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修
一九二五年的秋天,我在青島上中學二中級,那時已經(jīng)喜歡讀些課外的書報了,如當時開明書店出版的“一般”,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學生雜志”等,不久,經(jīng)過我大哥的介紹,認識了關向應同志,他是從上海派到青島作團的工作的。
這印象到如今還十分鮮明,在青島匯泉一帶的叢林里,秋色染遍了林路,大哥、向應同志和我,三個人坐在僻靜的林蔭深處,向應同志對我娓娓的講著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的真理,我第一次聽見這嶄新的學說,內(nèi)心敬服向應同志說服力之強,學識的豐富,他啟發(fā)了我一連串的新鮮的問題。
當我向他表白自己愿意找些課外讀物來自學的時候,他從夾袍里掏出一卷東西交給我,當時好像很隱秘的樣子,并告訴我不要丟失了,讀了以后有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和他共同研究。接著匆匆地分手了。
在寢室里的電燈底下,在課余的時間,我一個人悄悄地躲著,將那三十二開本的薄薄的上面印著“中國青年”四個字的刊物拿出來閱讀,我像交一個新朋友似的,從那里讀到惲代英、鄧中夏、蕭楚女、任弼時……文章。一些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中央的文告,各地青年活動的消息,也有謳歌革命的文藝短作品。它以最簡短的篇幅,介紹給我共產(chǎn)主義的思想,各地工人斗爭的寫實,青年知識份子組織讀書會的方法,對青年切身問題的商摧,凡此種種,都是以馬列主義的觀點、立場來說明、解釋,它使我——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第一次把求知的視野擴大,初步懂得了階級與階級斗爭,和社會發(fā)展的科學規(guī)律,就像一個啟蒙的老師,我從那里,學到了我最需要的知識——斗爭的知識。不久,我們在同學中秘密組織了讀書會,直接到上海的小北門外上海書店去郵購它,接著,就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進一步去進行青年的組織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