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秀珍
文章是沒有聲音的,可我提筆卻覺得耳邊有話聲,而且聲音那么年輕而激越,嗓子有點嘶啞。他話說得太多了,一天到晚要用話接待多少人次?!他的聲音回蕩在斷石殘柱的圓明園廢墟上,顯得格外沉、格外重,如碰在歷史的回音壁上,聽了使人格外震心!
他,是圓明園史展覽室的解說員,我是他的聽眾、一個大他甘歲的、從祖國東北邊疆去的老聽眾。如此而已,圓明園遺址卻使我倆成了忘年之交。
都說逛頤和園,而沒有聽說逛圓明園的。且不說面對廢墟——這鏟不掉的國恥年輪,毫無閑情逸致可言,而且也實在無景可逛。當年這座離宮型的皇家園林,匯集了江南若干名景,有“移天縮地在君懷”之稱,又加上西洋樓完美的歐式建筑,大水法、遠瀛觀等奇景妙想,圓明園三園全盛時總共有一百五十余景,被世界譽為“萬園之園”??蓢@眼下一景也不景,還虧了西洋樓是石頭結(jié)構(gòu)—火燒,只是熏黑了石頭;拆毀,還有拆不毀的石柱石門,在遠瀛觀、大水法、觀水法尚有殘缺的石頭遺跡可供憑吊?!哉f,到圓明園不能看景,只能聽景。我倆的忘年之交,就是始于聽的。怎么那么巧,那天,我聽他解說之日,正是一百廿年前英法聯(lián)軍火燃圓明園之時。啊,那是多么難忘的時刻,帶血的字字句句,如泣如訴,如金石如戰(zhàn)
鼓,使我臉燒心熱,血在沸騰!他說當年騎兵跑馬放火,五千畝方園的皇家園林宮傾柱毀,大火如同野獸般吼叫,我立時感到火舌舐燃了皮肉,疼痛難忍。他說圓明園一片火海,甘里外的京城,大街小巷,刮滿了灰星焦土,我立時感到睜不開眼,直如那灰星焦土撲面而來。他說那山樣高的金銀財寶,海樣多的玉石古玩,幾千年的藝術(shù)珍品,被英法侵略者車載肩扛搶走搬空;搶不完搬不空的就亂棒砸碎,我耳朵里便直刺來那撕裂人心的搗毀聲?!。瑖鴲u之日,無光無亮、有天無日!這個感受是具體而強裂的。因為“國恥”二字,對我這東北來的老聽眾,是眼見身受的。那鐵蹄下的呻吟,白山黑水的怒吼,都給圓明園的解說加了注腳。在展覽室的兩小時,經(jīng)歷了世上二百年。人散了,我走在最后。走到解說員跟前,我竟做了個與我年齡不符的青年人的舉動,掏出本,請小伙子簽名留念。他靦腆地邊寫邊說:“字寫得不好。”我這才知他姓孫。字果然寫得歪歪扭扭不成個數(shù),只聽他遺憾地說:“書念得太少了,念初一就趕上‘停課鬧革命了!”我聽了默然,正是長知識之時沒有書讀,真是大可悲哀的事。
可他講解時古今中外,旁征博引,知識之豐富令人折服。正在此時,他掏出司機證,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正想請他談談司機怎樣當上了解說員,不巧,此時圓史展覽室門口涌進一批雀躍的少先隊員,老師領(lǐng)著來參觀了。小孫抱歉地對我說他明天串休,約我明天來談后,便興沖沖迎上去接待了,隨之,從第一展室便傳出了他年輕而激越的解說詞來。我,只好走了。
第二天我倆嘮了一下午。準確地說,還是他講、我聽?!@,也是一種解說,關(guān)于解說員的解說。如果說昨天關(guān)于火燒圓明園的解說,使我憤懣,而今聽了他關(guān)于自身的解說,給予我的卻是深思、是探求、是豪壯——久經(jīng)動亂之后憤而歷精圖治的、帶著悲涼之氣的豪壯!
