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琴
〔摘? ? 要〕? 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通過對信息科技的學習與應用,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文通過對小學信息科技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基于跨學科主題活動的教學實施策略,通過跨學科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學會多學科知識的融合,提升信息科技教學的效果與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 信息科技;主題活動;學科融合;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 G424?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文章編號〕? 1674-6317? ? (2024)? 14? ? 136-138
在現(xiàn)階段的學校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信息科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開展信息科技教學時要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信息科技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信息科技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以及整合性,通過跨學科主題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
一、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
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學習需求,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深度挖掘,開展多樣化、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但是在當前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以傳統(tǒng)教學理念為基礎,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信息科技知識的學習與應用。雖然信息科技知識在小學階段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由于其內容較為抽象、枯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了抵觸心理。此外,教師對信息科技教學內容進行了簡單講解后就讓學生開始學習,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與認知水平,這就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不佳。
(二)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
教師在進行信息科技教學時,過于注重對知識內容的講解與傳授。例如在教學《小鼠推箱子》這一課時中,讓學生操作練習,掌握基本知識。而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并沒有關注到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只是單純地讓學生進行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缺少對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
(三)缺乏對信息科技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
當前的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教師及時進行解決。首先是信息科技教學資源整合不到位。當前信息科技教學資源相對較為匱乏,這就導致了教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其次是信息科技教學資源與學生學習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教師在進行信息科技課程講解時會選擇一些與教材內容相關、與學科知識無關的內容來講解。這樣做雖然能夠幫助教師開展課堂活動,但對于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并沒有起到積極作用。
二、以主題活動為切入點,推進小學信息科技與其他學科的融合
(一)更新教學觀念,增強學科融合意識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其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其教學觀念、學科融合意識對于學生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對信息科技教學工作的重視程度,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信息科技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例如,在信息科技《美麗的家園》一課中,教師可以將該節(jié)課內容作為一個跨學科主題活動開展。在開展此課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關于環(huán)保的調查與研究。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總結,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以及緊迫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環(huán)境保護相關知識融入信息科技教學中。通過環(huán)保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環(huán)境污染問題帶來的危害以及治理方法。通過對環(huán)保知識與信息科技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后,學生能夠更好地將環(huán)保理念融入日常學習中。通過對信息科技與環(huán)保知識進行融合后,學生能夠在此過程中認識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所帶來的影響與危害。
(二)推進學科融合,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科內容與教材,對相關知識進行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例如在教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知識相融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信息技術對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如在學習“形狀”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與科學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對形狀的觀察來判斷物體的形狀,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師還可以將信息技術與語文、美術相融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通過對美的事物的學習與研究,能夠提升學習興趣,更好地掌握知識。
1.科學學科
在“我們的地球”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地球的組成、地球上的氣候、人類對環(huán)境的破壞、對環(huán)境的保護等內容。還可以讓學生上網(wǎng)查詢有關地球的知識,了解有關地球的知識,如哪些地方是海洋、哪些地方是陸地等內容。在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結合所學到的知識來介紹有關地球上氣候變化、環(huán)境污染等方面的內容。通過小組討論,學生了解了有關氣候變化方面的知識,并在小組中進行實踐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數(shù)學學科
數(shù)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數(shù)學知識。如在《認識時間》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時間的認識,讓學生了解到時間與日歷、時鐘、鐘表等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時間的概念。
又如在學習《統(tǒng)計與概率》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中的網(wǎng)絡表格和網(wǎng)絡數(shù)據(jù)來幫助學生了解“概率”。通過對網(wǎng)絡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統(tǒng)計,學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事件發(fā)生可能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在《計算機文化基礎》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文化基礎知識,讓學生通過對計算機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計算機操作能力。
3.語文學科
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與語文知識相關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例如在學習《海底世界》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與課文相關的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創(chuàng)設與課文相關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來了解課文內容。在小學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展示學習能力。同時,信息技術教師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設備和信息技術軟件,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例如,在學習《太陽》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電腦軟件中的錄屏功能,然后通過錄屏的方式來了解太陽的運行軌跡。當然,這種教學方式會消耗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果學生沒有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很難讓學生真正地掌握知識。但是如果學生能夠通過信息技術軟件中的錄屏功能來了解太陽運行軌跡,就可以在有限時間內了解到更多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己尋找與太陽運行軌跡相關的資料和視頻。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中,學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識。
(三)豐富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
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信息科技學習效果。首先需要利用信息科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生活中一些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信息科技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設計制作一個網(wǎng)站”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演示,利用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網(wǎng)站建設的步驟與過程,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了解網(wǎng)站建設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利用多媒體設備還可以向學生展示網(wǎng)站設計流程、相關圖片等資料,讓學生對網(wǎng)站建設有更直觀、清晰的了解。這樣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學生學習信息科技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主動地進行信息科技學習。其次也可以利用信息科技活動平臺,讓學生體驗學習樂趣。信息科技活動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廣闊的學習空間。例如,在進行“制作一個網(wǎng)絡商店”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科技平臺為學生提供電子商務、網(wǎng)絡營銷等課程資源,讓學生在課堂之外也能夠感受到信息科技學習的樂趣與魅力。
(四)加強過程評價,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在小學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過程評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感受到進步與收獲,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讓學生在作品中體會到自己的進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對作品進行評價時,以自己為例,并向其他同學說明自己是如何評價自己的作品的。通過對作品進行評價,學生在感受到自身進步的同時也能夠意識到自身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這樣就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小學信息科技教學內容豐富,教師要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從而在教學中開展跨學科主題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學習。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網(wǎng)絡、手機等媒介向學生教授語文、數(shù)學等學科知識;可以通過班級群、QQ群等途徑向學生教授科學、美術等學科知識;還可以在教學中與學生開展競賽,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跨學科主題活動中要注意將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受到不同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升學習的興趣。教師要注重將跨學科主題活動與具體學科進行結合,在實際教學中通過不同學科之間的融合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樂趣,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科技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通過對信息科技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更多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跨學科主題活動為切入點,對多學科知識加以融合與應用,幫助學生形成跨學科思維能力。教師通過對跨學科主題活動教學實施策略的研究,讓學生形成跨學科思維能力,不斷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龔能能,韓雪,張義兵.基于知識建構的小學信息科技課程跨學科學習案例設計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3(5):67-69.
[2]陳珍.小學信息科技跨學科主題項目式教學探究[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3(9):28-31.
[3]楊長遠.新課標視角下小學信息科技的跨學科融合教學實踐[J].數(shù)碼精品世界,2020(1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