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諸多優(yōu)秀歷史文化內涵,對于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以紅色文化為基礎,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進行探討,分析了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指出思政課教學方面的困境,提出了多種方法和策略,以促進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效果。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
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和弘揚,紅色文化教育成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是弘揚中國精神、培育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時代價值。因此,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的必要性
(一)挖掘紅色文化的本真意蘊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中,人民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的斗爭和奮斗。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故事,不僅是中國革命的歷史遺產,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文化資源。紅色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中國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和為人民利益不懈奮斗的崇高精神,這些都是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最好示范和教材。將這些優(yōu)秀的精神力量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讓學生深刻領會“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幫助其養(yǎng)成自立自強、自強不息的優(yōu)秀品格。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對中國道路、中國特色、中國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培養(yǎng)愛國情懷和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實現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
紅色文化的學習,不僅僅是對歷史的回顧和傳承,更是對當代價值觀念的引領和樹立。在當今社會,各種價值觀念紛繁復雜,學生們往往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而迷失方向。而紅色文化的傳承,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令其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偏離正確的軌道。在教育實踐中,思政課作為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起著重要的作用。讓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育中,可以使學生對歷史有更深入地了解,令其更加自覺地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參與社會主義建設。通過紅色文化的教育,學生們能夠更加堅定自己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仰,將這種信仰內化為自己行動的動力,從而更好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責任和使命。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是青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撐,也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通過引導學生接觸理論IuluUQR5c9yobYHKgrrlgHAEgLWPD1zNXy5u9P5QQ6s=知識的同時,也要通過具體的案例、生動的故事來激勵學生,讓其在學習中感受到共產主義的偉大,感悟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紅色文化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將其融入每一位學生的心靈深處,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光榮傳統(tǒng),讓紅色文化的火種在每一個年輕人的內心燃燒起來,指引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1]。
二、高校思政課實踐面臨的困境
(1)當前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評價缺乏明確的指標和標準,教師的主觀評價和學生的自我評價容易受到個人喜好和情感因素的干擾,難以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真實水平和實踐教學的效果。一些思政課教師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認知不夠深刻,無法將其有效地融入實踐教學中。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政治觀念和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但由于思政課教師對紅色文化的理解不足,無法將其貫穿于實踐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使實踐教學的效果受到限制。此外,思政課教師在實踐教學組織和評價機制的限制下,傾向于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簡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能力得不到充分地發(fā)展。同時,教師們對于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的意愿也不足,導致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活力和創(chuàng)造性不足。因此,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評價需要加強客觀指標和評價體系的建設。應該明確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目標和要求,建立科學、客觀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
(2)高校思政課教學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師生雙方主要以課堂講授、學生聽講的形式進行交流,缺乏互動和氛圍營造。教學內容大多局限在文本解讀和歷史事實介紹上,對紅色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和當代意義進行討論的機會較少。因此,學生缺乏對紅色文化的深刻了解和體驗,教學氛圍顯得較為單一和枯燥。在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中,師生主要以單向傳授知識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較低。而在紅色文化教學中,學生應當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通過思考、探討、表達等方式與教師進行互動,共同感悟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發(fā)展脈絡。然而,由于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的制約,學生參與度普遍不高,導致紅色文化內涵的傳授和理解受到了一定的制約[2]。
(3)在高校教學體系中,實踐教學往往被邊緣化,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更是少之又少。很多院校僅把思政課作為一門理論課來講授,缺乏對實踐教學的系統(tǒng)規(guī)劃和安排。這就導致了學生只能通過書本上的知識來了解紅色文化,而無法深刻體驗和領會。思政課的實踐教學往往需要一定的物質和人力資源支持,例如,需要到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或者進行社會實踐等。然而,一些學校的資源條件有限,無法提供給學生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機會,導致思政課教學變得枯燥乏味。雖然一些思政課教師意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比較被動,往往只是簡單布置一些任務或者作業(yè)來完成實踐教學的要求,缺乏系統(tǒng)性地組織和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三、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打造教育基地
建立專門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是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深刻理解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傳承和弘揚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高校在選擇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時,應該注重挖掘地方的歷史文化內涵,確保能夠有力地傳達紅色精神。
革命老區(qū)是紅色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這些地方承載著革命先輩的光榮歷史,是革命斗爭的熱土。學生在革命老區(qū)能夠親身感受到那些英勇抗戰(zhàn)的場景,了解那些志士仁人的感人事跡。同時,學生也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革命的艱辛和偉大,進一步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紅色旅游景區(qū)也是理想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這些景區(qū)以紅色歷史文化為主題,通過展覽、表演等形式展示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讓學生在欣賞風景的同時,也能夠了解革命的光輝歷史。這種融合了游覽和教育的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愉快的旅行中汲取知識,也更加生動地展示了紅色教育的重要性和魅力。
