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牛
要促進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高潮,團員和青年,特別是當干部的團員、青年應當起帶頭作用。除了在生產(chǎn)中苦干、實干,還要多想想怎么全面地提高生產(chǎn),有時候還要有犧牲個人眼前利益的精神。這里我說說自己的事。
我們大隊有三個隊。一隊和二隊住在大熬子坡,三隊住在不遠的小熬子坡。兩處自然條件差不多,盡是些高低不平的山坡地。近幾年來,大熬子坡的生產(chǎn)搞的比較好,產(chǎn)量逐年上升。而小熬子坡生產(chǎn)沒搞好,產(chǎn)量一直上不去。
一九六三年秋后,大隊黨支部和隊委會在研究如何學大寨、趕大寨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怎樣幫助三隊把生產(chǎn)搞好是個大問題。經(jīng)過幾次研究,認為大隊派一個人去住到三隊,幫助干部進行工作,參加勞動,是最好的辦法。當時我就想:幾個大隊干部當中,有的人年紀大了,有的家里實在離不開。只有我又年青,又是單身漢。雖有兩個老人,還有二哥照顧。我是副大隊長,又是團支部書記,大寨人能以國為懷,我連以隊為懷也做不到,還象話嗎?于是,我報了名,還把我要去的理由說了。黨支書和其他幾個干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也都同意了。回到家里我又想:三隊的生產(chǎn)沒搞好,工作不好做,困難一定很多;社員們的收入也不如我們一隊;我一個人離開家,吃飯、睡覺都不方便。想到這些,還去不去三隊呢?我又猶豫了。
我爹是個共產(chǎn)黨員,他知道我的這些想法以后,就批評我說:“你記得解放前我們家窮得全家蓋一床破被子嗎?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我們翻了身,過上了好日子,你就不能為幫助階級弟兄過更好的日子吃點虧嗎?不要忘了你是共青團員?!秉h支部書記也來幫助我,鼓勵我。他怕我開始工作不好做,要幫助我去工作幾個月。這一來我下定了決心,過了春節(jié),就到了三隊。
三隊八戶人家,四十口人,一百多畝地。全勞力只有七個,壯勞力就更少。勞力缺乏,加上近幾年生產(chǎn)沒搞好,群眾的生產(chǎn)情緒不高。我想:要把三隊的生產(chǎn)搞好,再增加勞動力是不可能的,只有象大寨人那樣:向勞力要勞力。眼下最要緊的是提高群眾的勞動熱情。黨支部書記和我就一方面向群眾講明學大寨、趕大寨的意義和好處,一方面帶頭苦干。社員們看我們帶頭干,也都跟著我們干起來了。
不受苦中苦,難得甜上甜。三個多月的苦戰(zhàn),十幾個勞力和半勞力把過去只能收百來斤糧食的二十畝斜坡地,一律修成了“大寨田”,還整修了幾十畝缺
邊少堰的地。春播時我們又采用了合理密植的辦法;在田間管理方面,我們又學了大寨的深刨經(jīng)驗。地不虧人。秋后,我們獲得了小熬子坡有史以來的大豐收,平均畝產(chǎn)達到了三百五十一斤,比一九六三年增加了一百七十多斤。幾乎翻了一番。
我們嘗到了學大寨、趕大寨的甜頭以后,從去年秋后到現(xiàn)在,又修起了二十三畝梯田,墊平了被洪水沖得七溝八壑的地五畝多,積了四千多擔蒿肥,為今年的豐收打下了牢固的基礎(chǔ)。
去年六月,我和小熬子坡的一個婦女結(jié)了婚,已經(jīng)在小熬子坡長期安家落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