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代龍其是這樣。希望各地的黨組織,協同青年團組織,注意研究如何特別發(fā)揮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將他們一般看待,抹殺了他們的特點。當然青年必須向老年人學習,要盡量爭取在老年人和成年人同意之下去做各種有益的活動?!瓕τ诒J厮枷氘斎皇遣粦斖讌f的,那末好罷,就來試試看,成績出來了,他們也就同意了。
毛澤東:《中山縣新平鄉(xiāng)第九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青年突擊隊》一文稿的按語
山東掖縣西由公社王賈大隊技術隊,是一九五六年成立高級社時舉辦的。當時是技術組,公社化以后擴大為大隊技術隊,現有二十五個成員,其中二十個是知識青年,種了五十三畝實驗田。
十年前,當青年們組織起來向科學進軍時,有人說:“連二十四節(jié)氣都不分的毛孩子還能搞科學!做夢要媳婦——想的挺好。”但是,事實打破了對科學的神秘觀念。這伙“毛孩子”,在黨的領導和團組織的帶動下,依靠集體化的優(yōu)越條件,依靠貧下中農的支持和農業(yè)科學技術部門的指導,充分發(fā)揮了敢想敢干、刻苦鉆研的革命精神,解決了當地生產方面的許多重要技術問題,有力地推動了生產。全大隊的平均畝產量,一九六三年就過了“長江”。今年又創(chuàng)造了平均畝產一千一百多斤的新紀錄。給國家交售糧食一百二十多萬斤,每人平均五百斤。隊隊搞儲備,一人百廳糧??茖W實驗不僅出技術、出糧食,也出了人材。現在,有些青年已經成為當地農業(yè)生產的全把式,有部分青年分別學會了當地主要作物的栽培、育種、病蟲害防治和牲畜繁殖、防疫等新技術,有的人還被省農業(yè)科學院聘請為農民研究員。
不怕困難,敢于斗爭
革命是在斗爭中前進的??茖W實驗一開始,他們就同一連串的困難展開了激烈的斗爭。首先碰到的問題,就是社會上一些舊習慣勢力的抵制。有些人說:“沒見過種莊稼還得實驗!”還說什么“重活不干,試驗田里瞎轉。”有些人還專門我些疑難問題來考問他們,因為一時答不出來,他們說研究研究再答復,就叫他們“研究先生”。在這種情況下,個別青年泄氣了,也有人勸說:“趁早算了吧,別瞎子點燈白費蠟?!边@時,黨團組織明確指出,科學實驗不單純是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場大革命。這一下子提高了他們的
認識。大家想,既然是一場大革命,那末,首先自己就必須具有革命的志氣,站得穩(wěn),頂得住,努力做出成績,用事實戰(zhàn)勝舊思想和習慣勢力。如女青年王文波,開始搞牲畜配種時,一些街坊鄰居說:“十八九的大姑娘,天天在牲口腚上轉轉,和大叫驢打交道,真不害羞!”她為此也苦悶過,但在黨支部的教育下,她認識到,配種也是干革命。婦女自古沒干過的事她要干。經過勤學苦練,終于掌握了人工授精和接產技術。八年來,給牲口配種、接產一千七百多頭。
搞科學實驗,就要懂得科學知識,對他們這些技術水平不高、實際經驗又少的高小、初中畢業(yè)生來說,的確是有很多困難的。但是,他們牢記著黨的教導:“世上無難事,就怕有心人,飛機大炮也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人一步一步研究出來的,怕什么!”為了學習技術,他們經常是書本隨身帶,休息時間學起來??胁粍有←?、玉米栽培學,就拿著麥穗、玉米棒,根據書上的原理,一點一點的解剖著學。有了問題就向老農請教,寫信到科學技術部門去問,到周圍先進單位參觀。原技術隊長張煥英,就是一個有名的“每事問”。她見蟲子總要抓住看看,聽別人介紹個新辦法,總要試驗試驗,碰到不懂的東西,就到處去問。農技站的人說,她一見你就提問,而且打破砂鍋問到底,非問得你答不上來才算完。十年來,她讀了不少校術書籍,還上了函授大學。經過苦學深鉆,已經掌握了小麥、玉米等主要作物的育種、栽培和治蟲技術,人們稱她為“農業(yè)小專家”,省農業(yè)科學院聘請她為農民研究員。
