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中國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的杰出代表,陸在易的作品展現了多樣化風格。他在其作品里注入了濃烈的民族情感與文化內涵,同時也在音樂的形式及技巧上作出了積極的研究和革新,從而塑造了他獨特的藝術風格,并為未來的音樂創(chuàng)作留下了珍貴的資料。本文以《橋》《家》《盼》這三首聲樂作品為例,從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風格、個人演唱心得等方面出發(fā),理解這三首作品,從而加深對陸在易其他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和演唱風格的理解。
[關鍵詞]"藝術歌曲;陸在易;音樂風格;演唱處理
[中圖分類號]"J6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4)08-0115-03
中國的藝術歌曲起源于20世紀初期,隨著國際文化的交流發(fā)展、國內經濟文化的進步逐步成型。在這個階段,許多早期的留學生回國后成為音樂創(chuàng)作者,如青主、趙元任和黃自等。他們的回歸為我國帶來了新的藝術歌曲及其創(chuàng)作技巧,從而開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我國的藝術歌曲不僅吸收了西方作曲技術,還融合了適合民眾欣賞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走上了獨具特色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新之路。在這條道路上,青主、趙元任、黃自等作曲家創(chuàng)作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我愛你,中國》《橄欖樹》等,這些作品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成為中國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
一、陸在易藝術生平與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簡述
(一)藝術生平
陸在易,又名梓鈞,是中國當代音樂界極具影響力的作曲家。1943年,他出生于浙江余姚一個水鄉(xiāng)小村。自幼熱愛音樂的陸在易在1955年有幸受到了上海音樂學院院長賀綠汀的指導,考入了該院的附屬初中,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進入了大學部作曲系。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的陸在易于1967年留校任教,1972年轉到上海京劇院工作,參與過十多部現代京劇的音樂創(chuàng)作。1981年,他回到上海交響樂團,先后擔任專職作曲家、樂團團長、藝術指導,并一直兼任《上海歌聲》主編。1997年,陸在易被任命為上海歌劇院的藝術指導。
陸在易的音樂創(chuàng)作涵蓋了多種體裁,他的作品在合唱及藝術歌曲領域的表現尤為突出,同時在和聲及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上有極大的熱情,并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混合人聲曲目《雨后彩虹》,已被評選為20世紀全球華人的音樂典范。而《祖國,慈祥的母親》等藝術歌曲也在眾多音樂學院中成為教學用歌。另外,如《橋》《家》《盼》這些主要作品,都曾經榮獲第一屆中國的“金鐘獎”這一國內最高的音樂榮譽。
(二)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
陸在易的三部曲《橋》《家》《盼》是他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其創(chuàng)作理念貫穿了“自然—個人—家—國”的情感主線,表達了他對祖國和民族的熱愛之情。
陸在易的藝術歌曲《橋》是在1981年完成的,該作品融合了真摯的情感和高水準的歌詞配樂,其旋律優(yōu)雅且順暢,獨特的鄉(xiāng)村風格賦予了它豐富的審美體驗。而關于《橋》的創(chuàng)作動機則源于作曲家陸在易的人生閱歷。他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市的一個水鄉(xiāng)小村,正是那些橋梁點燃了他的創(chuàng)意火花。在陸在易的眼中,橋不僅僅是一種建筑物,更是家鄉(xiāng)的標志和回憶。橋見證了家鄉(xiāng)的變遷,承載了他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因此,他以橋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這首表達鄉(xiāng)愁和家鄉(xiāng)情懷的藝術歌曲《橋》。
陸在易的藝術歌曲《家》是一首充滿鄉(xiāng)愁和溫馨情感的作品。這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與他的生活經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密切相關。在他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他一直關注家鄉(xiāng)、重視親情。因此,他用音樂來表達他對家鄉(xiāng)和家人的思念之情?!都摇愤@首歌曲創(chuàng)作于20世紀80年代,歌詞描繪了家鄉(xiāng)的美好景象和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作曲家以親切感人的旋律和豐富的音樂手法,表現了對家的向往和對親情的珍視。
