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繩
中國近代史就是全國解放以前一百一十年的歷史,也就是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歷史?,F在很多青年都在學習中國近代史。我們從中國近代史里學些什么呢?
第一,認識中國的社會和中國革命
一九四九年,毛主席宣布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時中國開始脫離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從此,我們的國家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學習近代史就可以使我們對這個根本變化有一個深刻的了解。
近來的報紙幾乎每天都報道有外國的首腦人物來訪,他們和我們國家的領導人進行平等的會談。大家看慣了,并不覺得新奇。可是,這樣的事情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卻是沒有的。在舊中國,經??吹降氖牵喝毡拒婈牬虻街袊鴣?,英國軍隊打到中國來,美國軍隊打到中國來,法國軍隊打到中國來,沙皇俄國的軍隊打到中國來。不用說發(fā)生戰(zhàn)爭,就是平常時候,中國境內總是駐有外國的軍隊、軍艦。政治上一有風吹草動,立刻就有外國的軍隊在上海、天津等地登陸。帝國主義列強國家的政府首腦從來不到中國來訪問、會談。他們是在華盛頓、倫敦、東京……過問中國的事情的;至于世界的事情,他們更是不來問中國當政者的意見。帝國主義國家下三流的官員,一到中國,就成了不得了的人物。中國的反動政府伺候奉迎,唯恐不及。那些帝國主義國家的官員到中國,是以中國的主人的姿態(tài)來的。列強駐中國的公使、大使,隨時都可干預中國的內政外交。所以,從我們今天看得很平常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到中國的變化。這個變化說明,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完全獨立自主的國家,屹立于世界各國之林了。
我上小學是在一九二七年以前幾年。那時學生們1用的鉛筆是從德國來的,叫做雞牌鉛筆。印教科書和其他書報的紙是瑞典來的。用的火柴也曾是從瑞典或是從日本運來的,所以叫洋火。用的煤油是來自美國、荷蘭的石油公司,所以叫洋油。此外,洋紗、洋布、洋線、洋釘、洋漆、洋臘這些詞匯的出現也都是那種情況的反映。那時,洋貨充斥市場。不但機制品大部分是從外國來的,或者是外國資本在中國辦的工廠生產的,甚至上海人吃的橙子也是美國來的,叫做“花旗蜜橘”。中國民族資本辦的工廠雖然也有,但是競爭不過帝國主義國家。中國的民族工業(yè)奄奄一息,手工業(yè)也愈來愈衰落。
半殖民地也就是半獨立。舊中國形式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沒有獨立的主權,任人宰割。在政治上、經濟上控制和支配中國的是外國帝國主義。中國國內的反動統(tǒng)治勢力,在對內對外事務上都要看帝國主義的眼色行事。不得到某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支持,他們是不敢做什么事情的。
半封建,就是說中國資本主義雖然已經發(fā)生,并且有了些發(fā)展,但很不發(fā)達。由于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制,中國沒有能變成一個獨立的資本主義國家。由封建社會經過資產階級的革命或改革,變成資本主義社會,這是世界上許多國家走過的路。中國的古老的封建社會轉變?yōu)榻鐣r,由于有帝國主義的侵略,變成了一個可說是畸形的社會,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變成現在的社會主義的中國,我們也就不能不走一條特殊的道路。
一九一一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清政府的任務,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皇帝時代。但是,中國仍然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孫中山在辛亥革命以后,還想繼續(xù)革命,繼續(xù)完成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任務,但他處處碰壁,找不出一條成功的道路來。近代中國的歷史條件決定了中國的民主革命不可能由資產階級領導來完成。在無產階級領導下,中國人民才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才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這個勝利來之不易。它經過了二十多年的斗爭,經歷了許多艱難和曲折。一九二七年革命失敗后,陳獨秀等幾個人和托洛茨基分子結合了起來,提出取消革命的主張,所以他們被稱為“托陳取消派”。他們認為,國民黨當權已經使中國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所以無產階級不需要再進行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民族民主革命,只能坐等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下,讓資本主義發(fā)展起來。到那時,無產階級再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他們對當時形勢的看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國民黨是依靠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封建買辦勢力而上臺的。在帝國主義壓迫下,中國資本主義不可能自由地發(fā)展起來。如果按照取消派的主張辦事,中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被壓迫人民只能坐視中國一步步從半殖民地變成殖民地。
