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復
我以為,友誼是人類的一種高尚、優(yōu)美的感情,是朋友間的一種親密的情誼。真正的友誼即友誼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志同道合、親密無間、肝膽相照、患難與共、生死不渝。怎么能是“不即不離”呢?
古今中外堪稱友誼楷模的舉不勝舉。就說被列寧稱譽為“這兩個人的關(guān)系超過了一切古老傳說中最動人的友誼的故事”的馬克思和恩格斯,被人們廣為傳頌的長征中患難與共的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徐特立這“四老”吧,他們的友誼哪個不是親密無間幾十年?哪里是什么“不即際離”的友誼?
田豐同志與友人互做“全權(quán)代表”時,可以說是他們友誼的頂峰,不然田豐同志絕不會以為得到了“真正的友誼”。事實上,他們的友誼并非是真正的友誼,因為他們?nèi)狈喂痰乃枷牖A。古人云:“道不同不相為謀?!闭嬲挠颜x是以共同的思想和事業(yè)為基礎的。否則,友誼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再“合得來”也是暫時的,經(jīng)不起考驗。
友誼之樹植根于志同道合的土壤里,才能根深葉茂,開花結(jié)果。當然這“志”、“道”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具體內(nèi)容。如果友誼僅僅停留在個人的興趣相投上,沒有同國家和民族大業(yè)聯(lián)系起來,那么基礎必然不牢,友誼就不會長存。田豐同志設想的那種“不涉及對方思想深處”的“不即”,不包括思想互相幫助的“不離”,絕非友誼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