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興方
做工作干事情,要摸透底子,對具體事物具體分析,找出根子,采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辦法進行,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若情況不明,亂來一套,就費力不討好。
就拿我們對青年尹登森的事情來說吧,青年尹登森,過去因看舊書中了毒,整天想練飛檐走壁,想走歪門邪道。我想:這個青年不干正事,光向歪歪道上走,得整整他。所以我就組織團支部給他出了漫畫,編了快板,開會時也常批評他,可是他仍然不改。他父親用鞋底揍他,他還是不改。然而,上級團委要求團組織要團結(jié)大多數(shù),我想:團結(jié)大多數(shù),尹登森可沒法團結(jié)。怎么辦呢?我學習了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說:“我們和無論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東西,能夠做成知心朋友么?做宣傳工作的人,對于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diào)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毛主席還說:“手里拿著掃帚就要研究掃的辦法”。我想,掃地,種類也很多。有掃屋地,掃大街,掃糧食,掃時各有不同。掃屋地要輕,不要毛糙,千萬不要弄得滿屋塵土,掃前最好先灑上點水。掃大街,主要是掃凈柴草石塊,兩手端平,手要往上提著點。掃糧食,要根據(jù)糧食的厚薄,確定用力大小,用力小了掃不起來,用力大了甩的滿地是糧食。掃地固然對不同情況,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掃,但是它有一條共同的規(guī)律,就是要順風掃,不能迎風掃。迎風掃地,不但掃不干凈,而且還會弄得自己一身灰塵。我們做工作也是如此,雖然工作對象不同,有先進的,有落后的,但也有一條共同的規(guī)律,就是根據(jù)他們的特點、愛好,采取“對癥下藥”的辦法工作,做起來就比較順利。
我根據(jù)這個道理,分析了尹登森的特點。尹登森就是愛看書,我順著他愛看書的風,推薦《紅巖》給他看。他看了很受感動,上坡時還講給社員聽,團支部就在青年大會上表揚他。以后又組織他學習《紀念白求恩》,他學了以后說:“白求恩有高貴的國際主義精神,我過去那一套算什么精神?”他下定決心,改掉壞習慣?,F(xiàn)在成了俱樂部活動的積極分子,學會推車子、掰煙等農(nóng)活技術(shù),勞動得好。老農(nóng)們夸他說:“登森走上正道了。”
登森變了,我的思想也變了。我想,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要牢牢記住毛主席的教導,對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不能看到一點,就當了全面。既要看到成績,又要看到缺點。利用長處,克服短處。只有這樣取長補短,利用積極因素,消除不良影響,才會把工作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