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正高
我有一位青年朋友,常想做一番大事業(yè),比如想寫大部頭小說、電影文學(xué)劇本之類,但卻連一篇小小說也懶得寫。漸漸地,他有了“自知”,自知“讀書不多,辦事無能”,自知“志大才疏,好高騖遠”。這本來是好事,是立志的開始呀,可他在“自知”之后,卻自棄起來,認為自己“不是干大事的材料”。本來讀書就不多,“自知”之后,反倒更不去讀書了。自棄的同時,他還有點自得:“咱雖然沒啥能耐,卻還有自知之明?!?/p>
類似我朋友這樣的青年,還真不少呢。有人知道自己虛榮心強,卻總是在介紹自己的這個缺點后,希望別人給以諒解;有人宣布自己脾氣急躁,卻很少去克制自己;也有人以“我不行”為借口,推卸一些本來應(yīng)該由自己辦的事。這哪里是真正的自知呢?其實就是一種自棄。
這些青年朋友的自棄,是因為他們把自己錯誤的“自知”當(dāng)成一種美德,同時把自棄也當(dāng)成一種“自謙”的美德,從而還給自己原諒自己找到了“理論基礎(chǔ)”。他們的所謂“自知”,有的并非真知,比如自知“辦事無能”時,也許內(nèi)心深處倒覺得自己還是頗為能干的;有的并不全知,往往片面地認識自己,熱情上升時,會以為自己很有能耐,冷卻下來時,卻又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不是那塊料”;有的并不深知,只知自己缺點、弱點的表面現(xiàn)象,卻不知產(chǎn)生這些缺點、弱點的根源。正由于他們對自己并不真知、全知、深知,錯誤地理解自知,因而明知不對,還是我行我素。
自知,本是一個人成長、進步的先決條件。在自知之后,應(yīng)該振作精神,針對自己的弱點、缺點和不足,反躬自省,自強不息?!白x書不多”嗎,偏要擠時間多讀它幾本;“辦事無能”嗎,偏要下苦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辦事能力;“志大才疏”嗎,從此,從每一小技學(xué)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點點滴滴吸吮知識的甘露,積累聰明才智;“好高騖遠”嗎,從此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奔向自己認定的目標(biāo)。這種自知后的反躬自省,才是真正的自知。
自知,但不自棄。把自知當(dāng)做自己的一面鏡子,有勇氣面對鏡子來改正不足,這樣你就會不斷地更新自己,使自己不斷地成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