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昇徽
可居讀書硯拓片
近日,在廣州圖書館舉行的“可居室藏文獻資料捐贈儀式暨《可居室藏汪宗衍致王貴忱函》首發(fā)式”上見到了許多王貴忱先生的生前好友和學生。貴老是中國當代學界的一位通才式學者,在學界及藝術(shù)界有口皆碑,所以來者是多個不同領(lǐng)域的,大家聚首暢談起各自與貴老相處的回憶。筆者有幸求學于可居室,在多年的問學中獲益良多,此篇小文擇其二三事分享,共緬王貴忱先生逝世一周年。
貴老學問淵博,著述宏富,與他談論書法時,總是有與眾不同的見解。一次我拿臨摹的《北魏人寫經(jīng)》卷請教貴老,在陽光明媚的可居室中,貴老緩緩地展卷細讀,多有勉勵語并請我寫一卷給他收藏,這是貴老對后學的一種鼓勵。我請求賜題跋語,他欣然動毫,邊思考邊寫成半文半白,優(yōu)雅簡練的跋文。
我請教貴老:“您讀書多,做學問,書法中蘊含著書卷氣,很耐人尋味。而平時未見您臨習金石碑版,何以點劃中有濃厚的金石味?”
他沉思了許久說:“我喜歡金石拓片,常觀摩,于漢鏡、宋磚、篆刻等多有把玩、題跋,久而久之腕底就融合了金石之味?!闭\然,耳濡目染,雖未刻意臨摹,但心向往之,對其藝術(shù)特征了然于胸,在以后書寫時,不知不覺地金石味奔臨筆下。
貴老常說:“窮什么都不能窮眼睛?!庇终f:“書法多練不如多看,多看碑帖還要多讀書。”這話千真萬確,閱讀的實質(zhì)是心摹,它與手臨相輔相成,屬于臨摹的另一種功夫。欣賞貴老書法,先品讀其文,再觀賞其字,特別是貴老以經(jīng)體題寫在古書上的眉批小字,與古籍氣息融和。中國書法本身不是一個單獨的藝術(shù),而是綜合性的,要有文脈才具文氣。在書法評論家眼中,書法家的字求法,畫家的字求趣,學者的字得書卷氣,碑學書家的字有金石味,帖學書家的字有滋潤豐膄肌理。但唯有貴老的字兼而有之,獨擅其美。貴老常用清李瑞清論書語寫成條幅:“學書尤貴多讀書,讀書多則下筆自雅,故自古來學問家雖不善書,而其書有書卷氣。故書以氣味為第一。不然成其技,不足貴矣?!备S貴老既久,了解也深,于貴老博大之學問未窺一二,常自愧恧。私衷常以貴老道德學問為楷則,但未及萬一耳。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貴老曾贈我端溪宋坑可居讀書硯,這方讀書硯之右上鐫“可居讀書硯。沈津題”并鐫貴老讀書小像,容止端詳,手不釋卷之態(tài)顯于石中。硯底鐫“予自幼喜讀書,緣以家貧僅至初小肄業(yè)。從軍南下,寓居嶺東,喜金石目錄版本古化諸學,有幸得周叔弢、容希白、于思泊、商錫永、潘景鄭丈指授,略有所成。友人黃爾焜先生倩人制硯,沈津先生題寫硯名,雅事也,不可不記。乙未大寒,鐵嶺王貴忱謹書?!蔽艺堄讶司卮顺幉⒁詫懡?jīng)體小字寫下《跋可居讀書硯》作為對貴老的紀念。
貴老是位有妙趣的人,寫字對他來說是“好玩”的事??删邮沂詹刎S富,翰墨飄香,在書齋的墻上掛著羅振玉先生的小字橫幅,貴老景仰羅振玉,凡羅振玉遺墨見無不收。在談及羅書深得董其昌的淡雅韻味時,他冷不丁取出一個手卷,展開竟是董其昌的綾本小草書。觀者眼福,過目終生難忘。記得董其昌曾言:“玩禮樂之器可以進德,玩墨跡舊刻可以精藝。”可以說這正是貴老的學問寫照。
在可居室感受到書藝之妙趣,書藝仿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個人的藝術(shù)天分生發(fā)出來的,是玩出來的。貴老的書法很難說是宗哪家法、哪家體的,更多可以從他所收藏的書跡來感受其脈絡(luò)。同時,貴老樂意將自己的學問和收藏與同好分享,鼓勵后學,傳承文化。在貴老寫懷念他的前輩學者、藝術(shù)家的文章中用常用到“誘學”“獎掖”等詞,而我在他言行中感受最深的也是對后學的無私關(guān)懷、誘學不倦。
貴老還贈我一本明末黃君蒨刻的《陳老蓮水滸葉子》。在后來的閱讀中,我慢慢了解到這是貴老于20 世紀60年代得于順德嚴氏,先后請盧子樞、賴少其先生題跋于書后。貴老自己兩次將研究文章題跋其后,可見對其珍視有加。20 世紀70 年代初,貴老去京拜訪李一氓先生并出示此本《陳老蓮水滸葉子》。李一氓先生乃版本學之專家,一見到便愛不釋手,貴老見狀,二話不說,即持以相贈。李一氓先生先后請藝術(shù)考古學家常任俠、工筆人物畫家潘絜茲、美術(shù)史家金維諾題跋研究論述并請著名畫家吳作人,王個簃題寫書簽。李一氓先生將此珍本捐贈給四川省圖書館收藏,后由華寶齋制版、四川省圖書館出版,宣紙精印版刊行于世。從這本書的遞藏刊行過程,體現(xiàn)出老輩學人的大智慧、大胸懷,他們對文化傳承的自覺責任,真是君子之風“留藝千古,德劭后人?!?/p>
“經(jīng)師易求,人師難得?!辟F老雖已遠行,但他的光明之心始終照亮著大家。
王貴忱先生的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