我無法表達其心靈之純、之美的萬分之一二,他的自述,是他心靈的真誠獨白:
“有人問我,整天陪伴這斷石殘柱不冷清嗎?這里沒有高樓大廈,這里沒有立交橋,羊群在遺址上過,看電影要倒好幾趟車,一個青年,怎耐得住這個寂寞。
哦,叫我怎么回答呢?想一想,也不無來由。我看到圓明園廢墟,就想到我那象廢墟的少年?!倌陼r代我就被剝奪了讀書的權(quán)利,扔下書本,殺向社會了。就在東殺西砍、大破四舊中,莽莽撞撞送走了少年,稀里糊涂進入了青年,一本中學課本沒學完就畢業(yè)了,才知頭腦的空虛。兒時跟父親常到他工作的印刷廠,見鑄字的、揀字的、排版的,到處是字盤,使我從小對字親。那時立下的志愿就是多識字、多看書、多掌握知識,當個有文化的人。但一場“文化大革命”把文化“革”沒了,書被閑置起來,我們念書的也被閑置起來了,畢業(yè)三年待業(yè)三年。
“你看我現(xiàn)在是解說員,當過司機,可在這之前我是掃大街的。分配我當清潔工,不干就再待業(yè)。我寧肯掃大街,也不愿再被閑置一旁了,我拿起了大掃帚,可我最怕在家門口掃;幸好掃時都是人家睡夢時。一天天掃去,掃完雪花掃落葉。休息時,別人打撲克,我撂下掃帚掏出書—一是書都看,那沒學完的一本本中學課本,那當時能到手的一切小說、歷史書。如饑似渴,那知識根本沒“吃飽”過啊!領(lǐng)導見我好學,送我去學開車。從此,我開著掃塵車行駛在大街上,一路開去,一路就清掃了,清爽爽、濕呼呼的路面,行人格外適意。
“七八年調(diào)我到圓明園管理處開車。開車是我最愜意的事了,整天駕著車樂呵呵跑來跑去。但一年后,我發(fā)覺自己掉進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境地:一年里,我參加了十幾處婚禮—求我給出車迎親送客。親友們用得著我,我也得到了相應的好處。這樣一來,公家有公家的關(guān)系戶,私人有私人的關(guān)系戶。社會上正傳一套喀:‘一有權(quán)二有錢三有聽診器四有方向盤;賣東西還得交個營業(yè)員。
“這套喀我聽到后震驚了。我生命的‘方向盤能老這樣開嗎?開車以來,我物質(zhì)上是豐富了,精神卻空虛了。這樣下去,就是退步!如果人人信奉這套‘處世哲學,國家會不摧自毀!有一次,我眼見一個小青年,追著向一個外賓要小物件。為著私利,竟不顧國格人格?!?/p>
“我忘不了自己頭一回參觀圓明園園史展覽的激動心情?,F(xiàn)在有人羨慕外國,包括我,可解說員告訴我,二百年前中國的園林藝術(shù)就使世界洋人咋舌。然而圓明園廢墟,又使我懂得了這條血的教訓:一個國家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火燒、就要遭污辱??!
“當時我走出展室,就想到應該讓更多的人進入展室—讓更多的人從歷史上了解祖國。而這,光看是看不出什么門道來的,必須由解說員的解說來達到。由此,我就迷上了解說員工作。我覺得一個司機,多拉快跑,載的東西再多也是有限的;而解說員講的東西、起的作用,無法用斤秤車載的!……
“一次開車我淌鼻血,領(lǐng)導讓我休息。我沒休,也沒出車,在園史展覽門外豎了塊板,上寫《存車處》三個大字,給聽眾看起車來。三天五天過去了,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展覽室一個解說員病了,工作打不過點,領(lǐng)導急得團團轉(zhuǎn),我走過去說:‘讓我來解說吧,我能行。領(lǐng)導以為聽錯了,連問‘什么?!什么?!我又請求了一遍,見領(lǐng)導面有疑惑,便竟自對著展版,試講起來:一展室圓明園全盛時九洲景區(qū)如何美;二展室圓明園這皇家園林有哪些建筑特點;講到三展室圓明園被火燒的慘狀,我嗓子都哽咽了;講到氣憤處,直喊了起來,都忘了這是在給領(lǐng)導試講。講完,領(lǐng)導問我:‘這套,你在哪學會的?我說:‘在《存車處》啊!—在展室門外看車,就為的是來‘旁聽的里邊講,我在外面聽,回家追記下來,串休時就跑圖書館查資料。……喏,就這樣,我當上了解說員。
“我這個選擇,不少人不理解。他們看到的是我在物質(zhì)上的損失。也的確,比起當司機,我撈不著什么油水—不能再領(lǐng)一天五角錢的出車費,還有什么節(jié)油獎、安全獎什么的;連糧票每月都減十斤。更因為我沒有方向盤了,不能用車幫別人的忙了,別人也不和我搞什么‘關(guān)系戶了?!?/p>
“然而,我從不后悔!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是我自己給自己設(shè)計的命運!這一年多的解說工作,證明我的選擇完全正確—我得到的滿足和愉快,遠遠超過一個司機所得的;你明白,我指的不是物。
“當然,國家花一千六百元教我學會的開車技術(shù)也不能丟。圓明園方圓幾十里,而且道路失修,外面車是開不進去的。團體開車來參觀遺址時,我便跳上車,駕車導游。你看,開車的技術(shù)也用上啦!
