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格非
海洋中的確有“傷心島”,不過因為“傷心島”只是俗稱,所以任何地圖中都沒有標出它的位置。
“傷心島”原名為“克爾格倫群島”。從地圖上看,位于南緯48度30分,東經(jīng)70度35分附近,周圍是巨浪滔天的南印度洋。它的位置比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還靠南,如果從好望角和澳洲大陸西南角拉上一段弧線的話,它恰好在中點。
“傷心島”由主島“克爾格倫島”和大約300個小島組成。主島大部分為高原和山地,其中“羅斯山”的主峰是全島的最高點,海拔接近2000米。由于緯度偏南,所以島上氣候嚴寒、潮濕、多暴風。內地大部分為冰雪覆蓋,沿海則大多為湖沼地帶,有些地方是縱橫峽谷。因此,這里又有“荒蕪群島”之稱。
“克爾格倫群島”是公元1772年2月3日由法國航海家克爾格倫發(fā)現(xiàn),并以他的名字命名。既然是“荒蕪群島”,島上也就渺無人煙,但它卻是野生動物的極樂世界。成群的海象、海獅、企鵝、海鳥以及野鹿、野兔等在島上繁衍生息。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吸引不少人前去探險。自法國人克爾格倫后,各國的狩獵者都不避艱難,單獨乘帆到那里捕獵海象、鯨和企鵝等動物。
這個群島被稱為“傷心島”的原因是因為這里接近南極大陸,位置正好處于咆哮的“西風帶”上,強勁的西風環(huán)流,毫無遮掩地終年吹刮著,使海上掀起的巨浪高達10到15米,有時甚至可達20米。這里不僅風浪險惡,還有浮冰,船航行到此常遭覆沒,這里可以說是九死一生之地,即使僥幸避過惡浪登上海島,也很難安全返航。航海家把這個島稱為“傷心島”。
長期以來,“傷心島”上留下了許多航海家和狩獵者的尸骸。數(shù)年前,法國南極補給船途經(jīng)此海,曾派出一支考察隊,前往島上考察。他們發(fā)現(xiàn)島上留下早年曾在島上與大自然搏斗的航海家的遺跡。這里有石屋的斷垣殘壁,有煤炭燃燒后的灰堆,有生鐵鍋和樂器等??疾礻犛职l(fā)現(xiàn)當年挪威與英國合辦的提煉海豹油的工廠遺址,里面有蒸汽機、滑輪、鋸子、車床等設備。據(jù)說,這家工廠曾有80名工人,一直在島上生活到本世紀初。他們和前面提到的石屋主人一樣,在一次特大的自然災害中,全部喪生。
也有些人是受了“魯濱遜飄流記”這本小說的影響,希望找一個孤島,體驗一下“魯濱遜”式的生活,他們選中了“傷心島”。公元1825年,英國水手約翰偕同24名志同道合的海員來到“傷心島”上。他們在島上用大刀、標槍、木棍向海象進攻,得手以后就把海象身上那層20至30厘米厚的脂肪割下來,頗有收獲。可是,在一次獵捕海象時,24人幾乎全部遇難,唯有約翰幸獲逃生。他爬上小島后,孤單一人,依靠獵取海象肉來充饑,以海豹皮來御寒,過著魯濱遜式的生活,歷時達4年之久。直到1829年,才被一艘經(jīng)過該島的帆船救出,這也是“傷心島”的一段插曲了。
(摘自《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