在這些紅色文化教育基地中,學生將接受系統(tǒng)的紅色教育課程,包括紅色精神、革命斗爭等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導和講解,學生將更加深入地了解紅色文化的內涵和意義,加深對紅色精神的理解和認同。同時,學生也將參與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如參觀紅色教育基地、參與模擬革命斗爭等,通過親身體驗來感悟紅色文化的力量。學校可以邀請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老紅軍、老前輩為學生們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那段光榮歷史的真實與深刻。這種直接的接觸和互動,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奉獻精神,令其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的偉大精神。
(二)優(yōu)化傳播載體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種強大的電子信息系統(tǒng),它擁有獨特的快捷性和兼容性,可以快速傳播大量信息。因此,利用互聯網向學生傳播思想政治信息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在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中起到了關鍵作用[3]。
傳統(tǒng)的思政課教學往往以紙質教材和課堂講授為主,內容單一枯燥,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利用互聯網可以通過視頻、圖片、音頻等多種形式展現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紅色文化,并產生出學習的熱情。例如,通過播放紅色電影、紀錄片等,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紅色歷史的悲壯與壯美,激發(fā)對國家的信仰和革命精神的認同與理解。
互聯網是一個信息匯集和傳播的平臺,通過搜索引擎、學術論壇、網絡課堂等途徑,可以獲取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歷史文件、革命先烈事跡、紅色故事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靈活運用這些資源進行教學設計,使思政課更具有深度和廣度,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使用互聯網時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擾,如低俗、暴力、迷信等,影響其健康成長和正常學習。在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互聯網,教育其識別和抵制不良信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學校和家庭也應該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網絡教育管理機制,監(jiān)督和規(guī)范學生的上網行為,保障其健康安全地獲取信息。
(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高等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陣地,而紅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應當被更多地傳承和發(fā)揚。為此,高??梢栽诮虒W過程中將紅色精神融入各類學科課程中,如歷史、政治、哲學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紅色文化的精髓。
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和思考中國革命歷程中的重要節(jié)點和人物。例如,可以詳細解讀新四軍的獨特作戰(zhàn)方式,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力量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通過分析紅色文化內涵,揭示紅色精神的核心是堅定的革命意識和崇高的愛國情懷。這些歷史事件和文化內涵的講解,可以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激發(fā)其對于歷史的熱愛和對于祖國的熱情。
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紅色文化的應用能力,高校需要采取結合實際案例和問題解決等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些關于紅色文化的案例分析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和力量。通過將紅色文化的精髓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工作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傳承紅色精神,這種教學模式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也能夠幫助學生在面對挑戰(zhàn)和困難時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并且學會團結協(xié)作,共同戰(zhàn)勝困難。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發(fā)展自己的能力,不僅能夠學會理論知識,還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中。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個人發(fā)展,也對社會的建設和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四)完善師資隊伍
在高校中選拔具有紅色文化研究背景和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分析紅色精神,這些教師不僅能夠深入研究紅色文化,了解其歷史淵源和精神內涵,還能夠將這些知識和經驗運用到教學實踐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紅色精神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在教師們自身具備了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后,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令其在學習中汲取正能量,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4]。
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紅色文化傳承能力,高校可以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和研討會。通過這些活動,教師們可以相互交流經驗、分享教學方法,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將紅色文化融入教學中去,讓學生在學習中愈發(fā)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和魄力。除了在課堂中傳授知識,高校還應鼓勵教師走出課堂,走進紅色教育基地,親身感受紅色精神的魅力。通過參觀紅色革命歷史遺跡、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教師們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紅色精神的偉大和崇高,進而內化為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這種親身體驗能激發(fā)教師們的教學熱情和責任感,令其更加深入地理解紅色文化的意義和價值。
(五)豐富實踐活動
(1)高校可以邀請各界紅色文化研究專家和革命老兵等開展講座和講解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這些專家和老兵身臨其境的親歷經歷,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紅色歷史的悲壯和偉大,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拓展自己的思維和眼界,并對紅色歷史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因此,高校應該積極組織這樣的講座和講解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與專家和老兵面對面交流,進一步加深對紅色歷史的了解和認識,幫助學生傳承革命先烈的精神,培養(yǎng)其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2)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類模擬實踐活動。比如,可以組織模擬紅色革命場景表演,讓學生們親身參與到表演中,感受革命先輩們的犧牲與奉獻,讓紅色歷史變得更加生動和具體[5]。
(3)開展各種相關主題的實地考察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紅色革命根據地,親身感受那段紅色歷史的滄桑與傳奇。這樣的活動能夠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其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學生們通過走訪紅色革命根據地,感受著革命先烈們的豪情壯志,能懂得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價值觀,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結語
在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實踐中,基于紅色文化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弘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想火花,引領其走向真、善、美的人生道路,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正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應當不斷深化對紅色文化的挖掘和傳承,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中,使之成為鼓舞學生前行的力量源泉。
參考文獻:
[1]趙云,陳柯依.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路徑探析[J].時代報告,2024,(02):95-97.
[2]盈松男,廖雪.推動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研究[J].吉林教育,2023,(35):43-45.
[3]李永歌,王衛(wèi)兵.“大思政課”視域下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四維審視”[J].教育探索,2023,(10):73-77.
[4]陳根.鹽城紅色文化賦能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路徑分析[J].辦公室業(yè)務,2023,(06):35-37.
[5]肖成俊,王恩春.紅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路徑探析[J].時代報告,2022,(06):94-96.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