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君 黃婷婷
(陸豐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廣東 汕尾 516500)
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價值分析
陳麗君黃婷婷
(陸豐市人民醫(yī)院護理部,廣東 汕尾 516500)
目的 分析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其應用價值。方法選取70名護理人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進行分層次管理,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管理。對比兩組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積極率和滿意率。結果觀察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積極率、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分層次管理法可以促進護理人員掌握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能明顯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醫(yī)師、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臨床護理管理;分層次管理法;應用
分層次管理法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即對年齡、學歷等級別不同的護理人員進行分層,對不同層次實施對應的有效管理,避免管理資源的浪費,從而優(yōu)化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1]。本研究選取本院70名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價值,報道如下。
1.1護理人員選擇:選取本院70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26.1±2.3)歲;工齡1~15年,平均(10.3±2.4)年;學歷:本科20名,大專35名,中專15名;職稱:副主任護師3名,主管護師12名,護師25名,護士30名。隨機分為兩組各35例。兩組的年齡、工齡、學歷和職稱等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管理,護士長按照護理人員的職責和實際情況來進行分配工作和排班,護理人員嚴格遵守醫(yī)院的工作制度,根據(jù)個人需求和工作量來實施彈性的排班制度。
觀察組采取分層次管理法,綜合護理人員的年齡、學歷、操作技能和工作經驗,將其分為4個等級:基礎護理、初級責任、高級責任和護士長。每個等級制定相應不同層次的崗位職責,每個層次的護理人員不僅要指導下級的護理工作,還要配合輔助上級工作,層次間分工明確。基礎護理等級負責病情較輕的患者;初級責任負責病情較重的患者;高級責任和護士長負責重癥患者和技術難度較大的患者。
實施6個月后,對兩組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進行評分,對其護理工作的積極率、患者以及醫(yī)師的滿意率進行統(tǒng)計比較。1.3 觀察指標
1.3.1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分:對兩組護理人員進行綜合能力考核,理論知識通過護理部設計的考卷進行筆試考核,操作技能由多個考官進行評估,均實行百分制。
1.3.2工作積極率:護理部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分別對兩組護理人員進行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按問卷得分將自評和他評結果分三個等級:非常積極、積極、不積極。積極率=(非常積極+積極)/總數(shù)× 100%。
表2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1.3.3護理滿意率:向患者和醫(yī)師發(fā)放調查問卷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分為三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17.0軟件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工作積極率、護理滿意度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為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用(±s)表示。當P<0.05,表明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分比較:觀察組護理人員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分比較(分,±s)
表1 兩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評分比較(分,±s)
組別 例數(shù) 理論知識評分 操作技能評分對照組 35 75.9±11.8 80.3±12.8觀察組 35 91.2±7.9 93.2±6.9 P值 - ?。?.05 ?。?.05
2.2工作積極率比較:觀察組他評和自評結果中工作積極率分別為94.3%和100%,對照組分別為71.4%和82.8%,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數(shù)據(jù)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護理滿意率比較:醫(yī)師滿意度和患者滿意率方面,觀察組達到100%,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護理是可以解決患者目前存在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的關鍵步驟,護理工作的質量是臨床診療活動實施的基礎,對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滿足起到重大的影響[2]。隨著社會發(fā)展和醫(yī)學模式的轉變,“以患者為中心”已逐漸成為護理工作的主題,常規(guī)的護理管理不斷受到新的挑戰(zhàn),因此,科學的護理管理極為重要[3]。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中,將一般的護士無論學歷和年齡,都安排一樣的工作,不能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不利于護理質量的提高。分層管理法就是通過對護理人員進行科學的劃分層次,對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管理,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責、權、利三者統(tǒng)一的新型護理管理模式。實現(xiàn)了資源的合理分配,體現(xiàn)了護理人員的價值,調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以上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人員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評分、積極率、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將分層次管理法應用于臨床護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改善了醫(yī)護關系和醫(yī)患關系,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護理管理模式,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1]王雪梅,王清波,于長玲,等.探討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綜合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14):44-45.
[2]朱淑靜.護士分層分組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0,24(32):2984-2986.
[3]劉婷婷.分層次管理法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13):108-109.
R47
B
1671-8194(2016)24-0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