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榮 楊 波 李 健 王寶祥 劉 艷 徐 波 邢運高 劉金波 遲 銘 孫志廣 徐大勇
(連云港市農業(yè)科學院,江蘇連云港 222000)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半數以上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稻米生產國和消費國,并且水稻也是江蘇省糧食生產的優(yōu)勢作物[1-2]。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通過優(yōu)良品種的推廣,栽培技術的改進,江蘇省水稻品種的產量、品質、抗性等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水稻品種的更新速度明顯加快,然而水稻育種仍存在著產量沒有較大突破、綜合抗性表現不強、優(yōu)良食味品種缺乏等問題[3-5]。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逐漸改善,稻米食味品質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江蘇省水稻育種逐步從高產為主要育種目標轉變?yōu)閮?yōu)質、高產、多抗并重,選育優(yōu)質食味品種成為水稻育種的主攻目標[6]。
基于此,連云港市農業(yè)科學院圍繞優(yōu)質高產的育種目標,采用系譜雜交育種法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聚合多個有利基因選育出了外觀品質優(yōu)良,米飯適口性好,早熟優(yōu)質、高產穩(wěn)產,適宜輕簡化栽培的粳稻新品種連粳6188。2011 年在連云港用遼粳326 與N41 進行雜交配組,2012 年春在海南用自主選育的優(yōu)質早熟中間品系11ZJ42 為母本與(遼粳326/N41)F1復合雜交,經海南、連云港連續(xù)8 代定向選擇育成優(yōu)質早熟、矮稈抗倒、綜合抗性好的常規(guī)中熟中粳品系,代號為連粳18302。2019-2020年參加江蘇省中熟中粳省農科院科企聯合體區(qū)域試驗,2021 年參加江蘇省生產試驗。2022 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審稻20220034,定名為連粳6188,適宜在江蘇省淮北地區(qū)種植。
1.1 主要農藝性狀連粳6188 屬中熟中粳水稻品種,主莖葉片數15~16 片,葉色中綠,劍葉挺拔,受光姿態(tài)好。全生育期142.8d,比對照徐稻3 號短4.4d。株高91.9cm,株型緊湊,抗倒伏能力強,后期灌漿速率快,熟相好。畝有效穗數21.8 萬穗,每穗總粒數140.8 粒,結實率91.1%,千粒重26.2g,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產量構成因素協調,產量穩(wěn)定,適應性廣。
1.2 綜合抗性表現2019-2020 年經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2 年人工接種鑒定,白葉枯病有KS-6-6、浙173、PXO79、JS-49-6 共4 個致病型,病級4~7 級;2019 年穗頸瘟損失率3 級,綜合抗性指數4.25,感紋枯病,條紋葉枯病3 級;2020 年穗頸瘟損失率5 級,綜合抗性指數5.00,感紋枯病,條紋葉枯病3 級。2 年抗性鑒定,連粳6188 抗條紋葉枯病,中感稻瘟病,感白葉枯病、紋枯病。
1.3 稻米品質表現2021 年經農業(yè)農村部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糙米率85.6%,整精米率77.2%,堊白粒率4.0%,堊白度1.0%,透明度1 級,堿消值7.0,膠稠度70mm,直鏈淀粉含量15.3%,長寬比1.7,品質指標達到NY/T 593—2021《食用稻品種品質》優(yōu)質稻米一級。
2019-2020 年連粳6188 參加江蘇省中熟中粳省農科院科企聯合體區(qū)域試驗,試驗點設在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宿遷農科所、江蘇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qū)徐州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qū)連云港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瑞華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淮北試驗站、江蘇金色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江蘇明天種業(y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睢寧基地)、江蘇歡騰農業(yè)有限公司、徐州大華種業(yè)有限公司(湖西農場點)、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泗洪基地)、邳州市稻麥原種場、江蘇中江種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宿遷基地。