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然
極寒世界斯匹次卑爾根島,聽起來像是一個只有硬漢方敢踏足的世界。然而,比利時攝影師凱瑟琳·朗布萊的作品卻向世人表明,女性也在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跡。自2018年以來,朗布萊多次前往斯匹次卑爾根島,為這里的女性居民拍攝肖像?!斑@里的女性并不想征服自然,”朗布萊說,“在她們眼中,大自然是位可以和諧共處的好鄰居?!?/p>
斯匹次卑爾根島位于挪威特羅姆瑟和北極之間,是斯瓦爾巴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極端氣候?qū)⑦@里籠罩:冬季無盡的黑夜,夏季漫長的白晝,以及這之間的短暫過渡。這里的北極荒漠景觀壯麗、樹木稀少,是馴鹿、北極狐和北極熊的樂園。到了夏天,成群的鯨魚會游到峽灣里嬉戲。
大自然從來不歡迎人類來到這里,但人類還是以探險家、捕鯨者、礦工等各式各樣的身份洶涌而來。據(jù)歷史記載,他們都是男性。
“事實上,早在100年前,斯匹次卑爾根島上就有許多女性居住了?!睌z影師凱瑟琳·朗布萊說。她專注于用相機刻畫島上女性居民的生活。與許多刻板印象不同,斯匹次卑爾根島并不完全是男性的天下。該島首府朗伊爾城約有2400人,其中近一半是女性。她們是大學(xué)的研究員,商店、餐館和酒店的服務(wù)員,探險隊的領(lǐng)隊,保護游客免受北極熊傷害的志愿者……各行各業(yè)都活躍著女性的身影。
北極熊在斯匹次卑爾根島無處不在。它們既是當(dāng)?shù)厝诵哪恐械募槲?,也是一種危險的動物,同時還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它們被制成標(biāo)本陳列在博物館里,北極熊形狀的白巧克力在世界最北端的咖啡館里出售,其形象還出現(xiàn)在城鎮(zhèn)邊緣道路出口的交通指示牌上,警告徒步旅行的游客走出這里就務(wù)必要攜帶裝填好的槍支。
對于39歲的薩拉·格拉茨來說,遭遇北極熊已經(jīng)司空見慣。數(shù)年前,這位荷蘭女性還在武裝護衛(wèi)的崗位上保護探險隊員和游客免受北極熊的襲擊。但格拉茨鮮少讓自己身陷不得不射殺北極熊的窘境。她說:“在被迫拔槍之前,你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成群結(jié)隊的人們能更輕松地應(yīng)付北極熊。我們會緊緊挨在一起,向北極熊展示我們是一個團結(jié)的整體?!贝蠖鄶?shù)情況下,北極熊都會被這幅景象嚇退。
這位藝術(shù)家十年前來到斯匹次卑爾根島,然后就此扎根。如今,她成為探險隊的隊長,長期組建全女性班底的船員團隊。起初,有些人質(zhì)疑她的權(quán)威,但很快他們的疑慮就煙消云散了。“現(xiàn)在時不時還有不服氣的男人在我面前炫耀他的槍械知識?!闭f到這里,格拉茨不禁笑了。
如果人們想在島上朗伊爾城以外的區(qū)域自由活動,很多重要技能是不可或缺的:導(dǎo)航、射擊、駕駛雪地摩托、航海?!皼]有人會教你學(xué)會這些技能,更不會幫你籌措裝備?!崩什既R采訪的一位女性說。她叫萊娜·戈德克,今年40 歲,也是一位藝術(shù)家,來自德國。2018年,她第一次乘船前往斯匹次卑爾根島。時至今日,她仍然深深癡迷于島上壯美的自然景觀,但也為氣候變化對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深感震驚?!?022年夏天,一座冰川的高度在短時間內(nèi)下降了800米,相當(dāng)于平均每天下降16米,速度之快讓人難以想象?!彼袊@道。
