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
在通往公墓的路上
人流絡(luò)繹不絕
去祭拜母親的我,看每個人
都覺得親切、熟悉
他們,好像也是去祭拜我的母親
這讓人感到欣慰……
其實(shí),我的母親
并不是英雄,也不是偉人
與所有吃苦耐勞的
善良的中國婦女并無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
只是——母親
這就足夠了
清明,所有人都去祭拜我的母親
我也是去祭拜他們的母親
總聽見有人敲門
只因近來耳朵出了問題
聽覺反而越發(fā)靈敏
就連無人敲門時也會聽見
有人敲門
也許,這音聲
是我昨天漏聽的動靜
也許,是我提前
預(yù)感到來人
反正,我開門后屋外空空如也
只有風(fēng)去后的擦痕
該不會是我思念之心太切
一直期望好詩蒞臨
是了,肯定是我在由內(nèi)向外
敲自己的家門
可外面的人假裝沒聽見
已悄悄隱身……
耳房
老家的四合院
青瓦土墻
雖說與富人的豪宅相差太遠(yuǎn)
但也算有模有樣
院子的上方是堂屋
神龕正中,天地君親師高高在上
兩旁的屋子是家庭重地
稱之為:耳房
爺爺奶奶就住在耳朵中
被視為至高無上
他們隨時把從先人那兒聽到的指令
傳達(dá)給兒孫——春種秋收
做人,一定要懂得敬畏和感恩
祭祀先祖,叩頭上香……
針對
墻上的掛鐘,在開圓桌會議
十二位數(shù)字全部到齊
時針,分針,秒針
從不針對哪一個具體的方向
自然也不針對誰
只有當(dāng)你看它們時
三根各有所指的針才齊刷刷地轉(zhuǎn)過來
指向你——
知道現(xiàn)在已幾點(diǎn)幾分幾秒了吧
該干什么,干什么去
靠山吃山
你看見山羊在吃草
我看見它啃的是一座大山
而且是不慌不忙
從山腳啃起
那樣兒,就像在給山坡理發(fā)
一把慢慢移動的推子
現(xiàn)在,它都快啃到山的耳根子上了
羊伸長了脖子——
懸,懸崖的懸!
但怎么難得住山羊矯健的四蹄
可那里并沒有草?也許
只是想同大山耳語
瞧,羊果真開始咩咩地叫了
回頭呼喚孩子——
不敢鋌而走險的山羊算什么山羊
靠山吃山,草是其次……
嗑詩的松鼠
對一只小松鼠來說
能在午后的窗臺上嗑松子
該是多大的享受
如果能邊嗑松子邊讀詩
就美如林中仙子了
當(dāng)然,這種事對松鼠有一定難度
但她卻輕而易舉
陽光,從側(cè)面打在她的臉上
像抹了一層淡淡的胭脂
一罐松子,很快就被她嗑空了
她仍美美的嗑著文字……
這個松鼠般的女子
忘形地翹著一條蓬松的大尾巴
在午后,顯得多么愜意
菩提子
我在夢中撿到一粒珠子
卵不像卵,石不像石
它從空中直接落到我的面前
而頭頂并無樹冠樓宇
我不想撿,偏偏撿了起來
我想扔,偏偏沒扔
就這樣被我有意無意地帶回家中
放進(jìn)書房的抽屜——
放進(jìn)去就忘了。直到
有一天,當(dāng)我從閱讀中覺悟
才豁然聯(lián)想到菩提
然而,我再也找不到它了
只鬼使神差地用它作了組詩的題目
菩提子——詩的果實(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