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M·J·阿德勒
我們經(jīng)歷的疲勞主要有兩種:開始時的疲勞和工作中的疲勞。
開始時的疲勞,是由于人們感到自己從事的工作太乏味或太困難,因而一拖再拖,最后造成心理上的厭煩和疲乏。顯然這種疲勞不是指體力上的疲勞。補救的方法一般人雖不易做到,卻也是明擺著的:那就是用意志力去克服。當我一發(fā)現(xiàn)自己不想干某項令人頭痛的工作,或把它置于一大堆其它事情之后時,我便把寫字臺清理得一干二凈,想盡辦法先去攻克它。為了防止開始時的疲勞,我以為一定要先處理最棘手的工作。
幾年前,我在編輯《西方巨著薈萃》時,要對其中的一百零二篇文章逐一進行評論。我一個星期工作七天,花了二年半的時間才寫完。如果我容許自己先寫觀點最易闡述的文章,那就永遠也寫不完。按照自立的規(guī)則,我決意嚴格地照字母的順序?qū)?,從不讓自己跳過一個棘手的觀點,而且在一天的工作中總是先著手最難寫的文章。經(jīng)驗再次證明,這一規(guī)則是行之有效的。
工作中的疲乏更難對付。它同樣不是指體力上的疲勞,而是指人們在工作屢遭失敗時,而隨之加重的思想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工作——直到能無意識地干下去。
我在擬編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書》時,要作—個按字母順序排列文章的專題目錄。此事以前從未做過,日復(fù)一日,我列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方案,但始終不能令人滿意。為此,我疲勞得幾乎不能支持。一天,我覺得智窮力竭,就把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因全都寫在紙上,設(shè)法使自己相信:不能解決的問題實際上也是無法解決的;癥結(jié)在于問題本身,而不在于自己。借此自慰,我便坐在安樂椅上睡著了。大約一個小時以后,我從夢中醒來,思想突然豁然開朗,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隨后的幾個星期里,我無意識中想到的辦法終于一步一步被證實是正確的。雖然我同以前一樣努力工作,但沒有一點厭倦和困乏之感。這恰似失敗使人沮喪那樣,成功令人無比振奮。我體驗到當今心理學(xué)家們稱之為“才華橫溢”的樂趣,人生中幾乎沒有比成功地發(fā)揮自己的才干更為振奮人心的樂事了。它能使人煥發(fā)精神,多做工作。
有時候,麻煩不在于問題本身,而在于社會環(huán)境——一般人是這樣看的。好象他自己不能成功是因為受到別人的阻礙。但是正如莎士比亞所寫道:“親愛的布魯特斯,不是我們的命運不好,而是我們自己不好?!睘槭裁次覀冨e怪別人而推諉自己應(yīng)負的責任呢?要成功地完成一種工作,就要做一切該做的事情——其中自然包括獲得別人的合作。
因此,我們首先要把原因不明的、非體力方面的疲勞作為雷達——一種預(yù)先警報的系統(tǒng),探究產(chǎn)生疲勞的根源,找出我們正在掩飾而不敢承認的失敗。我們須診斷失敗的原因。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可能是我們所從事的工作實在太難了,我們對此茫然而不知所措。倘若如此,我們可以承認事實,躬身自退。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要我們耐心對待眼前的工作,下最大的決心,施展所有的本領(lǐng),加上隨之而來的無意識的幫助,那末,問題便可得到解決。
把精神疲勞當作體力疲勞,這是我們可能犯的最糟糕的錯誤。我們身體疲勞時,只要讓肌體有機會休息一下,即能恢復(fù);而由失敗引起的精神疲勞卻不是靠向它屈服和休息一下所能消除的。那樣,只會把問題弄得更糟。不管什么樣特殊的絆腳石,都得在失敗引起的疲倦向我們襲來之前盡快清除。
我認為,人類必須力爭成功。這是人類生存的本能之一。用不著對成功一詞下定義,但我們盡可以說,它是與出色地完成任務(wù),進行工作和及時解決問題有密切的關(guān)系的。這就是伴隨著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而來的躊躇滿志、心花怒放、才華橫溢。
因此,成功就是永遠不知疲倦。
(谷德新譯自美《讀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