在那種情況下,無產階級政黨怎么辦呢?它首先到農村去,把農民群眾發(fā)動起來。資產階級革命之所以沒有成功,就是沒有能夠發(fā)動農民的力量。但農民單獨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行。近代史里,曾有過多次的農民革命斗爭,如太平天國、義和團,因為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都失敗了。只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才能把最廣大的農民群眾的力量發(fā)動起來,去進行民族民主革命,也就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這就是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團結其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因此,這個革命就跟舊時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同。它的革命成果也不可能是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中國革命就是走這條道路取得勝利的。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后,中國又比較迅速地經過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我們學習近代史,就是要看出新、舊中國的根本不同,也要看到舊中國是經過什么樣的道路變成新中國的,為什么只能走這條道路。
我們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跳過了資本主義發(fā)達的社會階段,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了社會主義。這樣,在我們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時,不可能沒有我們的一些特殊困難,就是毛主席常說的,我們是一窮二白。舊中國留給我們的是一個爛攤子。我們很窮,缺乏資金,工業(yè)基礎差,科學技術不發(fā)達。我們的技術力量,我們對現代大企業(yè)的經營管理能力都很缺乏。我們有廣大的農村,而農村的生產水平很落后,農民的生活水平很低。
我們國家沒有經過資本主義社會的階段,因此也就沒有經過資產階級民主的階段。資產階級民主制度雖然始終不能給勞動人民以真正的民主權利,但它比封建主義的政治制度畢竟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一個國家是否經過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時期是大為不同的。在全國解放后,我們的確建立了資本主義根本不能比的民主制度,廣大工人農民的地位和在舊社會中完全不同了。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還是在逐步健全和完備起來的過程中。人民的民主既不是天賦的,也不是由什么人恩賜的。我國人民通過斗爭推翻了剝奪人民的任何民主權利的反動統(tǒng)治,爭得了民主,也要用自己的努力來學會正確地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消除由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妨害民主生活的種種習慣勢力。在我們的社會里,容易產生官僚主義、個人迷信這一套,又容易出現絕對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這些情況是跟我們國家的歷史發(fā)展道路有聯系的,也是跟我們的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有聯系的。
由于我們曾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壓迫,所以我們廣大人民具有反帝國主義的愛國的傳統(tǒng)。但是,另外一方面,在半殖民地社會里,也產生一種崇洋媚外的心理、民族自卑的心理。這些雖然主要是舊社會統(tǒng)治階級所具有的東西,但也影響到整個社會。新中國的建立從根本上掃除了崇洋媚外、民族自卑的心理產生的基礎,但是,這種從舊社會留下的壞遺產還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不同程度地起著影響。在我們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時,既要克服故步自封、夜郎自大的心理(這并不是我們所要發(fā)揚的愛國主義),也必須克服半殖民地社會中遺留下來的崇洋媚外、民族自卑的心理。
以上是簡略地說了一些在我們社會主義建設中,由于我們的歷史條件(主要是我國沒有經過一個獨立發(fā)展的資本主義階段)而產生的一些特殊困難和問題。那末,我們是不是可以不走社會主義道路,而走資本主義道路,補上發(fā)展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實行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這一課,然后再變成社會主義呢?如果我們這樣想,那就與民主革命時期破產了的“托陳取消派”的意見差不多了。我們不能這樣做,也不可能這樣做。如果中國放棄了社會主義道路,就是放棄了無產階級的領導,放棄了共產黨的領導,我們的國家不是依靠工人農民這樣最廣大的力量,那末,中國很快就會重新回到半殖民地的地位,重新變成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國家侵略、掠奪的對象。這難道是我們可以走的道路嗎?
