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鋒
我們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受挫折、情緒低落的時候。每當在這種時候,簡直感到坐臥不安,心神不定,茶飯不思,百無聊賴。想看書看不進,想工作沒心思,想找人聊聊又不知從何講起,真可謂苦惱之極。如果一個人老是陷在這種窘境之中,而不想辦法擺脫出來的話,那么情形就很糟糕了。
年輕人的心是最敏感的,外界任何一點小小的信號都可能牽動他的萬般思緒。我有一個朋友,常哀嘆他在婚姻上的不幸,他和妻子總是脾性不投。有天晚上,他邀我去觀月蝕,看著月亮一點一點地被黑暗遮去,直至吞沒,他吟出了這樣的詩句:
許多墳?zāi)顾频纳桨黄?/p>
月亮被埋葬了
無邊的漆黑吞沒了大地
也滲透了我的心
心在流血
血是黑色的
對于他的這種心情,我很理解。然而,他在某種程度上夸大了自己的不幸,因為與廣大的年輕夫婦相比,他們夫妻之間的幸福因素要多得多,只是他被一時的氣憤所惱而不及其余罷了。確實,這也是年輕人的共性,“少年不識愁滋味”他們總以為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就是他本人了。而且沉醉在這種纏綿憂怨的感情中,不想自拔。其實,年輕人的財富是最豐厚的,年輕——這就是幸福。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曾經(jīng)說過:任何一個年輕孩子,無論窮到什么地步,有了他的健康,他的體力,他那矯健的步伐,明亮的眼睛,熱烘烘流著的血液,烏黑的頭發(fā),鮮潤的腮幫,緋紅的嘴唇,雪白的牙齒,純凈的氣息,便能教年老的帝王羨慕不止。一般地說,每一個人或每一類人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和長處,用自己的優(yōu)勢與他人相比,痛苦的心靈便可得到安慰。這就是所謂的“知足者常樂”,同時,這也是維護良好心境的有力措施。雖然阿Q精神不能在廣義上提倡,但在某些方面(尤其是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上)確實是有效的。
人生在社會上,需要承擔許多責任和義務(wù),有許多要從事的工作。如果不能有一個良好的心境,那么在工作中便會遇到來自于自身的許多麻煩。心情不好,常常是由挫折引起,挫折是當個體的期望與現(xiàn)實所得相沖突時發(fā)生的,所謂希望越強失望愈烈者即是,它是一種內(nèi)在的情感體驗。而挫折感的產(chǎn)生便會導(dǎo)致心理(認識)失調(diào)。比如你的一個朋友在你的印象中一直是個品德高尚的人,但有一次你卻發(fā)現(xiàn)他坐公共汽車逃票,而對逃票這種行為你又十分厭惡,這時,你對他原有的感情就產(chǎn)生挫折感,從而對他整個的認識就失調(diào)了。社會心理學(xué)家海德曾經(jīng)提出一個知識平衡模型:假如這里的O代表你的朋友,P代表他自己,Q代表逃票行為,由于你對你朋友原先的態(tài)度是肯定的,朋友又對逃票行為肯定,而你對逃票厭惡,因此三角形三邊上的符號就變成:三者乘積為負,于是認識失調(diào)。要恢復(fù)心理平衡,必須使三者乘積為正。因此,可以有三種方法:①你改變對朋友的態(tài)度;②你改變對逃票行為的看法;③你朋友不再逃票。在日常生活中,上述情況是相當普遍的。只有我們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價值體系,調(diào)整自己用來作為對比的參照體系,才能使自己減少挫折感而保持良好的心境。
失調(diào)與平衡是一對孿生姊妹,一個對世界、對事物、對他人的知識總是一個不斷失調(diào)又不斷平衡的過程,但我們應(yīng)盡量使自己多要些平衡,這樣,我們便能始終充滿信心地去學(xué)習(xí)、去工作。心情愉快勝過一切,愿青年朋友們的心中都擁有一片優(yōu)美的風景——良好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