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元
列車上,一位穿著入時的年輕婦女,帶著一個頑皮乖巧的小孩,給人們枯燥的旅途生活增添了樂趣。
一個男子拿出一些糖,送到小孩跟前。媽媽笑了一下,小孩把糖抓到手里,徑自吃了起來。
一位中年婦女拿出一個蘋果,媽媽接過來用刀削了皮,小孩吃得津津有味。
這時,一個農(nóng)民模樣的老大爺站了起來,從包袱里拿出一個餅子,熱情地送到小孩跟前。小孩伸手去接,卻被媽媽的一雙手止住了:“她不吃,您吃吧!”
“吃吧,我自己做的?!?/p>
“不吃,她不吃!”一雙手推讓著。
“吃吧,我這里還有半包袱呢!”一雙手虔誠地伸著。
“不吃,你拿走吧1”一雙手又推了過來。
“吃吧……”老人臉上帶著笑容,聲音里幾乎帶著央求。
老人是真心的:他想起,出于禮節(jié),人家送東西,都是先推讓不受的;且推讓越急,越說明人家懂事理。那位母親也是真心的:她擔(dān)心老人的食品是否干凈;若沒有車上幾十雙眼睛,她會罵老人“討厭”的。如此來回多次,一雙粗壯的手終于戰(zhàn)勝了另一雙纖細(xì)的手。
當(dāng)執(zhí)拗的老人如釋重負(fù)一樣回到座位上時,那個餅子就落到了小桌上。一直到年輕的媽媽帶著小孩下車,那個餅子還原封不動地放在小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