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娜,王新娟,李 智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口腔頜面外科,河南 洛陽 471000)
唇腭裂為小兒常見口腔頜面部畸形,嚴重影響患兒容貌及生理功能(吸吮、語言、吞咽、呼吸道功能、表情等),需及早行手術治療[1]。唇腭裂患兒圍術期行優(yōu)質護理,并嚴密監(jiān)測并發(fā)癥情況對手術成功具有重大意義[2]。家庭在兒童生活中的作用恒久不變,有學者指出,根據患兒對家庭的依賴、對陌生環(huán)境的恐懼的特點,實施家庭參與式護理干預,可使其獲得更優(yōu)質的住院護理[3]。患兒和家庭為中心護理(PFCC)模式源于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已被廣泛作為兒科護理的一種理念[4]。本研究選取我院唇腭裂患兒82例,探究PFCC模式的精細化護理干預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選取2017年9月~2019年7月唇腭裂患兒82例,根據入院順序分組,各41例。對照組女19例,男22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年齡(2.47±0.58)歲,體質量6~24 kg,平均體質量(13.42±2.85)kg,單側唇裂18例,雙側唇裂12例,腭裂11例,手術方法:鼻唇畸形修復術21例,唇裂修復術7例,腭裂修復術13例;觀察組女18例,男23例,年齡6個月~7歲,平均年齡(2.52±0.63)歲,體質量6~24 kg,平均體質量(13.61±2.94)kg,單側唇裂20例,雙側唇裂11例,腭裂10例,手術方法:鼻唇畸形修復術19例,唇裂修復術8例,腭裂修復術14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1)均為唇腭裂患兒;(2)家屬知情并簽署承諾書;排除標準:(1)營養(yǎng)狀況不良,血紅蛋白<105 g/L;(2)心、肺功能異常;(3)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入院時,做好入院宣教,如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本院先進的醫(yī)護水平等;幫助患兒及家屬做好術前準備;術后密切觀察傷口出血情況,并指導患兒飲食。
觀察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實施PFCC模式的精細化護理干預。根據患兒及家屬的接受能力、適應程度,與家屬共同制定護理目標。(1)以家庭為中心。在病室墻壁張貼卡通圖案墻紙,使病室變得充滿童趣、溫暖、活潑,消除患兒陌生感;每例患兒可由1名家長陪住,滿足家庭的需要,并緩解患兒恐懼、憂傷心理[5]。(2)精細化術前護理。a心理護理:唇腭裂患兒家屬多存在沮喪、焦慮、失落等心理癥狀,嚴重影響親子關系及患兒情緒調節(jié)[6];進行家庭評估,指導家屬進行情緒控制,消除沮喪、不安情緒,在患兒周圍建立和諧的心理支持氛圍。對于幼兒,多給予擁抱、撫摸,對于小兒,多與其親近,若講故事、做游戲,使其產生親切感[7];對于年齡大的患兒,應多給其講解手術過程、成功手術案例等,幫助其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b喂養(yǎng)方式:指導家屬使用唇腭裂專用奶瓶,并告知喂養(yǎng)時注意少量多餐,采用斜抱式的方式,以避免嗆奶[8]。(3)精細化術后護理。a傷口護理:加強巡視,并多與家屬溝通,囑咐其傷口應保持干燥、清潔,并囑咐家長視線不能離開患兒,防止患兒手抓傷口[9];術后第2 d為患兒佩戴唇弓做減張固定,術后10~14 d去除;腭裂患兒口腔內有切口,用餐后均應飲清水,并實施口腔護理2次/d,以避免切口感染。b疼痛護理:嬰幼兒術后易哭鬧,可輕輕撫摸患兒,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保持病室環(huán)境安靜,盡量由家屬陪伴患兒,輕撫患兒頭部,通過身體語言給予安慰,以增加其舒適感。c飲食護理:患兒清醒后4~6 h,給患兒飲用適量溫水及流質飲食,需奶瓶喂養(yǎng)的患兒采用勺喂、滴管、無吸奶瓶,以防止傷口裂開,采用緩慢進食、少量多次的喂養(yǎng)方法;術后第4~5周,可以給予半流質飲食或軟食。
(1)采用FLACC量表法評估兩組術后6 h、12 h疼痛程度,包括表情、哭鬧、行為、肢體動作、可安慰性,滿分10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2)住院時間。(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6 h、術后12 h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觀察組住院時間(8.95±1.76)d;對照組住院時間(10.83±2.24)d。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t=4.226,P<0.001)。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目前,唇腭裂治療已由單一手術模式轉為正畸-外科-正畸-語言的序列治療模式,認為唇腭裂治療應包括正畸、整形、心理、語音、護理等多方面內容[10]。漫長的治療過程中,家屬參與可減輕患兒焦慮及自卑感,減少家屬壓力,且利于提升醫(yī)護臨床決策能力,更有效地利用醫(yī)護資源[11]。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疼痛已成為第5大生命體征[12]。小兒中樞機制發(fā)育尚未完全,對疼痛的感受更為強烈,術后疼痛可使患兒產生焦躁、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進食、睡眠,且對傷口愈合及病情恢復極為不利[13]。PFCC模式的精細化護理干預術后加強巡視,保持病室環(huán)境安靜,并囑咐家屬對患兒進行嚴加看管,避免其手抓傷口;對于哭鬧患兒,可輕輕撫摸其頭部,通過身體語言給予安慰,并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幫助患兒減輕疼痛,增加其舒適感[14]。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6 h、術后12 h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唇腭裂患兒圍術期采用PFCC模式的精細化護理干預,可減輕術后疼痛程度。本研究中,觀察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唇腭裂患兒圍術期采用PFCC模式的精細化護理干預,可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究其原因,PFCC模式的精細化護理干預強調以家庭為中心,促進家庭對患兒健康的正性作用,取得患兒及家屬信任,使其可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利于手術順利進行,并進行精細化心理護理、傷口護理、疼痛護理等,可有效促進患兒術后恢復,減少并發(fā)癥[15]。
綜上可知,唇腭裂患兒圍術期采用PFCC模式的精細化護理干預,可減輕術后疼痛程度,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