陸在易的藝術歌曲《盼》創(chuàng)作于20世紀80年代,是一首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作品。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人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未來充滿了期待和希望。陸在易擅長從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深刻的內涵,用音樂來傳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普通人的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用簡潔易懂的歌詞和優(yōu)美的旋律,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期盼?!杜巍愤@首歌曲的創(chuàng)作,展現了陸在易對民間生活的關注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這首作品以其樸實的音樂風格和親切感人的歌詞,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成為中國當代藝術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二、三部曲《橋》《家》《盼》的音樂風格
(一)《橋》
藝術歌曲《橋》是單二部曲式的歌曲,其音樂旋律是由中國五聲調式F宮和d羽兩個調式組成的,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歌詞以“水鄉(xiāng)的小橋姿態(tài)多”拉開了歌曲的序幕,徐徐展開一幅美麗而寧靜的水鄉(xiāng)生活畫卷。接下來以細致入微、生動形象的手法描述了居民如何過上如同詩歌般幸福美滿的生活,通過歌詞“姑娘挑藕橋頭歇,老漢送糧橋下過”“離家千年也戀水鄉(xiāng)啊,愿作人間橋一座”充分地表達出作曲家在歌曲里所寄托的濃濃的鄉(xiāng)愁,并進一步引入愛護自己的家鄉(xiāng)和國家的心緒之中。雖然只用了簡單的文字進行描繪,但激發(fā)了人們對水鄉(xiāng)的生活方式的喜愛和向往。
《橋》這首歌曲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表達的仿佛是悠然地在橋上漫步。前奏采用連續(xù)兩次的轉換調式,以其細膩的音樂表現力讓人折服。第一句歌“水鄉(xiāng)的小橋姿態(tài)多”中采用了兩個調式,在“多”字上從F宮轉到了d羽。第二、三、四句都是用的宮調式,其中仍然摻雜羽調式的感覺,間奏處方轉為羽調式。通過婉轉的音樂雕刻手法,刻畫出一座座立體的江南小橋。第二部分雖從整體看來是F宮調式,但其中也帶有羽調式的和聲,具有小調感覺,也就是江南民族小調的感覺。高潮部分迸發(fā)出強烈的感情,此刻,委婉的表達方式已經難以滿足作曲家想要的表達效果。所以,運用宮調式一氣呵成,兩遍過后直到結束,使聽眾沉浸在對江南水鄉(xiāng)的濃濃喜愛之中。
(二)《家》
陸在易的藝術歌曲寫作方式大多采用二部曲式,其中作品《家》的寫作方式采用的是加尾聲的單二部曲式。這首歌曲通過兩個部分的對比表達作曲者內心深切的情感,尤其是尾聲部分下行旋律中蘊含著微妙的憂傷與期待。簡潔的樂譜設計配合上歌詞,共同構成了一首精美的藝術品。同時,他在和聲處理上的獨特技巧也值得一提:為尋求具有民族特色的聲音效果,他盡可能減少使用三和弦中的第三個音符,將四級音作為根音。和聲的變化隨著音樂節(jié)奏的推進,逐步降低其強度和緊迫感。至于調式選擇,該歌曲主要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民族調式——七聲音階羽調式。這些獨特的編寫手法使得整首歌曲充滿濃郁的民族風韻,讓人感受到作曲家對自然的熱愛并產生無盡的遐想。
《家》這首歌曲的歌詞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A部分“家啊家,家在哪?家不在人家的屋檐下,家在長長的鄉(xiāng)愁里,愁了九十九個夏,家像那太陽遠遠的暖,家像那月兒高高的掛,家像那太陽遠遠的暖,家像那月兒高高的掛,家像那月兒高高的掛”,雖然歌詞簡潔明了,但反復吟唱后會體會到其深刻的情感,這種渴望相聚卻難以實現的感覺立刻涌上心頭。而在B部分“家呀家,家在哪?家不在他鄉(xiāng)的竹籬下,家在彎彎的黃河邊,等了九十九個夏,家是那燕子回歸的巢,家是那兒女思念的媽,家是那燕子回歸的巢,家是那兒女思念的媽,家是那兒女思念的媽”,這部分歌詞進一步深化了作者離家漂泊的深深思緒。故鄉(xiāng)是其他任何地點都不能替代的,仿佛作者已經在心中看到了故鄉(xiāng)的形象?!凹沂悄茄嘧踊貧w的巢,家是那兒女思念的媽”這句話的重復更增強了他急切地想要回家去見他的母親的心情。結尾處的四次“啊”的發(fā)音也讓聽眾能強烈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真摯呼喊,進而引發(fā)無限遐想。
(三)《盼》
藝術歌曲《盼》是單二部曲式結構帶尾聲,作品運用了西方的“宣敘調”的創(chuàng)作手法,三連音和旋律弱起貫穿全曲,歌曲旋律線條時而緊湊時而松散,富有朗誦性。該作品的曲式結構如下。
藝術歌曲《盼》的A段和連接使用了密集的連音音符,使人有急盼的感覺。隨著旋律不斷地推進,在歌曲引子部分,作曲家直接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感情,催人奮進。它的調性調式采用G大調和其同名大小調g小調來回互換,使樂曲的情感更充沛。