科學實驗開展起來以后,他們本著毛主席關于勤儉辦一切事業(yè)的教導,因陋就簡,自己動手解決困難。沒有房子自己蓋,沒有標本盒自己做,沒有化驗桌壘土臺,沒有培養(yǎng)皿回家拿菜碟,沒有皮尺用繩子代替,農具壞了自己修理……??傊彩亲约耗苤圃斓木筒换ㄥX買,有舊的就不買新的,能用土的就不買洋的。他們說,這樣既節(jié)約了開支,又學會了技術,還長了革命志氣。
從實際出發(fā),為當前當地生產服務
十年來,他們搞科學實驗的經驗是豐富的,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從實際出發(fā),為當前當地生產服務。
一、實驗課題從群眾中來。
課題從群眾中來,經過實驗,再推廣到群眾中去,是科學實驗為生產服務的一條群眾路線。他們的實踐證明,凡是這樣做的,就能促進生產,受到群眾歡迎,否則,就一事無成。
曾經有一個時期,由于他們產生了好高鶩遠,貪大求洋的思想,一心要搞新玩藝,提出“向尖端進軍”,搞了許多稀奇古怪的遠緣雜交,對當前生產中的問題反而沒有興趣了。結果脫離實際,脫離群眾,大批“尖端”項目,一個個地失敗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群眾意見很大,說“技術隊是敗家子”。
從這段彎路中,他們吸取了深刻教訓,懂得了搞科學實驗,任何時候都不能脫離實際,不能考慮個人的名利;任何實驗項目都要實事求是,不能違背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性。從此,他們回到了事事聽取群眾意見,項項實驗從生產需要出發(fā)的軌道。
他們經常向群眾作調查,向生產實踐作調查,凡是生產需要、群眾又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就實驗。比如,種子、蟲害就屬于這類問題。他們抓住不放,一抓十幾年。先后引進各種品種二百五十個,大面積推廣二十個,使全大隊主要農作物的品種進行了三次大更換,每次都增產百分之十到二十,還給國家交售和直接支援外地優(yōu)良品種二百多萬斤。并且摸索出了引進實驗、示范推廣和提純復壯相結合的一整套經驗,
不僅使全大隊實現了良種化,而且使種子的純度經常保持到百分之九十到九十五以上。同時,還學習掌握了十多種害蟲的一般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科學的防治方法,基本控制了農作物的蟲害。
凡是生產中有重大爭論的問題就實驗。他們認為,生產中的重大爭論,實際是反映了群眾所關心的增產關鍵問題。比如,推廣玉米和大豆間作的種植方法時,究竟是三行玉米間一行大豆增產多,還是二行玉米間一行大豆增產多?干部群眾,爭論很大。不少人覺得,三行比二行多一行,當然高產了!技術隊認為,群眾的爭論,就是自己的實驗課題,搞了“三間一”和“二間一”的對比實驗。結果證明,在當前水肥條件下,“二間一”比“三間一”,玉米株數雖然略有減少,但布局合理,能夠充分利用地力;每行都有邊行,通風好,光照充足,白天升溫快,晚上降溫快,溫差大,植物晚上呼吸作用小,消耗少,每畝多收七十三斤。群眾一看信服了,都說:“‘二間一的好,玉米沒有孤老子(不長棒的空株),里外一個樣?!爆F在,全大隊已經普遍推廣,縣技術推廣站也向全縣介紹了這個經驗。
凡是群眾有懷疑的技術措施就實驗。他們覺得,群眾對某項新的技術措施有懷疑,不敢用,是沒有看準它的好處,這時候正需要技術隊給做個樣子,幫助群眾拿定主意。如一九六三年,供銷社購進大批“氨水”肥料,群眾使用后說是“無效肥”,出現了供銷社“氨水”積壓,生產隊肥料缺乏的情況。技術隊對“氨水”就進行了化驗,發(fā)現“氨水無效”的原因,主要是運輸不加蓋,灑后不蓋土,肥效“飛”了。他們采取合理使用“氨水”的方法,同“硫酸銨”作了對比實驗。結果,施用“氨水”的小麥比施用“硫酸銨”的小麥長得還好。從此,“氨水”威信大振,供銷社積壓的存貨,很快就賣完了。
二、一切經過試驗再推廣。
