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春豪
偶有閑暇,幾個搞共青團工作的同行在一起,聊起本行之苦甜,頗有收益。
小張第一個嘆起了苦經(jīng)。他說:“去年,學雷鋒小組象雨后春筍一樣紛紛出現(xiàn)。每個班級多則四五個,少則一個??墒乾F(xiàn)在一檢查,二十多個學雷鋒小組蹤影全無,只好重新組織。唉!”小高風趣地接著說:“二十多個春筍都吃光了?!比堑么蠹倚α似饋怼?/p>
這時,小王開了口,提到他們學校的十個學雷鋒小組時過一載,堅持至今?!按汗S”長成“嫩竹”了!大家便紛紛要他說下去。
小王爽快地說,最主要的是“園丁”的指導思想要明確。如果滿足于在全民文明禮貌月一場“春雨”之后,簡單地把出土“春筍”如數(shù)上報一下,而不抓管理、培育,勢必造成自生自滅的后果。
其一既要重視雨后“春筍”,更要注意抓“春筍”的培育,關心它的長勢——經(jīng)常了解學雷鋒小組開展活動的情況、經(jīng)驗,及時運用各種形式加以推廣、交流。其二要抓預防“春筍”的病災——及時幫助學雷鋒小組解決開展活動過程中碰到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幫助組員正確對待諷刺、挖苦、批評和表揚,提高組員自身抗“病蟲害”的能力。其三,要抓好“春筍”種植地的調(diào)整和管理——在學雷鋒活動中,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精力,做到切實可行……
聽了小王形象的比喻,生動的介紹,在座的都很受啟發(fā)。如果我們每個“園丁”都扎扎實實地三月抓種植,四五六月抓管理,逐月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那么學雷鋒小組的“春筍”,一定會茁壯成長為茂密的“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