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雯
(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江蘇 鹽城 22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病,是一種常見的、可預防和治療的慢性氣道疾病[1]。據(jù)調(diào)查顯示[2],2018 年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數(shù)近1 億,40 歲以上中老年者患病率約為13.7%,2020 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將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 位。現(xiàn)階段臨床上尚未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確切病因,但多數(shù)學者認為該疾病是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作用于肺部及其引起肺部的異常炎癥反應共同作用下所導致的年齡、肺生長發(fā)育等因素也是促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生與惡化的因素[3]。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抵抗力比較低,容易引起細菌進入,所以易合并肺部感染。國內(nèi)外指南和大量的臨床研究文獻均提到,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的主要原因是細菌感染,抗菌藥物為該疾病重要治療手段之一[4]。但由于該疾病病機復雜,疾病遷延難愈,長時間服用抗菌藥物,易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藥效下降,不利于患者恢復,所以使用何種方式合理選用抗感染藥物,以促進規(guī)范用藥成為臨床討論熱點[5]。本研究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的痰培養(yǎng)菌種分布及耐藥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2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95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男性63例,女性32 例;年齡55~80 歲,平均年齡(67.52±3.96)歲;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20.00~26.69 kg/m2,平均BMI(23.35±2.10)kg/m2;病程2~6 年,平均病程(4.16±0.52)年。本研究經(jīng)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2021 年修訂版)》[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診斷標準;②病歷資料完整;③具有慢性咳嗽、咳痰,漸進性呼吸困難等癥狀。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腎疾病;②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③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④精神存在異常。
1.2 研究方法
1.2.1 儀器與試劑 全自動微生物質(zhì)譜檢測系統(tǒng)[安圖實驗儀器(鄭州)有限公司,豫械注準:20182400196,型號:Autof ms 1000];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奧林巴斯生物顯微鏡國食藥監(jiān)械(進)字2008 第2403657 號,規(guī)格:WalkAway-40 plus]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貝登醫(yī)療股份有限公司,閩械注準20192220068,型號:Panthera C];質(zhì)譜樣本預處理試劑[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豫鄭械備20200139 號]
1.2.2 痰標本采集和病原菌培養(yǎng) 留取痰液時,先漱口,取清晨第二口痰液。合格痰標本的判斷標準:白細胞的數(shù)目大于25 個,鱗狀細胞小于10 個,鱗狀細胞/白細胞小于1∶2.5。對于痰液濃稠不易咳出者,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引流排痰,具體操作:將纖維支氣管鏡防止病灶處,使用防污染樣本毛刷對痰標本進行采集;對于痰少患者,使用生理鹽水來進行霧化吸入,將痰液稀釋,從而促進其排出。合格痰培養(yǎng)標本應立即送檢,在2 h 內(nèi)進行痰液培養(yǎng)。對于確實無法及時送達或待處理的標本應置于4 ℃的冰箱保存,但不得超過24 h。將痰標本放入顯微鏡下進行觀察,以合格標本接種于血瓊脂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兩種培養(yǎng)基,必要時加用選擇性培養(yǎng)基或其他培養(yǎng)基,置培養(yǎng)箱中37 ℃培養(yǎng)24 h,進行病原菌分離。
1.2.3 藥敏試驗 使用全自動微生物質(zhì)譜檢測系統(tǒng)對分離病原菌進行鑒定。使用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分析系統(tǒng)進行藥敏試驗。
1.3 觀察指標對痰液培養(yǎng)標本中病原菌分布情況進行記錄、對菌群耐藥情況分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痰液培養(yǎng)標本中病原菌分布情況95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患者痰液標本經(jīng)培養(yǎng)后,共分離出30 株病原菌:革蘭氏陰性菌18 株(60.00%),其中銅綠假單胞菌6 株(20.00%),肺炎克雷伯菌7 株(23.33%),鮑曼不動桿菌5 株(16.67%);革蘭氏陽性菌12 株(40.00%),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8 株(26.67%),其他4 株(13.33%)。
2.2 痰標本中主要革蘭氏陰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革蘭氏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最高(100.00%),對頭孢唑林耐藥率>50%,肺炎克雷伯菌對阿米卡星耐藥率最低(0.00%),見表1。
