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英,徐 釗
(1.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深圳)護理部,廣東 深圳 518107;2.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yī)院(深圳)藥學部,廣東 深圳 518107)
【關鍵字】藥品不良反應,分析,藥物監(jiān)測
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藥品不良反應對患者造成的危害逐漸被臨床所關注。本文對某院2014年-2018年上報的756例ADR報告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臨床用藥更合理、規(guī)范,以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
整理某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上報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中心的756例藥品不良反應的數據。
將收集到的ADR按患者一般情況、給藥途徑、引發(fā)ADR的藥物種類、臨床表現等進行統(tǒng)計分析。
756例ADR報告中,男性343例(45.37%),女性413例(54.63%);其中年齡段在大于60歲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高(40.87%),其他年齡段與性別分布見表1.
表1 患者年齡與性別分布
756例ADR中,一般不良反應562例,占比74.34%;嚴重不良反應88例,占比12.30%;新的、一般與新的、嚴重分別占比12.30%、1.72%。
756例ADR報告中,發(fā)生最多ADR的給藥方式靜脈滴注(靜脈推注),為581例,占比76.86%;其次為口服給藥方式,為147例,占比19.45%,其它不同給藥途徑導致ADR見表2.
表2 不同給藥途徑導致ADR的統(tǒng)計結果
765例ADR中涉及283種藥品,其中化學藥品257種,中成藥26種;發(fā)生ADR與嚴重ADR藥品分類見表3,其中發(fā)生ADR最多的藥品類別為抗感染藥物(28.04%),涉及嚴重ADR頻次最多藥品類別是抗腫瘤藥物(43.56%)。單個藥品ADR發(fā)生頻率排名前5見表4。ADR發(fā)生頻次最高的抗感染藥物中,頭孢類ADR發(fā)生最多,占比34.44%,詳見表5。
表3 導致ADR發(fā)生的藥品分類表
表4 ADR發(fā)生排名前5的藥品
表5 抗感染藥物ADR發(fā)生分布表
在ADR累及的器官/系統(tǒng)中,有283例和168例是皮膚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統(tǒng)受損,分別占37.43%和22.22%。臨床表現主要為:皮疹、騷癢、顏面水腫、蕁麻疹和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ADR累及的器官/系統(tǒng)與臨床表現見表6
表6 ADR累及的器官/系統(tǒng)及臨床表現
3.1 ADR與性別、年齡的關系 ,男女比例為1:1.2,這與文獻報道相一致[1-2],這可能與不同性別患者生理機能與激素水平的差異有關。ADR發(fā)生在年齡大于60歲的占比最高,為40.87%,其次為年齡在39歲到60歲的患者,占比為35.98%.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跟年齡呈一定的正相關,這可能與老年患者生理機能改變相關,老年患者生理機能不斷減退,同時藥物的吸收、代謝、分布與排泄在老年患者中都有所改變,以及某些藥物在老年患者中更敏感,這些因素都都是導致ADR在老年患者中增加的原因。老年患者常合并了多種疾病,使用多種藥物,導致藥物之間發(fā)生相互作用,這也是老年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比例高的原因之一[2]。鑒于ADR發(fā)生跟性別與年齡的關系,在臨床用藥時,我們需要多關注女性患者與老年患者,注意女性患者與老年患者的生理機能差異,盡可能減少老年患者服用藥物種類及通過合理選擇藥品以減少藥品間相互作用,降低發(fā)生ADR的風險。
3.2 ADR與給藥途徑的關系
在不同給藥途徑中,靜脈給藥A D R 發(fā)生最高,占比76.86%,且嚴重的不良反應都為非胃腸道給藥??诜o藥發(fā)生的ADR較為輕微。因此臨床用藥中需堅持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靜注”的原則[3]。
3.3 ADR發(fā)生與藥品種類的關系
在756例ADR中,ADR發(fā)生最多的為抗感染藥物,占比28.04%,發(fā)生ADR前十種的藥品中,抗感染藥占4種,這與近年文獻報道相一致[4-5],與抗感染藥物本身屬性,臨床廣泛應用有關。而抗感染藥物中,頭孢類發(fā)生ADR最多,這也與頭孢類廣泛用于臨床相關。但嚴重 ADR 報告中,抗腫瘤藥物的比例最高,占比43.56%,同時遠高于其它種類的藥品,這與抗腫瘤藥品藥物毒副作用大、發(fā)生ADR可能性高有關。因此在臨床用藥時,需合理使用抗感染藥物,避免濫用抗感染藥物;同時使用抗腫瘤藥物時,需密切監(jiān)測抗腫瘤藥物使用過程,對已知會發(fā)生的ADR,需及早采取積極措施規(guī)避嚴重ADR發(fā)生或減輕ADR對腫瘤患者的影響。
3.4 ADR累及的器官/系統(tǒng)與臨床表現
在756例ADR中,從臨床表現來分析,ADR累及器官/系統(tǒng)的范圍較廣,最常見的主要以皮膚反應和消化道反應,與相關報道一致[6],皮膚反應以皮疹瘙癢為多,較為輕微,可以自行愈合;但個別遲發(fā)皮膚反應較為嚴重,且具有一定隱匿性,因此需要對于皮膚附件發(fā)生的ADR給予足夠的重視。消化系統(tǒng)主要以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為主。
綜上所述,ADR在藥物治療中經常發(fā)生,這就要求在臨床用藥過程中應明確所用藥物的特性及藥物與藥物、藥物與機體間的相互作用,謹慎、合理的選擇藥品,尤其是抗感染藥物與抗腫瘤藥物;ADR發(fā)生跟患者自身的年齡等自身因素、藥物的屬性、給藥途徑等眾多因素相關,通過對ADR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可以提高對ADR的認識,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從而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