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瓊 劉露 黃暉 徐艷 萬敏娜
(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yī)院1.呼吸內科;2.全科醫(yī)學科,宜春 336000)
呼吸系統(tǒng)感染是臨床常見疾病,實驗室檢測對呼吸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及時診斷和治療方案的完善有著重要意義[1]。傳統(tǒng)檢測方法存在敏感性低、特異性差等方面的不足,而且對于罕見病原微生物等不能夠快速識別,影響診斷結果,延誤臨床治療[2]。隨著研究進展,宏基因組二代測序(metagenomic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應用于疾病的診斷,能夠更為快速、準確得對下呼吸道感染進行診斷,便于臨床及時進行目標抗感染治療[3]。本院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效果較好。匯報如下:
招募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江西省宜春市人民醫(yī)院接診的100例疑似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納入標準:①有疑似下呼吸道感染相關癥狀;②同意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及肺泡灌洗并將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c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進行mNGS檢測;③均簽署知情同意協(xié)議書。將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進行分組,每組50例。A組男女34∶16,年齡為20~78歲,平均(51.24±7.58)歲;B組男女33∶17,年齡為21~78歲,平均(52.16±7.96)歲。兩組上述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①有精神疾病或認知交流障礙者;②無配對的傳統(tǒng)培養(yǎng)者;③不能耐受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者;④mNGS樣本未通過質量控制者;⑤重要數(shù)據(jù)遺失者。剔除:①病例納入后,因各種原因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現(xiàn)不符合入選標準者;②患者依從性差,特殊生理變化,不適宜繼續(xù)接受隨訪觀察者。
A組接受mNGS及常規(guī)培養(yǎng)、細菌、真菌涂片或PCR等傳統(tǒng)檢測。B組接受常規(guī)培養(yǎng)、細菌、真菌涂片或PCR等傳統(tǒng)檢測。患者入院后根據(jù)病情予抗感染、營養(yǎng)支持等對癥治療,根據(jù)檢測結果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BALF的收集根據(jù)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操作規(guī)范進行[4]。合格的BALF根據(jù)《宏基因組分析和診斷技術在急危重癥感染應用的專家共識》[5]行mNGS檢測:①樣本滅活處理后提取核酸;②通過DNA片段化、修復末端、測序接頭連接以及PCR擴增等步驟制備文庫,然后上機進行高通量測序;③對數(shù)據(jù)進行質量控制[讀長50 bp以上檢出序列數(shù)(reads)及20 M以上測序數(shù)據(jù)量]及數(shù)據(jù)過濾(去除宿主人源序列),與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微生物數(shù)據(jù)庫進行比對分析;④報告應包括檢測出的所有病原微生物(10 bp以上的匹配獨特讀長及>1%的數(shù)據(jù)庫總數(shù)比例)及其分類、檢測內容、檢測方法、檢測結果說明及附錄;⑤臨床醫(yī)生通過綜合檢測結果及臨床特征,并結合《下呼吸道感染宏基因組二代測序報告臨床解讀路徑專家共識》[6]進行判斷。
①比較兩組檢測耗時,并以臨床最終診斷為金標準,比較兩組對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價值(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②每日1次,持續(xù)評定或檢測患者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評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 Ⅱ)[7]、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降鈣素原(proealcitonin,PCT)及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③根據(jù)衛(wèi)生部《抗菌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評價臨床療效。痊愈: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及細菌學檢查指標均恢復正常;顯效:病情明顯好轉,但上述四項中1項未完全恢復;有效:病情有一定好轉,上述四項中2項或2項以上未完全恢復;無效:病情無好轉或加重,甚至死亡??傆行?(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④觀察兩組體溫、啰音、CRP、WBC、胸片檢查改善時間。
采用SPSS 22.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土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符合偏態(tài)分布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或率表示,根據(jù)樣本條件分別采用χ2檢驗、McNemar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經(jīng)臨床最終診斷確診43例為下呼吸道感染;B組經(jīng)臨床最終診斷確診41例為下呼吸道感染。A組檢測耗時短于B組(P<0.05),對下呼吸道感染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高于B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檢測耗時及診斷價值比較