2019 年每667m2平均產量為692.52kg,較對照徐稻3 號增產2.54%,產量變幅599.01~849.00kg;2020 年平均產量658.10kg,產量變幅為571.00~714.10kg,較對照徐稻3 號增產4.24%。2021 年參加江蘇省中熟中粳省農科院科企聯合體生產試驗,試驗點設在江蘇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徐淮地區(qū)連云港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瑞華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徐州大華種業(yè)有限公司(湖西農場點)、江蘇金色農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淮北基地),5 個試點每667m2平均產量677.90kg,較對照徐稻3 號增產5.22%。
根據2019-2021 年連續(xù)3 年的中間試驗以及多年多點的示范種植,連粳6188 具有分蘗能力強、成穗率高、穗大粒多、豐產性好、米質優(yōu)等特點,針對該品種特性,根據其高產形成規(guī)律、莖蘗動態(tài)以及群體質量指標,制定了連粳6188 栽培技術規(guī)程,因種制宜,發(fā)揮其優(yōu)質高產品種優(yōu)勢,為該品種大面積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依據。
3.1 適期播種,培育壯秧掌握好適宜的播種時間,在江蘇省淮北稻區(qū)種植,一般在5 月上中旬播種,濕潤育秧每667m2播量25~30kg,旱育秧播量35~40kg,大田用種量3.5~4.0kg。秧田要施足基肥,1 葉1 心期施斷奶肥,移栽前3~5d 施送嫁肥,以培育適齡多蘗壯秧;機插秧播種期在5 月25-30 日,毯苗塑盤播種量控制在120~150g/盤,每667m2大田用種量4~6kg;直播不遲于6 月20 日,用種量10~12kg,播種深度不超過3cm。具體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以及小麥騰茬時間等合理安排播種期[7]。播種前用藥劑浸種72h,預防惡苗病、干尖線蟲等[8]。
3.2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一般6 月中下旬移栽,秧齡30~35d;適宜中上肥力田塊種植,每667m2栽插2.0 萬~2.4 萬穴,每穴3~5 苗,做到淺插、勻栽。機插秧秧齡控制在20d 左右,每667m2栽插1.8 萬~2.0 萬穴,栽足基本苗6 萬~8 萬。科學的種植密度可以確保水稻后續(xù)的正常生長,若水稻種植密度過高,那么就會出現土壤肥力與水力不足的情況,不利于水稻健康生長;若種植密度較小,則會影響土地保溫效果,影響水稻產量。
3.3 精準的肥料運籌每667m2目標產量750kg栽培需要純氮18~20kg,基蘗肥與穗肥比例在6∶4左右,基肥占總用肥量的50%左右,水稻插秧前隨整地一起施用,改善土壤肥力,促進根系生長;移栽后5~7d 施用分蘗肥,占總施肥量的10%,以促進低位分蘗早發(fā)快發(fā);根據田間長勢,葉齡余數3.5 葉時施用促花肥,促進穎花分化,增加穗粒數;葉齡余數1.5 葉時施用?;ǚ?,減少穎花退化,提高結實率[9]。
3.4 科學的水分管理水漿管理采取“淺水栽秧、寸水活棵、薄水分蘗”的原則,移栽后至返青灌水2~3cm,以水護苗,促進秧苗早發(fā)新根;返青至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以淺水為主,期間視苗情和土質,露田1~2 次;當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80%時,及時排水晾田,控制無效分蘗,鞏固有效分蘗生長,高峰苗控制在30 萬/667m2,最后畝穗數在23 萬穗左右。灌漿至成熟期進行間歇灌溉,保持土壤濕潤,更新土壤環(huán)境,促進光合作用及光合產物向籽粒運輸,提高稻米品質,增加產量;收獲前7d 左右斷水[10]。
3.5 綜合防治病蟲害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在植保部門病蟲害預測預報的基礎上,合理用藥,科學防治。在播種前進行曬種并用藥劑浸種防治惡苗病和干尖線蟲。幼苗期重點防治稻薊馬、灰飛虱等,擱田復水后及時防治紋枯病,破口期注意對稻曲病、穗頸瘟的防治,保證稻米品質,確保高產穩(wěn)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