表1 痰標本中主要革蘭氏陰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2.3 痰標本中主要革蘭氏陽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革蘭氏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100.00%),對克林霉素、氨芐西林耐藥率>50%,對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復方磺胺甲噁唑耐藥率≤25.00%,見表2。
表2 痰標本中主要革蘭氏陽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情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嚴重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疾病,在我國有近1 億患者中,居我國居民死因排序第3 位,已經(jīng)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量齊觀”的慢性疾病[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內(nèi)科一種高發(fā)病,嚴重危害到了患者的健康,由于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比較弱,常合并多個器官功能減弱,導致患者出現(xiàn)咳嗽及排痰的能力下降,痰液積聚在肺內(nèi),易引發(fā)肺部感染。
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的最主要誘因,通過使用抗菌藥物,有助于減少患者呼吸道內(nèi)細菌、病毒負荷,對疾病進展產(chǎn)生抑制作用,有助于預防繼發(fā)性感染;有助于根除病原菌,打破患者反復感染的惡性循環(huán),減少呼吸道的反復損傷與復發(fā)次數(shù)[8]。雖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的抗菌藥物應用指征還存在爭議,但目前國內(nèi)臨床上存在抗菌藥物過度使用等現(xiàn)象,導致細菌對抗菌藥物產(chǎn)生廣泛而迅速的耐藥性,使耐藥菌株隨之增加,使毒性反應、過敏性反應等不良反應增多。石秀芳等[9]研究發(fā)現(xiàn),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患者未獲得病原學結(jié)果前,可根據(jù)細菌的分層情況選擇敏感抗菌藥物,有助于將上呼吸道細菌負荷降低到最低水平,延緩疾病發(fā)展。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95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患者痰液標本經(jīng)培養(yǎng)后,共分離出30 株病原菌:革蘭氏陰性菌18 株(60.00%),其中銅綠假單胞菌6 株(20.00%),肺炎克雷伯菌7 株(23.33%),鮑曼不動桿菌5 株(16.67%);革蘭氏陽性菌12 株(40.00%),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8株(26.67%),其他4 株(13.33%)。這說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主要的致病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因此治療應選用具有良好抗革蘭氏陰性細菌作用的抗菌藥物。細菌培養(yǎng)有助于明確標本的致病菌,從而更好地對疾病作出判斷。細菌培養(yǎng)多與藥敏試驗同步進行,可明確致病菌及對致病菌敏感的藥物,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后意義重大。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10],革蘭氏陽性桿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中也占據(jù)較為重要地位,由此可見引起該疾病的病原菌具有多樣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是由多種病菌混合感染造成的,現(xiàn)階段在世界范圍內(nèi),新藥的研制速度遠遠跟不上細菌耐藥性發(fā)展的速度,長期經(jīng)驗性使用抗生素會引起B(yǎng) 族維生素或維生素K 缺乏,還可能引起菌群失調(diào)癥與病原菌異變。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革蘭氏陰性菌中,銅綠假單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曼不動桿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最高(100.00%),對頭孢唑林耐藥率>50%,肺炎克雷伯菌對阿米卡星耐藥率最低(0.00%)。分析原因:氨芐西林是青霉素家族中的一種抗生素,是同類抗生素中最早對多種細菌起作用的抗生素之一,自1961 年開始使用,由于氨芐西林的廣泛應用,許多細菌對氨芐西林產(chǎn)生了耐藥性;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患者多為老年人,機體抵抗能力較差,合并疾病較多,頭孢唑林藥物可治療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皮膚軟組織感染等多種疾病,患者長時間服用可使敏感菌被消滅;肺炎克雷伯桿菌對氨基糖苷類的藥物(如阿米卡星等藥物)比較敏感,肺炎克雷伯菌對阿米卡星耐藥率最低,臨床可作為首選用藥。
本研究結(jié)果還顯示,革蘭氏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100.00%),對克林霉素、氨芐西林耐藥率>50%,對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復方磺胺甲噁唑耐藥率≤25.00%。分析原因:在多數(shù)情況下葡萄球菌可以被青霉素殺死,但是極少數(shù)葡萄球菌可以生存下來,并繼續(xù)繁殖,這些細菌可適應青霉素存在的環(huán)境,從而表現(xiàn)出耐藥性。通常情況下,葡萄球菌對青霉素耐藥有以下兩種生化表現(xiàn):①產(chǎn)β-內(nèi)酰胺酶。葡萄球菌與青霉素多次接觸后,可以產(chǎn)生β-內(nèi)酰胺酶水解青霉素,從而表現(xiàn)出耐藥性。②青霉素結(jié)合蛋白(PBPs)性質(zhì)的改變。PBPs 是青霉素的作用靶位,葡萄球菌可以改變PBPs 的性質(zhì),從而大大降低其與青霉素的親和力,從而表現(xiàn)出耐藥性,且這種耐藥機制一旦產(chǎn)生,葡萄球菌可以對幾乎所有的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等)耐藥。復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為臨床常用藥物,使用頻率高,現(xiàn)已有一定耐藥性。
綜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炎主要的致病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革蘭氏陰性菌中,對氨芐西林耐藥率最高,革蘭氏陽性菌中,對青霉素的耐藥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