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偉 張武軍 呂小龍
(1.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消化二科,陜西 咸陽 712000;2.西安中醫(yī)腦病醫(yī)院門診部,陜西 西安 710082;3.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針灸科,陜西 西安 710003)
冠心病指的是冠脈粥樣硬化促使血管腔堵塞甚至狹窄,從而導致缺血缺氧以及壞死的一類心臟疾病。糜爛性胃炎指的是胃部黏膜上皮損傷,但肌層未產(chǎn)生損傷,是較為特殊的胃炎類型,當前該病發(fā)生率也呈現(xiàn)出升高趨勢,其中多數(shù)患者病程長,存在疾病反復發(fā)作的危險,會對患者正常生活產(chǎn)生影響[1]。以往對同時存在上述兩類疾病的患者采取西藥治療,雖能在短期減輕其臨床癥狀,但長期療效有限,且存在一定副反應[2]。中醫(yī)將糜爛性胃炎歸納到胃脘痛、反酸以及胃痞等范圍內(nèi),認為該疾病發(fā)生和飲食不潔、外邪入侵以及情志不暢等因素有關,使得脾胃失調(diào),濕熱之氣聚集在中焦,氣機阻滯,胃失所養(yǎng),最終引發(fā)疾病,治療時應堅持清熱利濕、行氣和胃以及活血通絡的原則[3]。據(jù)有關研究[4]顯示,三參胃炎湯用于該疾病治療效果理想,能較好改善患者病情,同時安全性高。本文旨在分析三參胃炎湯加奧美拉唑?qū)谛牟∶訝€性胃炎患者的療效和炎性因子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糜爛性胃炎患者78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9例。對照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42~70歲;平均(58.36±5.60)歲;冠心病病程2~12年,平均(4.58±1.20)年;胃炎病程1~5年,平均(3.10±0.45)年。觀察組男26例,女13例;年齡40~70歲;平均(58.74±5.52)歲;冠心病病程2~11年,平均(4.70±1.06)年;胃炎病程1~6年,平均(3.24±0.56)年。本研究得到院內(nèi)倫理委員會通過,同時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納入標準:均結(jié)合冠脈造影確診是冠心病,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是糜爛性胃炎;年齡40~70歲;依從性良好。排除標準:存在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胃癌等胃部其他疾病者;造血功能存在障礙者;存在急性心梗、不穩(wěn)定心絞痛和重度心衰等其他心臟病者;肝腎存在重度疾病者;近1個月應用過抗生素或者質(zhì)子泵抑制劑等治療者;妊娠或者哺乳階段女性;對有關藥物過敏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均予以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硝酸酯類藥物和β-受體阻滯劑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加以奧美拉唑腸溶膠囊(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20 mg/片 國藥準字H20046379),經(jīng)過口服途徑使用藥物,單次口服劑量是20 mg,2次/d,總共用藥2周。觀察組除以上治療外加以三參胃炎湯,方劑組成主要包含蒲公英15 g、丹參15 g、黨參20 g、延胡索15 g、紅花15 g、吳茱萸5 g、砂仁10 g、白芨15 g、川楝子10 g、黃連6 g、柴胡10 g、三七10 g;對存在顯著腹脹者加以蘇木10 g和木香10 g;對存在顯著噯氣癥狀者,加以枳實10 g、陳皮10 g以及佛手10 g;將上述藥物加水煎煮后取汁300 mL,分成兩次分別在早晚溫服,150 mL/次,1劑/d,總共用藥2周。
1.3觀察指標 癥狀評分:分別在治療前后對兩組胃痛、噯氣、泛酸以及腹脹幾項癥狀開展評分,得分越高,即癥狀越為嚴重[5];炎性因子:分別在治療前后抽取兩組空腹狀態(tài)下的靜脈血液3 mL,離心處理后分離得到血清,后經(jīng)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觀察血清中的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情況;副反應:主要包含惡心、嘔吐以及頭暈等。
2.1兩組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胃痛、噯氣、泛酸以及腹脹等癥狀評分相比無顯著差異(t=0.551、0.335、0.689、1.272,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訴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t=14.416、13.603、20.268、15.459,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癥狀評分比較分]
2.2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IL-6、IL-8、TNF-α及CRP水平相比無顯著差異(t=0.126、0.073、0.203、0.168,P>0.05);治療后,觀察組上述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t=10.589、7.116、10.431、16.838,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3兩組副反應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1例、嘔吐1例、頭暈1例,發(fā)生率為7.69%;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惡心1例、頭暈1例,發(fā)生率為5.13%。兩組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無顯著差異(χ2=0.214,P>0.05)。
奧美拉唑是臨床使用較多的一類質(zhì)子泵抑制劑,能對胃酸起到理想抑制效果,調(diào)節(jié)胃酸環(huán)境,修復和保護胃黏膜[6]。但冠心病糜爛性胃炎患者大多年齡較高,存在各類基礎疾病,機體情況不佳,對藥物耐受力較低,易出現(xiàn)副反應;同時糜爛性胃炎容易反復,單獨采取奧美拉唑開展治療容易復發(fā),遠期療效欠佳,一定程度使得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受限[7]。中醫(yī)學上認為,該病主要病機是濕熱阻滯中焦,導致氣機阻滯,氣滯血瘀,進而產(chǎn)生胃痛癥狀,因此,治療時主張清熱化濕、活血益氣和疏經(jīng)通絡[8]。
本文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癥狀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是三參胃炎湯內(nèi)的黨參、丹參及三七是君藥,其中黨參能益氣健脾,丹參和三七能化瘀活血,三藥聯(lián)用能活血通絡和益氣健脾;蒲公英、黃連、柴胡、紅花以及白芨是臣藥,其中柴胡能疏肝解郁,蒲公英能解毒清熱,紅花能祛瘀活血,白芨能斂瘡消腫止血,上述藥物聯(lián)用能消腫生肌和化瘀活血[9]。除此之外,延胡索、吳茱萸、川楝子、砂仁以是佐使之藥,其中砂仁、吳茱萸行氣和胃,川楝子能理氣疏肝,延胡索化瘀行氣止痛,上述藥物聯(lián)用能疏肝理氣和胃、化瘀行氣止痛[10]。在奧美拉唑的基礎上使用三參胃炎湯,能起到協(xié)同增效作用,發(fā)揮活血生肌以及調(diào)肝和胃效果,進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觀察組治療后的各項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考慮原因主要和三參胃炎湯內(nèi)的黨參、丹參及三七等中藥具備良好抗炎作用有關,因此,用藥后能減輕機體的炎癥反應,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兩組惡心、嘔吐以及頭暈等副反應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反映出三參胃炎湯加奧美拉唑不會使副反應出現(xiàn)增加,安全性依舊較高。
綜上所述,三參胃炎湯加奧美拉唑?qū)谛牟∶訝€性胃炎患者療效理想,能改善其臨床癥狀,降低到其炎性因子水平,且不會顯著增加副反應出現(xiàn),安全性高,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