A段借用西方宣敘調的創(chuàng)作手法,兩個“回來吧”以三連音的方式出現,給人以急切盼望的感受。相同歌詞兩次出現,音高不斷模進更加強了歌曲的急切氛圍?!霸o我活力的身影”則是采用極具抒情性的旋律,一說一唱使得歌曲更有了流動感和張力?!鞍?,請原諒魯莽,請原諒過錯。”這一句的伴奏織體由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轉為四分音符,情緒由急切轉變?yōu)檎\懇,與歌詞更貼切。B段為方整型樂段(4+4+4+4),用歌詞“啊”作為引子,高亢婉轉,直抒胸臆,為下一段的歌曲情緒做鋪墊。第二樂句轉為""拍,稍顯精煉,更顯急切之感,歌詞“春雨是我等你的淚,河流是我盼你的歌”是陸在易先生用比喻的手法和連續(xù)的十六分音符進行點題,而“盼”成就了全曲的情緒制高點,最后再次點題“回來吧”,情緒由殷切吶喊式的“盼”轉為低聲嗚咽來結束。
三、《橋》《家》《盼》的演唱處理
《橋》是一首極具詩情畫意的藝術歌曲,在畫面感的表達上不同于一般歌曲。“三步兩橋連水港啊”要求演唱者必須提供足夠的氣力支撐,使音調提升至適當的高度,不能有絲毫放松。接下來的“連水港啊”則需要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但核心仍需維持緊張感。而后面的“條條玉帶映碧波”則采用“合”的方式來表現。接下來的人物描述如“姑娘挑藕橋頭歇,老漢送糧橋下過”再次引發(fā)了歌曲情感的變化,并與其首句形成呼應,使得樂曲變得平緩且溫柔。對于這首富有詩歌氣息的歌曲來說,使用過于強烈或大聲的方式來演繹并不合適,這與江南水鄉(xiāng)獨特的美麗畫卷相悖。但在“離家千年也戀水鄉(xiāng)啊”這一高潮段落時,可以稍微放松一些聲音,但是要保持適當的控制力度,讓音色達到極致。盡管《橋》的時長僅為兩分鐘,但能傳達出豐富的情感和深厚的藝術價值,展現了陸在易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音樂素材及結構高度集中的處理技巧,讓我們明白,簡潔而精致同樣是一種卓越的美感。
陸在易藝術歌曲《家》中所要表達的主要情感就是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這首作品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是一個背井離鄉(xiāng),在外漂泊,對家鄉(xiāng)具有深深的思念之情的人物。而在演唱這一類作品的時候,要盡量代入歌曲里的角色狀態(tài),研讀歌詞,理解這首聲樂作品所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個漂泊在遠方的游子,許久未見親人和家園,非常地想念。當我們面臨困難和障礙時,我們便不自覺唱起這首歌。開頭演唱“家啊家,家在哪?”這一句時,一定要注意聲音不能放得太開,要自覺地控制好聲音的力度和附點節(jié)奏的變化,如果過于松弛會破壞歌曲中無可奈何、悲傷的氛圍?!凹蚁衲翘栠h遠的暖”這一句是歌曲的副歌部分,作為整首作品的高潮,這一句的音域普遍較高,基本在小字二組“3”“4”左右,而且由于歌詞咬字都是開頭音,會導致聲音的位置不能夠統(tǒng)一,內口腔的歌唱狀態(tài)遭到破壞,從而使聲音不夠圓潤,所以在演唱時候要把握好氣息的對抗感,時刻記住聲音往“O”上靠。最后尾聲部分的“啊”音域雖然不高,但是很難唱出理想效果。要注意好情感上與力度上的強弱轉換,歌唱狀態(tài)要保持管狀,配合氣息尋找哼鳴的感覺。
藝術歌曲《盼》與《家》的風格還是有所不同的,不同于《家》的欲揚先抑,《盼》更傾向于情感的抒發(fā),有一種期待的感覺。而這首作品的難度相較于《橋》和《家》的難度要更大一些。由于這首作品的音域較高,且高潮部分都是連續(xù)性的高音,讓演唱者很難保持氣息的穩(wěn)定性,聲音位置也難以做到統(tǒng)一。例如,歌曲中連接部分的“啊”和高潮部分“春雨是我等你的淚,河流是我盼你的歌”音域偏高,如果演唱者的基本功不扎實,則容易影響演唱狀態(tài),導致氣息虛浮,聲音有種嘶喊的感覺。所以,在演唱時,應積極地打開口腔里的軟腭部分,讓聲音更有空間感。在咬字的時候,盡量向韻母上靠攏,使聲音位置達到一個統(tǒng)一的狀態(tài)。
結"語
身為中國現代卓越的作曲家,陸在易教授的作品涵蓋了多種形式,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他的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他最為著名的三部作品分別是《橋》《家》《盼》,雖然這三首歌分別于不同的時期完成,但它們的主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之處,仿佛是一系列“民間小品”,充滿了深刻的人文情懷,并展現出濃郁的民族特色。
參考文獻:
[1]梁墊中.陸在易藝術歌曲《橋》《家》《盼》的演唱探究[D].重慶:西南大學,2023.
[2]武鷺.陸在易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研究[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23.
[3]龍文兵.論陸在易聲樂三部曲《橋》《家》《盼》的創(chuàng)作手法與演唱處理[D].宜昌:三峽大學,2022.
[4]白居業(yè).陸在易藝術歌曲的民族文化色彩——以《橋》《家》《盼》為例[J].四川戲劇,2021(11):137-139.
[5]劉志華.試論陸在易藝術歌曲《橋》《盼》《家》之家國情懷[J].大舞臺,2012(2):51.
[6]劉志華.陸在易藝術歌曲《橋》《家》《盼》分析[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0.
(責任編輯:趙清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