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李強
“謎”中有謎
謎!
一份匯款單引起的謎!
1981年12月28日,江蘇省大豐縣新豐中學高二(3)班張曉燕同學,收到了一份署名“大豐中學赤松寄”的伍元錢匯款單。
“赤松”是誰?曉燕在問,同學們也在互相猜測。
這件事,引起了學校團委的興趣。于是,調查工作悄悄地開始了。
事情并不是那么簡單。他們查來查去,從高二(3)班到高二年級,“偵破”范圍最后擴大到全校,“赤松”非但沒有下落,相反被“懷疑”的對象卻越來越多。究其原因,就在于:象“赤松”那樣的人,實在太多了。
也許大家要問:匯款人的地址明明寫的是“大豐中學”,可你們怎么盡在新豐中學尋找呢?說來,這本身也是一個“謎”。
涓涓細流
從1975年起,短短的幾年時間,病魔連續(xù)奪去了曉燕的祖父、父親和哥哥的生命,家里只剩下了年近七旬的祖母,體弱多病的媽媽,還有兩個正在讀小學的妹妹。無情的災難,給張曉燕同學帶來痛苦,家里生活困難,使天真活潑的張曉燕變得沉默了。
然而,在老師和同學中間,張曉燕,她并不感到孤單。
張曉燕是走讀生,幾年來,她一直享受最高助學金的待遇。
學習需要用參考書,雖然都是幾毛錢的事,但曉燕有困難,同學不聲不響地把書塞到她的書包里。
曉燕患有額竇炎,時常發(fā)作,潘老師了解到這一情況,買了補腦汁給她送來了。
曉燕缺換洗衣服,老師給她送來了布料,同學們給她送來了衣服,雖說是舊了一點,可實在也是一片心意??!
曉燕住在舅舅家里,離學校有好幾里路,每逢刮風下雨,不是劉老師家留,就是在夏老師家里呆。為了使張曉燕能集中精力有更多的時間搞好功課,這學期一開始,班主任顧老師讓曉燕住到了自己家里。
……
這無微不至的關懷體貼,就似那涓涓細流,滋潤著曉燕的心田。
二十一塊三
寒冬,1981年寒冬降臨了。
此時,曉燕不僅衣服單薄,而且還面臨著停學的危險。
曉燕需要幫助。
困難在曉燕身上,卻急在高二(3)班每個同學的心里。團支部召開了會議,討論結果:給曉燕同學捐款,幫助她度過難關。
兩角、一塊、伍角……
從團內發(fā)展到團外,有34位同學捐了款,計人民幣二十一塊三。團支部書記把這一小迭零碎票子鄭重地交給了張曉燕同學。這雖然只是一筆小數(shù),但卻真實地反映了同學之間相互關懷的美好感情。
“謎”而不謎
“赤松”究竟是誰呢?
倘若讀過陶鑄同志的《松樹的風格》,你就一定會記得書中對松樹的評價:“自古以來,多少人就歌頌過它,贊美過它,把它作為崇高的品質的象征?!笔堑?,松樹以其崇高的品質和高尚的風格,博得了人們贊嘆。怎樣揭開“赤松”的謎?松樹的風格,給了我們啟迪。
伍元錢的這一張匯款單,無疑是新豐中學高二(3)班團支部幫助張曉燕同學克服困難的插曲之一?!俺嗨伞笔钦l?也無須再追究,“赤松”可以是我們同學中的某一個,也可以是幾個,甚至是幾十個?!俺嗨伞本褪俏覀兊耐瑢W!我們的同學就是“赤松”!
故事還在繼續(xù),但無須我們敘述,大家也一定能想象出這最后的結果來。
張軍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