“一次,我給解放軍某部指戰(zhàn)員導游。來到《海岳開襟》遺址,我解說到當年的盛況,說:‘這個當年建于湖中的《海岳開襟》,是一座圓形臺,臺分兩層,全是玉石欄桿,《得金閣》是這臺上的中心建筑,遠遠看去好象是海市蜃樓,美麗非常。此處為當年圓明園三園中最為輝煌精妙處;然而,此處也是當年火燒、毀壞,最為厲害處。因為當時英法及后來的八國聯(lián)軍,誤認為《得金閣》,在此處一定能得到金子,便挖地八尺,毀壞尤甚?!疫€沒講解完,解放軍戰(zhàn)士們按捺不止,在這個圓形廢墟上開起聲討會來,舉槍表態(tài),決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使我在一旁感動不已。下次再導游此處時,我就把這情景,也補充到解說詞里去了,效果很好。
“那些幾十里地外、車換車來參觀的老北京人,更令我感動。帶中午干糧來,一天買兩次票入門,上午聽完,下午接著聽。聽到能插言處,還將他爺爺講給他火燒圓明園的傳說告訴我;聽到氣惱處,甚至用拐杖敲著地罵起粗話來……那些小聽眾呢,進大門買票時喊:“看這個破玩意,還得花五分錢哪!”聽了解說后,出了展室,不嚷了,去到大門口花五角錢買圓明園園史和圖片了?!?/p>
“這就是我的滿足、我的愉快、我的力量所在了1”
話到此,嘎然而止;其實,并沒止住,他的話是有限的,給予我的啟迪卻是無限的。而最大的啟迪是: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失去了什么,而是人民應該獲得什么??!
談話結(jié)束時,我倆走出展室大門,正是夕照時刻。落山的太陽,使天地通紅,把那遠瀛觀殘缺的石柱、大水法半個拱形的石門,映照得金翅金麟、遍體生輝,顯出一種古怪而悲壯的美來。
解說員小孫手指觀水法的石屏風說:“那里,明天要舉行少先隊員捐款儀式,為修復圓明園,他們每天少吃一根冰棍、少吃一塊糖,去揀廢銅爛鐵……”
我走了,披一身夕照。誰說夕陽近黃昏是凄涼之景?!黎明不正孕育于黃昏之中!想象到明天此時圓明園的盛況:隊旗在遺址上飄蕩,隊歌在廢墟上繚繞:“愛祖國、愛人民,鮮艷的紅領(lǐng)巾,飄揚在前胸……這里,一定有不少紅領(lǐng)巾聽過小孫叔叔的講解,我想。
最近,在北國,我接到小孫的一封信說,圓明園有可能開辟為遺址公園,對此政府正進一步研究落實。而捐款活動,在紅領(lǐng)巾之后,全國工人、干部、共青團員紛紛寄了款來。還說展室工作非常忙,團中央發(fā)出號召后,圓明園廢墟成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課堂,參觀的人次陡增,他們吃晌飯都串著吃,扒幾口就去解說,可他們越忙越高興?!?/p>
信的末尾,告訴我,他將自己的解說詞整理出三、四萬字,眼下正請他的中學語文老師修改。此事,他寫得很平淡,我卻十分驚喜,?。∪?、四萬字,他是在寫“書”?。≈劣趯憽皶钡哪康?,他是這樣說的:“寫好保存起來,等以后園史展覽室擴大成展覽館時,供新解說員用?!闭f得這樣平淡、這樣自然,個人毫無所求!他寫書,不為名、不為利、不為發(fā)表—啊,他是在為中華民族發(fā)出更大的聲音而奮斗?。 ?/p>
這個當年沒有書讀的少年,竟然成了振興中華的先聲!難道我們這一輩,還不該想想怎么發(fā)聲、怎么生活嗎?我放下筆,凝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