治療前,兩組APACHE Ⅱ評分、WBC、PCT及CR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APACHE Ⅱ評分、WBC、PCT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A組低于B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APACHE Ⅱ評分、WBC、PCT及CRP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APACHE Ⅱ評分、WBC、PCT及CRP水平比較(±s)
分組APACHE II評分/分WBC/(×109/L)PCT/(ng/mL)CRP/(m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組(n=43)21.14±3.4810.24±1.4620.22±2.318.18±1.040.87±0.090.39±0.074.78±0.981.77±0.26 B組(n=41)21.23±3.5715.77±2.4820.33±3.1414.27±1.380.89±0.110.61±0.094.81±1.212.59±0.32 t值0.17024.8370.31238.3991.45720.6090.20120.681 P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A組治療總有效率為100.00%,高于B組的85.37%(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n(%)]
A組體溫、啰音、CRP、WBC、胸片檢查改善時間均早于B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體溫、啰音、CRP、WBC、胸片檢查改善時間比較(±s,d)
表4 兩組體溫、啰音、CRP、WBC、胸片檢查改善時間比較(±s,d)
分組體溫改善時間啰音改善時間CRP改善時間WBC改善時間胸片檢查改善時間A組(n=43)1.98±0.642.87±0.773.02±0.753.11±0.814.22±0.94 B組(n=41)2.87±0.974.02±0.944.88±0.875.12±0.926.12±1.03 t值9.1199.79416.26216.27213.254 P值<0.05<0.05<0.05<0.05<0.05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包括急性氣管-支氣管炎、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氣管擴張等多種類型[9]。臨床上以發(fā)熱、咳嗽、咳痰等為主要癥狀,嚴重者可出現(xiàn)氣短、胸悶、呼吸衰竭甚至死亡。下呼吸道感染可由多重病原體引起,主要包括細菌、病毒、真菌、肺炎支原體、衣原體等多種病原微生物,特別是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容易并發(fā)多重病原體感染[10-11]。因此,快速微生物學診斷對于提高肺部感染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顯得尤為重要。但目前的檢測方法只能識別出30%~40%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體[12]。病原體確診的延遲通常會迫使醫(yī)生開出經(jīng)驗性的廣譜抗生素處方,大大增加抗生素的濫用以及多重耐藥菌的風險,并可能增加嚴重感染患者的死亡率。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因素,病原微生物種類呈多樣化、復雜化,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診療難度越來越大,這對臨床上病原微生物的診斷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13]。傳統(tǒng)的病原體檢測技術主要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培養(yǎng)和分離,方法包括傳統(tǒng)微生物培養(yǎng)技術、免疫學方法、PCR等,在病原體檢驗及鑒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傳統(tǒng)病原體檢測受多種因素影響,有陽性率低、耗時長、對檢測人員水平要求高等缺陷,且預防性或經(jīng)驗性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會阻礙實驗室培養(yǎng)結果,生長緩慢的病原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驗室培養(yǎng)的敏感性[14]。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種更靈敏、準確的微生物診斷方法來彌補傳統(tǒng)實驗室檢測方式的缺陷。
mNGS作為一種新型DNA/RNA測序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邊合成邊測序,即通過捕捉新合成的末端標記來確定DNA序列,可以同時測定幾百萬甚至上億條DNA或者RNA序列[15-16]。mNGS以其高通量、短耗時、無偏倚的特點在臨床工作中已逐漸得到認可,它不僅可用于多種病原體的檢測,也可用于多種標本的檢測,如痰液、血液、腦脊液、肺泡灌洗液、組織等[17-18]。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檢測耗時短于B組(P<0.05)。A組對下呼吸道感染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度均高于B組(P<0.05),說明mNGS對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診斷價值更高。A組治療后APACHE Ⅱ評分、WBC等感染指標均低于B組(P<0.05),體溫等癥狀改善時間均早于B組(P<0.05),治療總有效率高于B組(P<0.05),提示患者經(jīng)積極診斷,能更及時改善診療方案,使得患者獲得更為專業(yè)的治療,預后得到明顯提高。mNGS檢測方法雖好,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漏診率。其原因可能受數(shù)據(jù)庫完整性的影響,或者缺少基因數(shù)據(jù)庫,使得診斷效果受到影響。而且樣本前處理存在的污染可能也會影響結果。RNA的易降解性也使得檢測難度增加。還需進一步提高mNGS的檢測設備、技術等,以提高診斷準確性,更好地輔助臨床診治。
總之,mNGS對下呼吸道感染診斷的價值較好,可以輔助臨床診治,值得臨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