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和 趙茲
郭凱敏今年不過26歲,卻已經(jīng)是觀眾熟悉的一位“老”演員了。提起他,人們馬上會想起他所扮演的一系列角色——《廬山戀》中那個正直、誠懇,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耿華;《小街》中那個頑皮、熱情,后來卻雙目失明的夏;《青春萬歲》中那個有點呆,卻又帶幾分幽默感的戴眼鏡的年輕記者田林……
他在北京電影制片廠拍攝《藍色的花》時,我們曾去采訪他。生活中的小郭平易、樸實,沒有人們想象中演員的那股“帥”勁兒。他說,過去他也以為自己沒有這股“帥”勁兒,當(dāng)不了演員。他父母,乃至父母的父母,沒有一個是搞藝術(shù)的。1975年,他正上高中,在一位當(dāng)過演員的老師的鼓勵下,去上海電影廠演員劇團應(yīng)考。他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考上考不上都無所謂。沒想到,由于沒有思想包袱,表演反倒樸實、真摯、自然,贏得了張瑞芳、舒適等主考老師的肯定和贊賞。就這樣,17歲的郭凱敏跨進了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大門。
我們問他,在他扮演的十來個角色中,他最喜歡哪一個。他略略思索了一下,回答:“《逆光》中的廖星明。這是八十年代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普通青年。在他身上體現(xiàn)著一種可貴精神,這就是:做一個生活中的強者。”小郭兩眼閃光,一霎時,仿佛又沉浸到廖星明的戲中去了。
為了演好廖星明,郭凱敏曾到造船廠去體驗生活。他在鉗工車間和工人們一起干活兒,沒多久,工作服上的油污就跟大伙兒一樣多了。有一次,他到廠醫(yī)務(wù)室去看病,大夫問他是哪個車間的,他想了想,開玩笑說是“鉗工車間的”,大夫記了帳。這時,旁邊的一位工人對大夫說:“你怎么連他都不認(rèn)識?他就是電影演員郭凱敏呀!”大夫聽說后,好一陣仔細打量郭凱敏。
形似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神似。郭凱敏在編導(dǎo)的幫助下,仔細研究了廖星明的各個剖面,努力去把握這個人物的基調(diào)。他認(rèn)為,廖星明的特點,一方面,是對理想、對事業(yè)孜孜不倦的追求,對事物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另一方面,又是一個極普通的人,一個普通的工人,一個普通的業(yè)余作家。在拍攝過程中,郭凱敏就一直從這兩方面的統(tǒng)一上,琢磨著如何使這一人物真實、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出來。
原劇本有這樣一場戲:廖星明的妹妹拋棄原來的戀人黃毛,跟家里有錢的小齊好了。廖星明知道后,痛苦、憤怒地去找妹妹。人們正在跳舞,看見他闖進來,都驚愕地停了下來。郭凱敏覺得,劇本在這一處是不夠真實的,廖星明雖然是影片的主角,可在實際生活中他不具有使舞會停止的權(quán)威,何況跳舞也不是壞事。于是,小郭建議導(dǎo)演改變處理。導(dǎo)演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建議,將這場戲改為:正跳舞的妹妹看見哥哥來了,丟下舞伴,走到屋外,說:“哥哥,你打我吧。”屋里舞會仍在進行。廖星明什么話也沒說,痛苦地、默默地走了?,F(xiàn)在看起來,這場戲的確真實、含蓄多了,而且能引人深思。
許多觀眾認(rèn)為,郭凱敏演什么象什么,我們請他談?wù)勥@方面的體會。他誠懇地表示自己還達不到那么高的水平。不過,他體會,要象,就不能僅僅靠表演,而必須與角色的感情交流、溝通,因此就要努力向各行各業(yè)的同志學(xué)習(xí),了解他們的生活、工作和思想感情。其次,還必須掌握多種工作和生活的技能。他笑笑說:“這有時是要付出代價的?!睘榱伺摹墩魍尽罚麑W(xué)會了騎馬,但由于馬驚,摔傷了腿,縫了六針。為了演《賣大餅的姑娘》中的鄭寶玉,他學(xué)貼大餅,把胳膊上的汗毛全燒掉了。
郭凱敏新近拍完的影片是《藍色的花》,在影片中他扮演男主角伊汝。這個人物要從十幾歲演到四十六七歲,時間跨度很大。這對小郭來說,困難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他正視困難,自題“愚淵”條幅掛在墻上,以激勵自己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去探索。
告別郭凱敏出來,我們強烈地感到,小郭確與廖星明心心相通。他們雖然工作在不同崗位,但都是我們社會的積極的腳踏實地的勞動者和創(chuàng)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