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時期,我們收到許多的關于友誼問題的讀者來信,反映了讀者們在這個問題上存在著一些不同的認識和苦惱:有的苦于“找不到”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有的有了好朋友但得不到群眾的支持,甚至受到輿論的批判;還有的原來是好朋友卻不知為什么就斷絕了關系……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的思想情緒,使他們不能愉快地工作學習。
讀者肖武益的來信,比較集中地反映了這些青年同志所關心的問題,以及人們的一些不同看法。比如:在集體里,一個人可不可以有幾個比一般同志特別親近的知心朋友?如果有了幾個特別親近的知心朋友,是否就是對周圍同志不是“一視同仁”,有厚薄之分?有了知心朋友,會不會妨礙進步和聯(lián)系群眾呢?正確的友誼應該是怎樣的?等等。我們希望讀者們能根據(jù)自己的切身體會和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來回答這些問題。——編者
編輯同志:
我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我們同在一個學區(qū)里任小學教師,兩年多來,由于工作的接觸,思想的一致和興趣愛好的相近,我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我們在一起的時候,除了研究一些工作上的問題,對彼此的缺點進行批評督促以外,總是互相鼓勵、幫助。我們從來沒有背后議論別人,打擊同志等行為。只是我們之間感情深些,相處很自然,說話也較親切、隨便,在一起的時間比一般同志多些。
沒想到,這一來,卻引起了一些同志的不滿,認為我們這樣是表現(xiàn)特殊,搞小圈子。在上期開學的時候,校長除找我們個別談話以外,還在會上公開批判,說這種友誼是拉私人感情,是一種不正當?shù)呐f作風,對同志對工作都有不良的影響。為了警戒我們,校長還引用了一句俗話:“作賊只為偷雞起”,以提起我們注意繼續(xù)這種“不正當關系”,可能產生的嚴重后果。
但我們燜心自問,我們的友誼并無半點妨礙工作,妨礙同志的地方,相反地,由于長期以來的互相關懷、體貼、鼓勵和幫助,倒使我們深感到這種友誼的難能可貴。我們不愿中斷我們的友誼。但校長總認為我們這樣作法是堅持錯誤,交朋友是舊社會的事情,新社會不應當有,在革命內部,大家都是同志,對同志就應該一視同仁,不能分誰遠誰近。幾個人關系特殊,就必然要妨礙與其他同志的普遍接近,就會脫離群眾,破壞集體的團結。
雖然我們并不完全同意校長這樣說法,但也找不出更多的道理來反駁他。我們都是要求進步的青年,對這些意見不能不考慮。往后,我們見面的機會少了,三人各在一個學校工作,除兩周一次的碰頭會外,極少見面。即使在碰頭會上,我們也不接近談話,有空時寧愿一個人散步,也不敢找知心的朋友一道玩,互相間變得沉默、疏遠了。
本來這種情況已經使我們夠苦悶了,又加上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在13周星期六下午,一個朋友請假回家,第二天(星期日)返校時,碰上下大雨,加上這個朋友想跟我學習畫工和刺繡的基本知識,以便指導學生進行工藝品的勞作活動,就順道在我校住了一晚。星期一清早趕回學校去了。當天校長不在家不知道這件事,第二天回校后聽說了就很不高興,認為那位朋友是無故借宿在我校。就寫信給他要他檢討,同時也嚴厲地向我提出來,要我好好注意,避免同志的輿論和今后的惡果。從那以后,我們朋友之間,簡直就視若路人。
編輯同志,你是不是有過知心的朋友呢?要是有過,你就會知道,朋友,這是多么親切,多么使人難忘的呵!我實在想不通,我們友誼的錯誤在那里,為什么竟這樣無辜地被斷送。我熱忱地希望你能回答這幾個長期使我苦惱的問題:革命感情和私人感情有什么不同呢?革命感情到底有無厚薄之分?在集體當中可不可以有比一般同志更知心的朋友?
湖南省石門縣三板鄉(xiāng)肖武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