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馥萌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西安 710300)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對我國教育質量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高校輔導員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就業(yè)觀。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在其引導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為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需不斷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明確輔導員的責任。輔導員作為高校大學生的知心人、熱心人、引路人,應充分把握大學生培根鑄魂的著力點,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實效性[1]。
以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為出發(fā)點,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與可提升空間并提出相關改善建議,從而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進一步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關于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不同國家的側重層面并不相同:歐盟頒布的《教師核心素養(yǎng):需求與發(fā)展》明確指出,教師應具備的三大核心素養(yǎng)為專業(yè)學科知識、教育學技能、專業(yè)文化或態(tài)度[2]。美國相關要求指出,21世紀教師應具備指導聯邦標準課程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教育評估結果的有效解讀能力,對學生學習需求的積極反應力及對學生持久性學習熱情的塑造能力,對技術的應用能力,理解學科知識、專業(yè)知識與技術知識的關系的能力[3]。我國學者對教師核心素養(yǎng)指標的設定包括專業(yè)實務知識、教學科研能力與思想政治素養(yǎng)三方面[4]。參考上述內容,將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指標設定為熟悉學生情況、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學風班風建設、學生骨干培養(yǎng)、個人職業(yè)素養(yǎng)及工作實績等7個方面。
調研對象以高校在校生為主,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并通過“問卷星”向其發(fā)放問卷。為保證調研結果的準確性,對相關數據進行檢查,篩選并剔除無效數據,最終得到142份有效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對調研對象基本情況進行統計,第二部分通過建立上述7方面指標對當前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情況進行統計。
調研對象性別比例均衡,專業(yè)上文科生多于理工科學生,年級上多數集中在大一年級。詳見表1。
表1 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s
由于問卷涉及相關的量表問題,故在對問卷進行統計性分析前運用克隆巴赫系數對其進行信度檢驗。各主要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均在0.9以上,表明問卷的信度較高,可用于進一步分析。詳見表2。
表2 問卷的信度檢驗Tab.2 Reliability test of the questionnaire
通過描述性統計分析法對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溝通方式進行分析發(fā)現,大多數輔導員僅通過班級群與學生進行溝通,面談溝通的僅占11.27%,還有2.82%的輔導員與學生幾乎不溝通。詳見表3。
表3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方式Tab.3 Way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students
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權重進行測算,進行一致性檢驗以判斷各評價指標計算結果的一致性,即計算一致性指標C值(CR=CI/RI):計算CI值,CI=(最大特征根-n)/(n-1);結合判斷矩陣階數得到RI值;計算CR值,并進行一致性判斷。
以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yǎng)指標的7個層面為基礎,建立21個二級指標。采用層次分析方法對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各二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從而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具體結果詳見表4。
可見輔導員對學生了解程度的權重占比最大,表明此項指標最重要,也說明學生在選擇此項時的差別最大,反映出輔導員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存在差異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大學生的校園生活相對自由,與輔導員接觸較少,與輔導員溝通交流的次數有限,難以給輔導員留下深刻印象。另一原因可能是輔導員日常工作內容較多,缺少與學生長期相處的時間,會疏忽與一些學生的溝通交流。
最后一個指標工作實績涉及的選題為拖拉類,不涉及此項權重。綜合其他6方面的權重,占比最大的一級指標為思想政治教育,其中除“教育形式貼近實際生活與學生”這一二級指標外,其余三個二級指標占比均超過5%,表明學生在選擇選項時差別較大,反映出高校輔導員在下沉一線、開展相關教育及提升學生的思想水平、塑造文明行為習慣這三方面的差別較大。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輔導員與一些班干部或是善于溝通的學生交流較多,對其的教育與影響也相對較多,而對于一些不善長溝通,不主動找輔導員溝通交流的學生,輔導員可能也會因工作較多而忽略與這部分學生的溝通。同時,教師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差異較大,也表明輔導員在這方面的工作效率并不一致,存在個體差異性。
從問卷調研的整體結果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對輔導員的工作處于很滿意與滿意這兩種狀態(tài),沒有學生對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綜合評價不滿意,由此可見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yǎng)整體上處于較高水平,表明高校輔導員能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工作得到大部分學生認可。但輔導員在對學生的熟悉程度方面還有待提升。
表4 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yǎng)綜合評價指標及權重Tab.4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and weight of core literacy of college counselors
研究表明,大學生對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yǎng)的總體評價較高,但輔導員主要通過線上班級群與學生溝通,面談機會較少,在對學生的熟悉程度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差別較大。為進一步提升高校輔導員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提出以下建議:①高校輔導員相對于其他教師而言與學生溝通較多,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通過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贏得學生的青睞[5]。要不斷加強學習,嚴格要求自己,讓大學生發(fā)自內心地認可輔導員、尊重輔導員。②高校輔導員應平等地關注每個學生,深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對于一些較內向的學生,要重點進行溝通交流,在工作較為繁忙時可以通過線上的形式與學生聯系,真正地走進學生的內心,更好地為其提供建議與幫助。應定期與班干部進行溝通交流,了解班級情況及班級學生對自身的看法,對于學生提出的意見建議虛心接受并及時改正自身問題。③高校輔導員應定期組織開展道德、法紀、安全與身心健康相關的教育課程。一些學生步入大學后會放松對自己的要求,輔導員應著重關注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開展教育類課程,讓大學生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獲得知識,提升學習效率,還能更好地享受大學生活,少走彎路。在開展教育課程時要適時監(jiān)督課程的實施效果,對學生進行后期考核,對考核不合格的學生進行著重培訓,讓學生真正地從思想上約束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