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迪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北京 100088
?
保障人權視域下的法治建設實踐與完善策略探究
廖迪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北京100088
摘要:隨著黨的十八召開,保障人權,建設法治中國成為促進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任務,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完善法治建設勢在必行。論文簡單分析了保障人權與法治建設二者的應然關系,并從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三方面提出了優(yōu)化完善法治建設實踐的策略。
關鍵詞:保障人權;法治建設;策略
黨的十八大會議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為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立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論,為我國社會主義健康、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指明了方向[1]。在這次會議中,首次提出了法治是治國理政基本方式的論斷,為進一步建立法治國家、政府、社會,以人為本,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權利,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
一、保障人權與法治建設的關系分析
首先,以人為本是法治建設的主要方向及內容體現(xiàn)。無論什么事業(yè)的建設發(fā)展都離不開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支持,法治建設也需要有一定的精神文化來支撐。馬克思曾說過,最初的社會形態(tài)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系,確保個人全面發(fā)展,才能有效的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財富,足可見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性。社會主義國家的民主指的是由人民自己當家作主,而實現(xiàn)民主最主要的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貫徹實施[2]。法治建設也是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民主,因此以人為本也就是法治建設不可或缺的內容,它指引著法治建設實踐完善的正確方向。
其次,法治建設是保證民主,實現(xiàn)以人為本理念的武器。所謂法治是指通過政治、法律等真正的實現(xiàn)民主,這是靈魂體現(xiàn)。民主是保障人權的最好展現(xiàn),但在實現(xiàn)民主的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影響,如:國家機關行政權力急速擴張,沒有約束將會侵犯公民個人的權益;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會出現(xiàn)因謀求利益而損害他人權益的情況;更有少數(shù)個體企圖破壞民主的實現(xiàn),掌握國家權力。而法律作為法治建設的武器,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和執(zhí)行力,在民主與法治受到破壞時,將會給予嚴厲的懲處,快速的調整修復和諧的社會關系??梢?,民主的實現(xiàn)始終離不開法治,加快法治建設進程對國家社會發(fā)展而言刻不容緩。
二、完善法治建設的策略探析
十八大會議后,法治就成為關注的重中之重。關于法治中國建設,十八屆三中全會進行了全面概括,即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才能確保法治國家、政府與社會的一體化。為了更快的完成法治建設實踐,保障人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010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確保了有法可依,取得極大成就。俗話說:“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推動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實踐是不可避免的。這里的實踐主要集中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只有能為人民解決實際問題的法律體系,才是成功的,才會受到人民的推崇肯定。立法除了要最大化的滿足人民期待,反映經濟社會發(fā)展要求外,還需要突顯其引領推動作用。古語有云“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充分詮釋了法律引領推動作用的重要性。關于政府職能與法治建設的關系,以及如何發(fā)揮法治的引領推動作用,從2013年《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頒布后,就進行了一年多的改革完善。既需要用該法律來肯定政府職能轉變實踐的成果,引導今后的工作,又需要對現(xiàn)行法律的修改與廢止,只有將二者完美結合,才能展現(xiàn)出科學立法對社會實踐的引領推動效果,推動法治建設。
如果說立法是法治建設實踐的前提基礎,執(zhí)法實踐則是法治建設的主體,這是展現(xiàn)有法可依的重要途徑。執(zhí)法主要從兩方面體現(xiàn),一是依法執(zhí)政,一是依法行政。一般來說,依法執(zhí)政中的法是指憲法,它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根本大法,是保障人民權利的總章程。依法行政是對依法治國的具體落實,主要與人民群眾的切實利益相關,是向廣大人民群眾展現(xiàn)公信力的最好選擇。通過不斷的依法行政實踐,加快了中國特色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提供更加堅實的機制保障。
堅持以人為本,最大化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是法治建設的基本內容及方向。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公正司法是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即對人民合法權益的保護,對違法犯罪的嚴懲不貸。為了確保公正司法的體現(xiàn),必須堅持司法為民,讓人民群眾在司法案件中享受真正的公平正義,杜絕一切金錢案、關系案的存在。因此在司法工作中,要時刻將以人為本理念貫徹到底,為廣大人民服務,堅持走群眾路線,讓更多的群眾對不公平的司法發(fā)聲。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司法工作人員的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及綜合素質培養(yǎng),確保司法的公正、公開、透明。
三、結語
總而言之,法治建設與保障人權具有一定的應然關系,為了進一步完善法治建設實踐,加大對人民權利的保障,需要從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三方面進行,才能更好的引領全民守法,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推動社會的發(fā)展進步。
[參考文獻]
[1]杜飛進.繼續(xù)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獻——略論十八大報告中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新部署[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
[2]李海斌.試析以人為本和法治建設的應然關系[J].晉中學院學報,2011,28(6):70-74.
作者簡介:廖迪(1986-),女,瑤族,廣西北海人,廣西北海市司法局科員,研究方向:法治宣傳。
中圖分類號:D9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1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