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論》云:“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周曉夢,提出生命的謎題,否認事物間的差別和人們尋求真理的可能性的同時,令自己陷入相對主義的泥淖,縱言齊同物論,難免心為物役。人與物的糾纏,時常讓精神陷入困境,如果優(yōu)秀的詩歌能夠提供一種想象的可能性,那么目遇為色、耳遇為聲的形神桎梏或許能得以松解。詩意的引領(lǐng)與美學意義的再生,恰恰能夠回應這種困頓,正如重讀阿天的《濕潤之詩》,“想起一只失意的蝴蝶在鏡中取水”,令人心頭一驚,輕描淡寫,沖擊力如醞釀已久的風暴橫掃平原,又似利器劃過,顯然可感的疼痛穿越神經(jīng)末梢。此刻,我有些釋然,卻莫名惶恐。因為熟悉阿天,熟悉他的詩,品評文字難免出現(xiàn)陌生化,進入他者“反觀”的境地。然而,美學的凹凸鏡讓詩意的想象看起來坑坑洼洼,零碎的拼接卻能夠讓人在并不光滑的邊緣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
初識阿天之名,是在學院的文藝報上偶然讀到他發(fā)表的一首詩。詩作抒寫草原雨景,詩人潮濕的心情似乎披著一層灰色憂郁的薄紗,欲言又止的情態(tài),被身邊的雨水裝飾,文字輕盈、舒展,引人共情。當時,我隱約覺得他不像是飲酒而樂的浪漫主義詩人,倒像一位行吟的少年詩人,捕捉生活的美好,才情展露。幾個月后的一個夏天的夜晚,幾個朋友湊在一起聊天,機緣巧合,他也在,風度翩翩,印證了我讀詩之后的判斷。夜已闌珊,相談甚歡。他愉快地分享著寫詩的體驗,某種沖撞心靈的力量,令其神采奕奕,繼而吟誦詩作,擊節(jié)以樂。年少時的敏銳與情思,竟有如此魅力!而今,面對內(nèi)心的殘垣斷壁、密不透風的生活,當初的夜晚,輕盈得像一首詩在時間的縫隙里滑落。后來,和阿天的接觸更多了,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阿天是一個很有想法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善于思考,勤于實踐。大學期間,在他的提議下,我們利用QQ空間推出了一個小欄目:“一分鐘悅讀”,意在讀者可以利用一分鐘的閱讀以悅心娛情,同時,我們也想用自嘲與詩歌回擊甘南“雨季”帶來的低沉和憂郁。我們內(nèi)心對文學充滿熱愛和敬畏,不知不覺間,堅持做了一百多期,近十萬字。第一百期的時候,阿天很高興,念了幾位老師發(fā)來的短信息,褒揚溢于言表。那段時間里,阿天的創(chuàng)作到了高漲的階段,不斷有新詩出現(xiàn),“發(fā)表”在“一分鐘悅讀”上,留言很多,反響不錯。他當時任文學社社長,利用社團活動,主推了幾期詩歌。令人驚喜的是,竟然有那么多人喜歡詩歌!一位老師笑道,夢回八九十年代。當時不解其意。然而,沒有什么比時間更有說服力,時間無須告訴我們,已然改變一切。
阿天常說,美麗的甘南給他帶來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寫作的題材,時常會看著一朵云沉思,甚至難以掩飾期待一場雨來臨時內(nèi)心的興奮。甘南長冬無夏,五月時或飄雪;高寒陰濕,四月草色漸青,春天開始于廣場第一塊松動的地磚。公路上來往的牛羊,安靜的黃昏,悠閑而平靜;經(jīng)幡飄動,松煙繚繞,堅定的眼神守望著寂寞。阿天身處其中,情思化詩,是自然而然的事。他的詩,同甘南美景一樣,具有強烈的內(nèi)生性和生命力,也許是甘南這片熱土予他特殊的饋贈。他熱切希望用詩歌將瞬時的感受記錄下來,勤奮有加,大學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他在精心挑選后,編印了個人第一部詩集《輕微之美》。他的詩化為青鳥,殷勤探望,如后記所言:“甘南這座溫情的小城,我用詩歌與她交流,試圖取得彼此間的某種信任,我一直努力著?!卑⑻煲恢北3种⒌膭?chuàng)作力。從目前看,如果說《輕微之美》是阿天詩歌創(chuàng)作第一階段的代表作,那么可以將他在西北師大讀研、山東大學讀博期間的詩歌創(chuàng)作按時序分作第二、三階段。較之于甘南期間創(chuàng)作的詩歌,他在西北師大讀研期間的詩作情感表達更細膩,有了一些哲理的意味。蘭州與甘南地理環(huán)境有別,不同的地理空間予人不同的情緒感受,回應某種情緒的詞語自然不同。這一階段,他寫出了《寫給父親的詩》《書房》《涼州詞》《疏勒河》等作品,可見才情與細膩的打磨完美結(jié)合。山東大學讀博期間,隨著學術(shù)訓練的深化,文藝理論知識漸而豐富,他的視野漸次開闊,寫作比較克制,詩作明顯少了大學時期的輕盈與恣肆,不再急于訴說表達,多了幾分厚重,內(nèi)斂卻力道十足,甚至隱現(xiàn)禪意。