根據他們的體會,搞科學實驗必須有一個為群眾負責、為生產負責的政治責任心,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不論是對外地介紹的先進經驗,還是上級布置的技術措施,都要經過實驗,因地制宜靈活運用,不能撇開自己的實際條件,盲目推行。
在這方面,他們是有過教訓的。一九五九年,從河南引進小麥品種“輝縣紅”,經過小區(qū)試驗,表現很好,當年就推廣下去。結果到大田一種,因土質、水肥、氣候條件的變化,比其他品種一畝減產百十斤。群眾紛紛批評:“技術隊盡熊人(欺騙人)?!睆倪@件事上,使他們認識到,對一個品種的觀察,不能只看它一時的表現。從此,他們不論搞什么實驗,都堅持在不同的條件下,仔細觀察、具體分析、反復實驗、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并且根據全大隊的土質條件,選了四個有代表性的生產隊,作為技術隊的示范基點。采取“小區(qū)反復實驗——四個基點示范——再到大田”的方法,使他們克服了盲目性,增加了自覺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對自己的實驗是這樣,對別人的經驗,也不盲目照搬。一九六○年立冬前,發(fā)現很多麥苗被螻蛄咬斷了。根據外地經驗,撒毒餌、燈光誘殺,全不見效。他們經過幾個晚上觀察,發(fā)現是因為天冷溫度低,螻蛄都不到地面上活動。后來,改變方法,把毒餌 埋在表土以下,結果殺蟲效果很好。
上級布置的生產措施,他們也是因地制宜地貫徹執(zhí)行,凡是不符合科學要求的,敢于糾正。一九六三年冬,下著小雪,上級號召給小麥澆凍水。社員認為地氣溫,不愿澆。大隊干部為了這件事很著急。到底要不要澆水呢?技術隊對麥田的含水量進行了化驗,發(fā)現麥田土壤含水量為百分之十八到十九。根據有關資料,百分之十六就夠用了。再澆就會降低地溫,不利麥苗生長。當技術隊長張煥英向大隊提出停止?jié)阐湹慕ㄗh時,有人“好心”地勸解說:“上級說澆了好,你說不澆好,不是尋著犯錯誤?”她說:“這是科學,要實事求是?!贝箨牳鶕麄兊慕ㄗh,決定停止小麥澆凍水。為了進一步證實這個結論,他們又做了實驗,結果澆水的比不澆水的減產百分之九點五。
他們這種一切經過試驗的科學態(tài)度,不僅有利于生產,而且使科學在群眾中的威信越來越高,使青年也真正學到了科學技術。
三、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
過去,有些人認為,學習推廣已有的科學成果,是吃別人的現成飯,沒有搞頭,他們的實踐證明,學習推廣已有的科學成果,并不是照抄照搬,在原有基礎上打轉轉。只要從當前當地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地學習推廣,就一定會有不斷提高??茖W技術就是遵循著普及提高,再普及再提高的過程向前發(fā)展的。
從前,他們對付蟲害,只有一個“治”字。后來,他們想,見蟲再治蟲,費藥又費工,治的再快,也免不了莊稼受損失,如果想辦法找到蟲卵,把它消滅在孵化以前,不是多快好省嗎?粘蟲,是當地小麥、玉米的大敵。一九六一年八月,他們在農業(yè)技術部門的指導下,決心下田查找蟲卵,經過幾天的觀察,終于在玉米棵中部發(fā)干的葉尖上發(fā)現了。每個卵塊,一般有一百個左右的卵粒,最多的三四百。他們立即報告大隊黨支部、管委會,發(fā)動群眾,一齊下
手,掀起一個剪干葉,燒卵塊的運動。從一九六一年到現在,年年堅持這樣做。干部群眾同聲稱贊是“絕法”。這樣,從殺蟲到滅卵,變被動為主動,不僅省藥省工,粘蟲危害也大大減輕。
又如,過去種麥都是按斤數下種,現在他們發(fā)展到按籽粒下種,更科學了。今年,小麥剛剛收打完畢,技術隊就進行室內烤種,發(fā)現一千粒小麥的重量達四十克,比去年增加四克。根據他們的歷年資料,千粒重的年度差距都在一二克,象今年這樣大的差距,實在出人意料之外。按這個數據計算,今年的小麥每廳比去年要少一千三百八十九粒,如果今年還按去年每畝十六斤的播種量下種,每畝就要減產百十斤,這是多么大的數字啊!他們立即報告大隊黨支部和管委會,建議今年種麥要相應加大播種量。縣里農業(yè)領導部門也根據他們的情報,要求各公社根據自己小麥千粒重的增加情況,提高今年的小麥播種量。一位縣農業(yè)部門的同志深有所感地說:“就這一手,不知道給集體增加多少收入,對國家有多大貢獻。啥叫為人民服務?我看這就是具體的為人民服務?!?/p>
