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景華
人賴飲食以養(yǎng)身,食須調和方相宜。中醫(yī)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請臟之母,生血生氣之源,周身的津液、營養(yǎng)都依靠脾胃來供給,而脾胃的健康與否,又與飲食的數(shù)量、質量、配伍,性昧以及攝取方法有密切的關系。飲食的攝取方法主要靠一日三餐,但是,一日三餐中卻有很多平凡而簡單的、又不為人們注意的養(yǎng)生秘訣。
如《養(yǎng)生鏡》中的“食宜早些,食宜緩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軟些”,《壽世保元》中的“不欲苦飽”,“不欲食后便臥及終日穩(wěn)坐”等,都是飲食養(yǎng)生的可貴經(jīng)驗。為此,我們綜合古代養(yǎng)生家和醫(yī)學家關于進食前后的養(yǎng)生方法,歸納出如下幾點,可供大家參考。
1、先饑而食、先渴而飲
飲食要有正常的規(guī)律,不要過分饑渴以后才進食和飲水。因此,宜適當安排飲食的時間,不使相距太遠和太近。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尚書》中,就有“食哉惟時”的記載,《千金要方》中又說“飲食以時”。我國傳統(tǒng)的一日三餐飲食制,是符合科學道理的。有人主張多餐制?不分時間隨意進食,這會打亂胃腸消化的正常規(guī)律,顯然對健康有害。又有人主張用挨餓的方法來保健益壽,大概只對于需要禁食的病人才有利。另外,頗有影響的廢止朝食論,也應該和節(jié)制飲食、饑餓療法等一樣,須因人制宜地去為確定飲食制度服務。
2、早飯宜早,午飯宜飽,晚飯宜少
人體經(jīng)一夜睡眠,胃腸空虛,清晨早起,每感饑餓,這時須進些稀,軟的飲食,才能使精神振作,精力充沛。早飯固宜早,而晚食亦不宜遲,因為飲食的消化需要一個過程,若食后即睡,會使飲食停滯胃脘,這樣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嘔吐、惡心、吞酸暖氣,或導致慢性胃腸疾病,中醫(yī)所謂“中滿不消,而脾胃大傷矣”,就是指的這種情況。晚飯宜少的道理也大致與上述相似。午飯宜飽是因為一般說來,上午的勞動量較大,為補償半天內能量的消耗,午餐可適當豐富一些,但也只是略飽而已。
3、胃好恬愉、脾好音聲
安靜愉快的情緒有利于胃的消化,食前和食后能夠保持這種精神狀態(tài),對于飲食養(yǎng)生具有肯定的意義。與此相反的情緒有怒、喜、思、憂、悲、恐、驚等。進食前切記避免這種不良的情緒,否則對食物的消化和人體的健康會產生很壞的影響。如《索問·舉痛論》說:“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焙茈y設想人體在氣血紊亂的情況下,能夠保證消化功能的正常進行。古人說:“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蓖贫鴱V之,食前、食后一切反常情緒都應盡力排除,不使其危害健康。
音樂對飲食的消化和吸收有很大裨益?!秹凼辣T分姓f:“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食?!钡兰抑髦幸嘤小捌⑴K聞樂則磨”之說。據(jù)說丹道家用一套“音符”奏出柔和清越的音樂,來配合進食。并說這樣可以“陶冶性情,溶溶似醉,飄飄欲仙,元氣歸宗,樂以忘憂”。從這里我們得到的啟發(fā)是,柔和輕快的音樂,乃至整個舒適整齊的環(huán)境,都可以作為一種良性刺激而通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節(jié)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與此相反,喧鬧嘈雜的聲音,剛強激昂的節(jié)奏,纏綿悲涼的聲調,混亂不堪的環(huán)境,污濁難聞的氣味,杯盤狼藉的食具,毫無疑問地會對情緒和食欲,消化和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的。
4、食宜緩細,不可粗速