學習近代史使我們看到,具體的歷史條件決定了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所走過的道路,這條道路固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歷千辛萬苦走出來的,但又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所決定的??陀^的歷史條件既然使我們的國家可以而且只能跳過資本主義社會的階段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我們就只有堅定不移地繼續(xù)走這條路。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在社會主義的制度下,克服一切我們所遇到的特殊困難,學會別的民族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學會的一切東西,學會為使我們的經濟、文化、政治向前發(fā)展的一切必要的東西,而且學得更好。
第二,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
學習馬克思主義當然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著作但重要的不是要背誦馬克思主義的語句,而是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我想,通過學習歷史來學習馬克思主義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馬克思主義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本身就是從自然和社會的歷史,尤其是社會發(fā)展的歷史中間抽繹出來的理論。我們要學習馬克思主義,也就不能不學習人類社會的歷史,特別是近代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是在中國長期歷史中社會階級關系特別復雜的一個時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僅有國內的許多矛盾,還有帝國主義勢力的侵略;不但有中國古代社會遺留下來的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又產生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因此,社會矛盾特別復雜,變化也非常迅速。中國從一八四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一百多年的歷史,同我們今天的實際關系又最密切。要能對帶有這樣復雜的社會矛盾,變化得又迅速的歷史認識清楚,就特別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武器。研究這段歷史,也就最有益于我們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毛澤東思想是在中國近代歷史條件下產生出來的,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社會、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產生出來的。學習中國近代史,當然也就是學習毛澤東思想的一個重要途徑。
歷史研究是要從表面上非常復雜的歷史現象中間剖析出它的本質來,找出它的規(guī)律來。我們學習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來觀察問題,觀察社會,也就是要學會這種本領。馬克思主義是望遠鏡。人們有了馬克思主義作武器,就能夠看得遠一點,這就是歷史的預見能力。只有了解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才能有科學的預見能力。學習已經發(fā)生過的歷史,可以使我們看出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了解昨天怎樣變到今天,然后才能看出今天怎樣變到明天、后天。認清了歷史是怎樣發(fā)展過來的,可以幫助我們去觀察現在的問題,幫助我們從現在的許多事實中間看出將來的發(fā)展前途。馬克思主義又可以說是顯微鏡,幫助我們看得細致一點,看得深入一點,看得透徹一點,使我們避免片面性。歷史是已經過去的事情,我們只能客觀地認真地去研究它。我們要具體地分析研究,在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各個歷史事件起了什么作用,與某一歷史事件有關的各個階級、社會集團、人物各自起了什么作用。可以看到,不同社會集團的人們在活動中表現的主觀企圖,有些暫時得到實現而終歸失敗,有些只能得到部分實現,有些則得到了相反的結果,有些雖然暫時完全失敗而在長遠說來則又起著積極的影響,從這些研究中間,就可以學會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我們就用這種立場、觀點、方法來觀察我們今天的社會、今天社會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決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
第三,堅定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信心
現在,我們要調動和集中全國的力量,同心同德,逐步實現四個現代化,建設一個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有沒有信心?我們的信心建立在哪里?最根本的是建立在人民的力量上。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帝國主義勢力,有國內的反動統(tǒng)治勢力,從清朝皇帝到北洋軍閥,到國民黨反動派,他們都曾具有強大的勢力,壓在中國人民頭上。但結果到底是誰強大呢?還是人民的力量強。一百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前仆后繼同各種反動勢力作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產生以前,以大的革命運動來說,就有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義和團運動,后來又有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這些斗爭都失敗了。但是,這些斗爭證明了中國人民不是只能為自己苦難的命運呻吟的人民,而是敢于為改變自己的命運斗爭的人民。我們的前人不免有這樣那樣的錯誤的想法,不免做了這樣那樣的蠢事,他們所進行的斗爭有些只得到部分的成功,有些是完全失敗了。但是,即使是完全失敗的斗爭也起了推動中國歷史進步,促進中國人民覺醒的作用。不經過各種實踐證明是錯誤的想法,也不可能找到正確的道路。從這些艱難曲折的道路中間,證明了中國人民有這樣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就是能夠在任何困難環(huán)境下面,堅決進行斗爭,通過斗爭,來一步一步找到前進的道路。我們應該珍惜這樣的傳統(tǒng)。我們現在還有繼續(xù)斗爭的任務。我們現在還要和帝國主義、霸權主義作斗爭(當然斗爭的形式是和半殖民地時代不同的)。在國內來說,還有少數敵視人民、破壞社會主義的分子,我們必須和他們進行有效的斗爭。同時,我們還要跟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各種和社會主義不相容的舊思想、舊習慣作斗爭,和我們的文化落后的狀況、我們的知識不足的狀況作斗爭。在這一切斗爭中間,我們能不能最后取得勝利呢?我們的前人既然能夠戰(zhàn)勝一切統(tǒng)治壓迫中國人民的強大勢力,那末,我們現在就更有理由可以說,我們正在進行的斗爭一定能取得勝利。黨的十二大對于我們怎樣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強國,指出了明確的道路,確定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我們學習中國近代史,就使我們對于今天所要進行的斗爭,所要努力的方向,取得更明確的認識,因而也就更堅定我們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