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____編號:____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矢志復(fù)仇,是青少年熟悉的故事。“臣薪嘗膽”后來就成為人們用以刻苦自勵,發(fā)憤圖強的成語。
但在中學(xué)歷史課本中,講吳越爭霸時,只說勾踐舔嘗苦膽,而不說臥薪嘗膽這個成語。這是有道理的。吳越爭霸,勾踐“嘗膽”,最早見于西漢司馬遷寫的《史記·越世家》,說勾踐“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而“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直到宋朝才出現(xiàn)。此成語最早見于北宋蘇軾的《擬孫權(quán)答曹操書》中,文中內(nèi)容與勾踐也并無聯(lián)系,可見勾踐臥薪之說是后人添附加工而成。
司馬遷的《史記》是一部寫作嚴謹、事實較為可靠的正史。因此中學(xué)歷史課本按《史記》所載,只寫“嘗膽”而不提“臥薪”。
(摘自1984年7月16日《少年文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