行工作,學習,生活,社交、娛樂等人類活動的基本條件之一,因此多數(shù)眼科醫(yī)生認為近視眼配戴合適的眼鏡是必要的。近視兒童及青少年喜歡在室內看書,而不喜歡戶外活動及社交,易引起性格的內向,戴鏡后使視力提高、視野擴大,有利于教育及心理健康。對于有明顯散光、屈光參差(兩眼近視度數(shù)不一樣),視力疲勞及斜視的病人,則更有必要配戴眼鏡,以減輕癥狀,防止弱視。年輕人散光矯正后可以防止近視眼的發(fā)展。14歲以上近視眼戴鏡后較少再加深。但亦有少數(shù)學者認為至少低度及中等度近視可以不栽眼鏡。
二、戴眼鏡是否會使近視度數(shù)增加?
有人認為戴7眼鏡會使近視度數(shù)增加,愈戴愈深。因而不肯配眼鏡。這是一種誤解,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配7度數(shù)過大的眼鏡,使眼睛調節(jié)加強,在原有近視的基礎上有加上了調節(jié)性近視,使近視度數(shù)加深。有的人戴了眼鏡后仍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有的人本身患的就是遺傳性進行性近視,在短期內近視度數(shù)很快發(fā)展,這些都與戴眼鏡無關。另外,由于戴鏡后習慣在視物比較清楚的情況下學習、工作、生活,一旦摘掉眼鏡,對比之下。視物顯得似乎比以前更加模糊不清,誤認為是近視度數(shù)增加,這是不正確的。
三、配了眼鏡后是否要經常戴?
以往認為近視眼鏡應經常戴,尤其是兒童進行性近視。但現(xiàn)在認為生長期后,視物習慣已形成,加上美觀原因,眼鏡可以不必常戴。有人介紹,近視兒重若看適時戴,看近時不栽,近視很少發(fā)展。
四、近視眼鏡配深些好還是淺些好?
過去主張完全或充分矯正近視?,F(xiàn)在主張低度矯正而避免過度矯正近視,即采用矯正到正常視力的最低度數(shù)鏡片:年輕人的輕度近視,更不能過度矯正。成年人首次配鏡常不習慣,可逐漸矯正。300至600度(即—3D至—6D,下同)成年近視,最好配兩副眼鏡,度數(shù)大的供選用,近用時減少其近視度數(shù)的1/3。高度近視常不能一次接受全部矯正的鏡片,可先配一副度數(shù)較低的眼鏡,待適應后再逐漸增加度數(shù)。
五、兩眼度數(shù)不一樣怎么辦?
一眼正常,另一眼為近視:或兩眼都是近視,但度數(shù)不一樣,臨床上稱為屈光參差。實際上,兩眼屈光度多少有些差別,很少完全相同。小的屈光參差影響不大,較嚴重的屈光參差可引起頭痛、惡心、眩暈、視力疲勞、兩眼視物影像不等、判斷距離不準及看物體發(fā)生扭轉等不適感,并可造成弱視及斜視。
雙眼屈光度數(shù)不一樣,外界物體在視網膜上的成像就有差別。理論上講,25度的屈光參差,在視網膜上的影像差別為0.5%,而人們能耐受的最大視網膜成像不等為5%,超過此值,雙眼視網膜的影像就不易融合,也就是說,屈光參差在250度以上,就有臨床意義。配鏡時以視網膜上影像不等不超過5%為原則。具體辦法如下:1、12歲以下小孩有屈光參差,雙眼應盡量配戴全部矯正鏡片,以免發(fā)生弱視。2、成年人屈光參差在600度以下者,多可全部矯正并獲得立體視覺,因此,必須全部矯正并長期配戴。如不能耐愛,減少視力差的一眼的鏡片度數(shù)。3,屈光參差在600度以上者,常難以全部矯正,并難以獲得立體視覺,故只能部分矯正,配戴能耐受的鏡片,或戴接觸眼鏡。4、老年人注意矯正其度數(shù)小的一眼,度數(shù)大的一眼予以低度矯正。
六、怎樣區(qū)別真假近視?
近視眼是由于眼的屈折力與眼軸長度不協(xié)調,,外界物體成像在視網膜前所致。真性近視常是由于眼軸過長,假性近視則是由于眼的屈折力過強,而眼軸正常。青少年睫狀肌(眼內管調節(jié)的肌肉)功能強,再加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常發(fā)生眼的調節(jié)力過強而造成假性近視。因此,要區(qū)別真假近視,就需要先使眼的調節(jié)力松弛,然后再檢查其真實屈光狀態(tài)。最常用的方法是散瞳驗光。商業(yè)驗光常不具備散瞳條件,最好去醫(yī)院眼科查驗。另一種松弛眼調節(jié)的方法是“云霧法”。即給近視眼人戴一副300度的遠視鏡片,這時看東西呈霧狀,調節(jié)減弱,三分鐘后再測視力,如視力恢復正常,即為假性近視。假性近視在青少年中頗為常見。日本統(tǒng)計發(fā)生率高達90%,國內統(tǒng)計在50%左右。兒童由于調節(jié)力過強,假性近視最大可達800度,但一般其屈光狀態(tài)在遠視100度與近視100度之間。假性近視不應該配戴近視鏡,因戴近視鏡后,更增加眼的調節(jié),使假性近視加深,日久亦可發(fā)展為真性近視。
七、戴眼鏡后感到不舒服怎么辦?