咀嚼是幫助消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進食時緩嚼慢咽,能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中的淀粉酶可幫助食物的消化,還有溶菌酶和一些分泌性抗體可幫助殺菌解毒??谥型僖号c食物的充分混合,以及通過細嚼使食物磨碎,都可減輕胃的負擔,促進胃的消化和吸收。而緩食又能使胃、胰、膽等消化腺得到和緩的刺激,令其逐漸分泌消化液?!娥B(yǎng)病庸言》中說:“不論粥飯點心,皆宜嚼得極細咽下”?!夺t(yī)說》中又說:“食不欲急,急則損脾,法當熟嚼令細”。都是這個惑思。總結緩食養(yǎng)生法的作用,約有如下三點;其一有利于提取飲食精華,滋養(yǎng)人體;其二有利于保護胃臟,不使受傷;另外,還使吞、嗆、噎、咳的現(xiàn)象得以避免。因此,《相法》中“飲食如虎”的說法,最不能信。
5、食宜專致,不可分心
《論語·鄉(xiāng)黨》說;“食不語,寢不言”?!肚Ы鹨矸健酚浻小笆澄鸫笱浴?,“及饑不得大語?!倍颊f明進食的時候宜專心致志,才利于胃的納谷和消化。如果說話太多,或邊食邊看書、邊思考問題,就會使中樞神經(jīng)不能專職地去調節(jié)進食和消化。這樣就不符合飲食養(yǎng)生的要求。
6、食宜適置,不可過飽
諺語說:“少吃香,多吃傷”;“少吃多滋味,多吃傷脾胃”??梢娺@些普通的道理已為人所共知。然而,能夠認真掌握、恰到好處、堅持不懈、長養(yǎng)益壽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節(jié)制飲食主要注意如下幾點:“不欲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千金要方》);晚餐宜少食,夜臥宜忌食;粘硬難消,葷腥油膩食物宜少食,腐敗食品宜禁食,香燥炙簿的食品也宜少吃,劇烈運動以后,情緒不好或疲勞乏力的時候,以及病后體弱的情況下均宜少食。
7、食后宜摩腹
孫思邈說:“平日點心飯訖,即自以熱手摩腹,出門庭行,五六十步。消息(令食消化)之。”又說:“中食后,還以熱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行訖,還床偃臥,四展手足勿睡,頃之氣定”(《千金翼方》卷十四)。這是一套較為完整的食后養(yǎng)生法,實踐證明它是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飯后以熱手輕輕摩璉,手法可從上至下,從左至右,以順時針方向,用手掌環(huán)轉推摩,顯然能促進腹腔內血液循環(huán),加強胃腸消化功能;經(jīng)常行此食后保健按摩法,必定對身體大有好處。孫思邈還說:“食畢摩腹,能除百病?!庇终f明這一方法還可用于治病。諸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腸炎、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慢性膽囊炎等疾病,都是本法的適應癥。其作用機制除了上述幾點外,還由于食后摩腹作為一種良性刺激,經(jīng)傳入神經(jīng)送給大腦皮層,引起有益于調節(jié)各種生理機能的條件反射,從而對多種疾病產生治療作用。這種便宜的療效能否兌現(xiàn),就要看你是否能夠做到方法得當、持之以恒。當然,在此同時,你又違背了其它養(yǎng)生原則,造成了新的損害,那還是不行的。
8、食后宜緩行
上述食后養(yǎng)生法已經(jīng)提到食后緩行的問題,這是我國人民傳統(tǒng)的保健方法之一。孫思邈曾強調說“食畢行步踟躕(要走不走的樣子)則長生”(《千金翼方》卷十二)??梢?,食后宜行步,行步宜緩慢。食后緩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人體的休息,這是顯而易見的。古人強調“飽食勿硬臥”,“食飽不得急行”。這是因為食后硬臥會使飲食停滯,不易消化,即中醫(yī)所謂“氣血凝結”,“脾失運化”。而食后急行又會使血液流于四肢,胃的消化受到影響,即中醫(yī)所謂“氣滿而激,致傷臟腑”。這樣時間久了,必然會損害健康,引起疾病。此外,飽食后跳躍、騎馬、登高、千活等各種活動都是應當避免的?!稊z養(yǎng)枕中方》中說:“食止行數(shù)百步,大益人。”可見食后緩行以數(shù)百步為宜?!秹凼辣T分赋?;“食后便臥令人患肺氣、頭風、中痞之疾,蓋營衛(wèi)不通,氣血凝滯故爾。食訖當行步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有所作為,乃佳?!?/p>
9、食后宜嗽口
經(jīng)常嗽口、刷牙,可使口腔清潔、牙齒堅固,并能防治口臭、齲齒等疾病,有重要的保健作用。但一般人都在早晨刷牙,而忽視飯后嗽口,使食物殘渣容易存留。所以,《金匱要略》指出“食畢當嗽口數(shù)過,令牙齒不敗口香”。
(插圖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