61歲的牧師西夫·林斯特蘭管理著朗伊爾城的斯瓦爾巴教堂。四年前,林斯特蘭來到朗伊爾城,目睹這里的人們不斷挑戰(zhàn)自我極限的壯舉后,她被深深折服了。她驕傲地宣稱:“來到斯瓦爾巴群島定居的人都非等閑之輩?!?/p>
戈德克也發(fā)出了類似的感嘆:“人人皆帶使命而來。他們在這里辛勤研究、傳播知識或積極投身環(huán)保事業(yè)?!痹谶@嚴(yán)寒的環(huán)境中,無論是魁梧的男人,還是嬌小的女人,只要裹進厚厚的冬裝,就不會有什么區(qū)別。
對于斯匹次卑爾根島上的女性來說,性別平等不再是一個富有爭議的話題,而早已融入日常生活的實踐。這座大部分被白雪覆蓋的島嶼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熔爐,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50多個民族。根據(jù)1920年簽訂的《斯瓦爾巴條約》,島嶼主權(quán)歸屬于挪威,但每個締約國的公民都有在該地工作的權(quán)利。
在斯匹次卑爾根,大自然是最大的權(quán)威。有一次,攝影師朗布萊與藝術(shù)家戈德克一起乘雪地摩托探險,路上赫然出現(xiàn)了一只帶著幼崽的北極熊。就在那一瞬間,她們果斷決定折返?!拔覀兞⒓吹纛^回去了。在斯匹次卑爾根,北極熊才是真正的老大?!备甑驴苏f。
■ 1.斯匹次卑爾根島首府朗伊爾城只有約 2400人居住,是一個真正的地廣人稀之地。
■ 2.“你無需擔(dān)心在這里交不到朋友,因為這里的人都非常友好和善,他們不會把性別或職業(yè)作為評判一個人的標(biāo)準(zhǔn)。人們在朗伊爾城的生活豐富多彩:欣賞話劇和電影、參加音樂會、在酒吧狂歡……而我獨愛駕駛雪地摩托?!薄?3 歲的米婭·斯萊塔斯是朗伊爾城的煤礦工人。這名挪威女子是她所在團隊中唯一的女性。
■ 3.圖為一輛舊式礦工巴士的駕駛艙。如今這輛車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家餐廳的吸煙室。
■ 4.朗伊爾城的工業(yè)區(qū)不過只有幾間簡陋的棚屋。
■ 5.巴倫支堡礦工居住區(qū)的一間房間被裝飾成了畫廊的模樣。
■ 6.位于朗伊爾城的斯瓦爾巴教堂是世界上最北端的教堂。
■ 7.“在斯瓦爾巴,沒有人是土生土長的,每個人都從他鄉(xiāng)而來,都在尋找新的歸屬感,同時也拋卻了一些東西:家庭、朋友和過往的生活。你會在此處找尋到真實的自我。對于一些人來說,這是一種巨大的沖擊,但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無異于真正的解放。”——牧師西夫·林斯特蘭坦言。
■ 8.羅尼婭·赫爾曼森和哈士奇幼崽在一起。她的母親正在籌備狗拉雪橇之旅。
■ 9.薩拉·格拉茨和她的狗尼莫在朗伊爾冰川上
■ 10.尼比恩地區(qū)是當(dāng)?shù)氐摹按髮W(xué)城”。由于氣候變化加劇,這里已被劃入了雪崩危險區(qū)。
■ 11.在朗伊爾城,熱心腸的人們用點滴小事踐行著互幫互助的理念:有人將一塊雪地摩托的備用件放在門口,并附上了使用說明。
■ 12.“朗伊爾城是一個小小的烏托邦,一個不折不扣的實驗村莊。許多在這里發(fā)生的事情都可以說引領(lǐng)著世界的潮流。在斯瓦爾巴,沒人會因為我是女人而懷疑我的能力。真正重要的只有我的才能和別人對我的信任?!薄?0歲的德國藝術(shù)家萊娜·戈德克如是說。自2018年以來,她經(jīng)常居住在斯瓦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