阿天的詩,特征明顯。淡化技巧,注重生命體驗的情感表達。他的詩幾乎不刻意使用語用表達的技巧,有意避開跳脫、輕逸和失于莊重的語言,以特定的敘事性,表達個人的情感?!遁p微之美》一詩,“肯定有什么輕微的美在吸引,我們無法摹狀”,無法摹狀的是內(nèi)心的期待和對美的渴望,輕微恰如細膩的情感,悄然而動,因以感受到午后陽光的絲絲溫暖。詩人通過細微的觸感,體察“一種喧鬧之外的生活”,唯以如此,才看到“一束多情的馬蘭正在盛開”,盛開的是詩人此刻的心情;多情的,是詩人對生活的熱愛?!缎∫骨犯?,“草原的夜晚是一只黑色水杯,盛滿疲憊的身軀”,詩人以獨特的比喻,用“黑色水杯”盛放情緒,思緒束斂,能夠安放我們情緒的也許是孤獨的空間,所以,“我們默然無語”。《春日短句》中,詩人看向遠處,“草原微風起伏,十只牧羊斜躺在山坡上,像十朵雨后初生的蘑菇”,美好的事物總會撩動內(nèi)心的柔軟,那些“蘑菇”是綻放的生命,也是燦爛的生活,更是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是的,一個詩人對待事物、對待生活、對待世界的態(tài)度,決定他對待詩歌的態(tài)度和寫作的高度,心中沒有大愛,筆下便無真情,古人講詩言志、歌詠言、律和聲,正是如此。“細小的花瓣點綴著內(nèi)心的空白,憂郁的詞語依然在心中潛伏”,詩人從生活小景出發(fā),以“意義的發(fā)現(xiàn)者”的角色賦予事物以詩意,“細小的花瓣”如心中“憂郁的詞語”,寓情于景,物我共生?!独速M》開篇:“星星浪費夜空,青草浪費晚風?!睂懛í毺?,星星“浪費”夜空是陪伴不夠長久嗎?青草“浪費”晚風是思念不夠深沉嗎?事物本無詩意,因為發(fā)現(xiàn)者的眼睛,它們便有了生機,有了詩意,詩人的情思多么細膩呵!“我合上書本,在寂寞的燈光下書寫,不斷浪費著那些詞語”,星星守望天空,青草陪伴晚風,燈光映照寂寞,何以浪費,不過是走丟的時間和悄然無蹤的情思。阿天的詩,以個體的生命體驗呈現(xiàn)美學的表達,閱讀的感覺很棒,自然、舒展、細膩、簡凈,如手撫輕羅。
細節(jié)豐富,情感表達更為深邃和具有穿透力。阿天的詩注重細節(jié),注重感受?!对鹿獗诨ⅰ穼懹跐系南囊?,“我在樓道的窗戶前觀察這只馱著月光奔跑的壁虎”,唯“馱”一字,意境張開,細節(jié)生動傳神?!芭紶柕耐nD也會讓炎熱的夜晚安靜”,給語言賦予一種奇妙的異質(zhì)感,虛與實的轉(zhuǎn)化自然流暢?!段绾蟆穼懥嗽娙擞^察一位老人動作的片段,“一位老人在椅子上坐下,他翻開一本書默默地看著”,平常的動作,細節(jié)到位。本以為會繼續(xù)寫下去,令人意外的是,“像從前無數(shù)個平常的午后,爺爺轉(zhuǎn)身的瞬間”,一句即升華意境,詩人期待轉(zhuǎn)身的瞬間,過往的回憶涌動,點點滴滴的往事在眼前浮現(xiàn)。這是對想象的細節(jié)描寫,表達與不表達間有種微妙的平衡關(guān)系,看來阿天是善于把握的,能收得住。寫詩怕情滿于志,濫近于俗,對情緒、細節(jié)沒有相當?shù)陌芽啬芰Γy有上乘之作。《雨一直下》中,“奶奶在床上躺著,微弱的呼吸像熟睡的嬰兒”,觀察細致,“微弱”一詞令人揪心,也得些許寬慰?!暗嗟氖堑却?,她在等待夏天快點結(jié)束”,好雨時至,風送清涼,老人家能舒服一些。詩人無意寫雨,心有所待,取物轉(zhuǎn)喻,因而情感表達更為松弛、自然。《疏勒河》一詩中,“無數(shù)次,在遠行的岸邊,她揮著手,像這條樸素的河流一樣,卷起波浪撲向我臉龐”,對母親和家鄉(xiāng)的眷念,令詩人面對疏勒河時竟恍若夢中,母親揮動的手,如波浪撲來,對于細節(jié)的捕捉和超越時空的引喻,增強了詩歌的畫面感,提醒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遠大于故鄉(xiāng)的修辭”。小鎮(zhèn)“吹麻灘”,一場雪飄落,如眼前疏勒河折射著細碎的陽光,粼粼波光,映入詩人的內(nèi)心,幻想與詩意相遇?!懊\總是讓人著迷,而生活里的每件事都充滿細節(jié)”,從創(chuàng)作完整性的意義上看,阿天是一位具有寬闊視野和對話自覺的詩人。
阿天從大學時期到博士階段十余年的詩歌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出表達個人情思到多維轉(zhuǎn)向的面相,尤其是讀博期間扎實的學術(shù)訓練,使他的詩作意蘊更加豐厚、情感表達更為貼切,經(jīng)歷歲月的風霜,遠離了喧囂與虛浮,有利于他今后的創(chuàng)作。
當然,白璧微瑕,希望他在今后的寫作中,一首詩、一組詩間的變化能夠更豐富一些,以免掉入模式化寫作的怪圈。每與坐談,我都會勸他喝點、喝點,他笑著擺擺手,不勝酒力。我說,不喝點,難微醺,對文字的感覺就會變得遲鈍。他說,詩同瓊漿,文字浸潤,釀出的滋味勝于老酒。我飲下一口酒,忽而抬頭,看見一首詩緩慢地爬上他的額頭,眺望著群山之巔趕來的秋風。他眼里幾分秋意,把細碎的溫暖,當作擁抱生命的信物。
責任編輯 郭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