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
有一些發(fā)明者經常發(fā)牢騷說:“原來以為讀了有關發(fā)明的書和講義以后,馬上就能有所發(fā)明哩,然而一經實踐,才知道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薄拔乙呀浵氤隽?5個方案,卻沒有一個是合格的。如果這些真的都不行,那我以后再也不搞發(fā)明了?!?/p>
靈機一動的小發(fā)明,一般人每天都能想出幾個。如果以為這樣想出的10個、15個中總能碰上一個,很快可以取得發(fā)明的成功,那就大錯特錯了。
應當從幾十個,甚至幾百個設想中確定出一個最佳方案,為了使它商品化,又要思考幾十個、幾百個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制出物美價廉而耐用的商品。如不從許許多多方案中加以精心選擇,要想創(chuàng)造出對社會有益的發(fā)明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勤動腦筋,盡可能地多想出一些方案。
例如,日本一家玩具店設計出一種大頭玩具,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這個玩具是怎么搞出來的呢?
這個玩具店的經理想,應該讓孩子們得到更多的幽默和笑聲。為此,他和職工們收集了幾百個方案,畫了不知多少圖。最后他們從中選出了一張,這是一位職工在看戲時,受舞臺上大頭木偶啟發(fā)的寫生。設計師們以這張寫生為基礎,又畫了幾百張圖,其中有各式各樣的眼睛、嘴巴、鼻子等,每幅畫在細微處都有所不同。這家商店的大頭玩具正是從這上千個方案中產生的。
愛迪生在做發(fā)明電燈的試驗時想:用什么來做燈絲材料呢?可以用白金做,但是太貴了。難道沒有廉價而又堅韌的纖維嗎?為此,他試驗了1600種耐熱材料,6000多種植物纖維。盡管如此,他還是沒能找到理想的燈絲材料。最后他試驗了從日本寄來的竹片,終于達到了目的。他又派人赴日本,對日本產的350種竹子進行了調查,看看哪一種竹片最好,最后找到了理想的材料。他真可以說是個驚人的探索家。
被譽為發(fā)明大師的愛迪生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
日本有一位在品種改良方面久負盛名的發(fā)明家,經他之手,可種出非常大的馬鈴薯、無刺仙人掌、無核柿子,他簡直是個植物界的魔術師。那么,他是怎樣培育出這些優(yōu)秀品種的呢?現(xiàn)在我們以大楊莓為例作一些介紹。
他首先從世界各地收集了5千株不同種類的楊莓進行培育,并一一進行觀察,結果沒有一個能使他滿意。于是他又栽培了85萬5千株楊莓,從中把美國楊莓和蘇聯(lián)楊莓雜交,才培育出這種大楊莓。
在他的農場里,一株挨一株地栽滿了30萬株桃、6萬株柿子等等。經過無數次的試驗,他的感覺變得異常靈敏,植物的微小變種也很難逃出他的目光。要想完成一次發(fā)明,就必須深思熟慮,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
各種設想,無論是巧妙的或是有缺陷的,大的或是小的,要無一遺漏地記錄下來,經過長期的積累,終將會開辟出一條走向成功的通路。
無論多么笨拙的人,如能朝著目標試驗1萬次,便可成功。無論多么不成功的構思,如果數量多了,也必能成功。千萬不可急于求成。一生中只要努力,定能有滿意的發(fā)明。
在確定一個發(fā)明目標后,需要提出上百個設想。為了將其中最好的一個轉化成商品,還需要提出幾十個方案,這樣才會產生有益于社會的發(fā)明。
這是許多成功的發(fā)明者一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