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輔卿
在《莊子雜篇·列御寇》中,有一篇莊子將死時關于喪葬的一段逸話,讀來令人耐味。他主張露天而葬,連“桐棺三寸”(墨子語)都不要,這比墨家的節(jié)用、節(jié)葬的主張猶有過之,對儒家所鼓吹的厚葬禮教,顯然是一種批判。這篇對話如下:
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日:
“吾以天地為棺榔,以日月為連壁,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耶?何以加此!”
弟子日;
“吾恐烏鳶之食夫子也。”
莊子日:
“在上為烏鳶食,在下為螻蟻食,奪彼與此,何其偏也!”
這篇對話的意思是:莊子將要死了,他的弟子打算用棺木來厚葬他。他說:“我要用天和地來作我的棺榔,用日和月作我的壁玉,星辰作我的寶珠,自然界的萬物都作我的送葬品。這樣我的葬具難道還不完備嗎?還有什么葬具比這更優(yōu)厚的呢!”
他的弟子說:“我們是怕烏鴉和老鷹吃掉您的尊體啊?!?/p>
莊子又說:“葬在地面上為烏鴉老鷹吃,埋在地下又要喂螻蛄和螞蟻,你們奪去地上的烏鴉老鷹的食物,去喂地下的螻蛄和螞蟻,為什么這樣偏心呢!”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莊子不但主張喪葬從簡,而且還要以身作則。非但桐棺三寸都不要,更不愿埋在地下占土地。他主張露天而葬,棄之原野或山頭了事。其實莊子這種“以天地為棺”的葬法并不科學,更不衛(wèi)生。目前公認的最好葬式還是火葬。尸體火化后,不但避免了“烏鳶和螻蟻之食”,還可以留下骨灰作紀念,所以我們應當大力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