十年來,由于堅持了從實際出發(fā),為當前當地生產服務的原則,很受群眾歡迎,夸他們是“生產參謀”、“技術顧問”。同時,向群眾普及了科學知識。現在,隊隊都搞種子田,又發(fā)展八個科學實驗組,還辦起了政治、文化、技術三結合的業(yè)余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個群眾性的學科學、用科學種田的活動。
毛澤東思想是“毛孩子”可以辦科學的根本保證
技術隊在科學實驗中,所以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績,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依靠黨的領導,依靠群眾,堅持革命實踐的結果。他們認真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按毛主席的指示辦事。這是“毛孩子”可以辦科學的根本保證。技術隊善于抓住各個時期青年的活思想,組織大家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如針對一些青年參加技術隊為了干輕活、多分錢、好出名、好找工作的個人打算,學習《為人民服務》,樹立為革命搞科學實驗的思想;針對一些青年在科學實驗中馬馬虎虎,觀察不細,記載不準的問題,學習《紀念白求恩》,樹立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態(tài)度;針對一些青年認為“論產量咱們不低,論名譽是全縣第一”的自滿情緒,組織到臨近先進單位參觀,克服故步自封、驕傲自滿的思想;針對青年思想生活上的自由散漫的問題,學習《反對自由主義》,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等等。有的人還讀了《實踐論》、《矛盾論》,學習運用唯物辯證法指導自己的實踐。此外,還組織青年學習雷鋒、王杰等英雄模范人物,表揚好人好事。
他們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認真學技術,刻苦搞實驗。農忙季節(jié),根據需要,干啥學啥;各春時間,集體上技術課,系統學習。自己辦個學習室,藏有一百五十一本技術書籍,還訂了農業(yè)科學技術雜志,供青年們閱讀。在實驗方面,有一套嚴格的科學要求和制度:一切試驗有計劃,項項塊塊專人負責,自始至終都有觀察、記載,不論成功失敗都要總結,實驗結果及時向大隊匯報;常年堅持蟲情預測預報制度,常年堅持化驗小麥、玉米各個生長階段的土壤含水量,常年堅持小麥、玉米千粒重的測定和發(fā)芽率的試驗?,F在保存的有關實驗的計劃、記載、總結等各種資料,就有六卷,三百四十三頁。
為了聯系群眾,聯系實際,了解生產中的情況,他們抓住了一年農業(yè)生產的四個方面的主要情況:干部群眾討論制訂生產計劃的情況;每年夏秋作物管理過程中,發(fā)生旱、澇、病、蟲等自然災害,莊稼出現好壞變異的情況;每年夏秋作物收獲前,大隊管委會組織群眾性的檢查評比情況;每年夏秋作物收獲后,大隊管委會組織干部、老農、技術人員總結生產經驗的情況。同干部群眾一起參加議論,聽取各方面的意見,認真進行調查,及時發(fā)現問題。他們所以群眾路線走得好,實驗課題抓得準,這是一條主要的經驗。
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刻苦搞實驗和密切聯系實際的思想作風,是技術隊的革命作風,促進了青年的鍛煉成長,也促進了技術隊的鞏固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