戴鏡后不舒服的因素很多:1,首先考慮驗光是否正確。目前新開的眼鏡店很多,有些店缺乏有訓練,有經驗的驗光師;有的只靠電腦驗光、激光驗光,自動驗光等器械,不太考慮病人的主觀感覺,又無試戴過程,致使驗光不準,配出的眼鏡戴后不舒服。2、鏡片磨得不準,與驗光處方的度數(shù)差別較大。國家對鏡片的制作有標準要求,近視鏡片最高誤差不得超過20度,散光誤差最大不得超過15度。鏡片度數(shù)均可用光學鏡度計核對。3、鏡框不合適,鏡片的光學中心與眼睛的瞳孔不一致,鏡片起三棱鏡作用,戴后不舒適。按國家標準,光學中心與瞳孔距離誤差不得超過2毫4米,不得一高一低。而據眼鏡協(xié)會的抽樣調查,鏡片光學中心偏位的占17%。成品眼鏡光學中心偏位的競高達30%。因此,如戴了新配的眼鏡感到不舒服,首先應把眼鏡送到醫(yī)院眼科作檢查,核對驗光是否正確,鏡片度數(shù)是否磨得正確,光學中心是否與瞳孔距離一致,鏡框是否合適等。4,如鏡片鏡框合適,而戴后仍覺不舒服,則可能是不習慣于戴鏡的原因。屈光度數(shù)很大的近視鏡片,初戴時可有變形,直線變彎,地板不平,樓梯高高低低,物體距離及大小估計不準,甚至有眩暈、頭痛、惡_心等不適癥狀。長期配戴習慣后,這些癥狀可慢慢消失。初栽時亦可以先在室內戴鏡,習隨后再外出戴鏡,或間歇地戴鏡,如不能克服,可在閱讀時戴低度數(shù)的眼鏡。散光度數(shù)走的鏡片栽后常不舒服,如不能克服,可減少散光度數(shù)。
八、老花眼鏡能抵消近視眼嗎?
有人說人老7眼睛老花,抵消了原來的近視,就可以不戴近視鏡了,這是不對的。要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近視眼與老花眼這兩個概念。近視眼大多數(shù)是由于眼軸變長,外界物體在視網膜前成像,故看遠物不清楚。近視眼人到了老年,這種已經變長的眼球不可能縮短到正常,因此其近視度數(shù)不會抵消或減少,看遠物仍然不清,還是要戴近視鏡。老花眼則是眼的生理性改變,年過45歲,眼的睫狀肌衰弱,晶體逐漸硬化,致使眼的調節(jié)力減退,看近發(fā)生困難。近視眼的遠點(眼不用任何調節(jié)時能看到最遠的一點)比正常人近得多,一個400度的近視,它的遠點在眼前25厘米,也就是說眼不需任何調節(jié)即可看到眼前25厘米的近距離物體,因此400度以上的近視,終身不需戴老花鏡,看近物時只需摘下原近視鏡或換戴度數(shù)小的近視鏡。但淺度數(shù)的近視眼,老了仍需戴老花鏡,只是度數(shù)要比其同齡人正祝眼的老花鏡淺些。
九、怎樣選擇眼鏡框?
目前眼鏡店內鏡框五花八門,琳瑯滿目。選擇一副眼鏡框,除了要考慮到美觀、經濟,耐用外,更主要的是應科學合理,即鏡片安裝在眼鏡框上后,要使兩鏡片的光學中0距離與戴鏡人的瞳孔距離一致。瞳孔距離可由驗光師測定。測定鏡片光學中心的距離簡單的方法是:查看鏡框支腳上標的數(shù)碼,如標碼為50—16,即一個鏡片的寬度為50毫米,鼻梁寬為16毫米,兩者之和66毫米即為光學中心的距離。如您的瞳孔距離為66毫米,則兩者恰好一致。如您的瞳孔距離為62毫米,小于光學中心距離,則安裝鏡片時,要把光學中心稍稍內移,使它與您的瞳孔距離相一致。目前時興大眼鏡框,但如不考慮本人的臉型及瞳孔距離,盲目地追求大眼鏡框的美,則戴鏡后往往會感到不舒服甚至會對眼睛有害。這點是特別要提醒配鏡者注意的。鏡框與眼睛的距離,以鏡片的后面離黑眼珠10~12毫米為宜,鏡片應向下方傾斜10°,向顴骨方向傾斜5
十、戴治療用的眼鏡有效嗎?目前國內的眼鏡質量如何?
目前有許多廣告宣傳治療近視眼的眼鏡及其它治療近視眼的器械。據統(tǒng)計,治療眼鏡多達50多種,其中大多數(shù)沒有通過眼科專家的鑒定,亦無臨床資料證明其確實有效;有些眼鏡戴后可能損害眼睛,如紅外線眼鏡、磁療眼鏡等。更有甚者,有些個體攤販,為迎合青少年治療近視的迫切心情,利用劣質玻璃、幻燈機鏡片,X線膠片及廢電影膠片,充當眼鏡;或用手工制作的不科學器械出賣給學生,牟取暴利,坑害青少年,實為法律所不容。因此我們在此呼吁廣大近視患者不要輕易購買及使用這種治療眼鏡及器械。
關于我國目前眼鏡的質量,亦不夠令人滿意。據中國眼鏡協(xié)會抽樣調查,眼鏡框總項目的平均不合格率為10.5%;鏡片總項目平均不合格率為14.5%。目前我國農村約有500家生產鏡片及鏡框的工廠(不包括個體戶)。僅今年上半年農村就生產約1500萬副眼鏡。有些廠缺乏先進設備和有訓練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生產出的眼鏡質量難以保證。目前國產眼鏡加上進口眼鏡的數(shù)量已供大于求,而質量則尚需提高,因此購買眼鏡的同志務必注意質量,不要購買劣質的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