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妮薩·艾力 李娜 曹淵
摘要:部分大學生受家庭、社會、學業(yè)、就業(yè)、戀愛等多方面的壓力影響,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甚至發(fā)展為心理疾病。而心理健康教育可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yǎng),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會談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為保證會談效果,教師要注重談心談話的方式、技巧,并做好談心談話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談心談話后的跟進工作,以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促使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會談技術;傾聽;激勵;預熱;目標;原則
中圖分類號:G44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6-013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關于申報遴選第三批甘肅省高校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的通知”(甘教工委思函〔2022〕2號)的立項課題研究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排解大學生的心理困惑,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包括心理知識的傳授、心理活動的體驗,還包括心理調適技能的訓練等,是集知識、體驗和訓練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活動[1]。在教學中,高校心理健康教師要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以會談等多元化方式滿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需求,使大學生學會正確管理壓力和應對挫折,以此培育大學生積極向上、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tài)。
傳統(tǒng)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xiàn)代健康觀是指心理上、身體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即整體健康,而不僅指不虛弱和沒有疾病。新概念下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會適應良好、軀體健康等四個方面[2]。這其中,心理健康包括健康的情緒、健全的意志、正常的智力、和諧的人際關系、適度的反應、協(xié)調的行為、心理特點符合年齡等七個方面[3]。
現(xiàn)階段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國內(nèi)外并沒有達成共識,其參考指標主要側重于自身行為標準、統(tǒng)計學標準、社會適應標準、經(jīng)驗標準等。而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是隨著時代變遷、文化背景變化而動態(tài)變化的,只是一個理想尺度,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不只是一個標準,同時也是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yǎng)的努力方向之一。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其心理具有青年的許多特點,但也不完全等同于社會上的青年??偨Y國內(nèi)外的研究,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標準為:心理行為與年齡特征相符、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諧的人際關系、正確的自我評價、完整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健康的情緒、正常的智力[4]。
1.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
(1)知識層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目標是使大學生了解本年齡段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及異常表現(xiàn),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掌握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及相關理論等[5]。
(2)技能層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目標是使大學生掌握自我心理調適技能等。如及時轉移注意力、換個角度看問題、換一種認知解釋事物、以積極的心理認知替代消極心理狀態(tài),并學習環(huán)境適應技能、壓力管理技能、溝通技能等[6]。
(3)自我認知層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認知目標是使大學生接納自己,客觀評價自己的心理狀況、身體條件、行為能力等,樹立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自主意識,遇到心理問題時積極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避免將心理問題發(fā)展為心理疾病[7]。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1)主體性與主導性相結合。高校既要充分發(fā)揮班主任、輔導員以及專職心理健康教師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也要借助家庭、社會的力量提高教育效果。同時,高校要鼓勵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動,成立心理健康方面的社團,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此提升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自身心理健康水平[8]。
(2)實效性與科學性相結合。高校可設立心理輔導室、心理測評室以及網(wǎng)絡咨詢熱線等,優(yōu)化心理咨詢服務平臺建設,以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切實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即根據(jù)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9]。
(3)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結合。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關注大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學段開展不同形式的幫扶、引導,進行分類引導,將他助與自助結合,以此滿足大學生群體的不同心理健康服務需求[10]。
(4)預防性與發(fā)展性相結合。高校要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逐漸形成具有本校特色、本土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同時建立學校、院系、班級、宿舍的“四級”預防體系,做好不同季節(jié)以及特殊時期的預防、干預工作,定期開展個案研究,切實提高心理危機預防干預水平,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預防和減少嚴重心理危機個案的發(fā)生[11]。
談心談話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進行思想工作的一種方式。而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涉及人的思想、心理、觀念、意識等,在人與人之間架起情感交流的橋梁[12]。談心談話工作做好了,大學生的思想就會穩(wěn)定,思想穩(wěn)定后,就會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教育也能實現(xiàn)高效發(fā)展。
1.談心談話的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談心談話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個別談話與集體談話。(1)個別談話。個別談話主要是指進行一對一的談話。當心理健康教師對來訪大學生不熟悉,需要了解其大概情況,如個體情況、家庭情況,或生活、學習上存在的困難以及心理困惑時,就可應用個別談心談話的形式。(2)集體談話。集體談話是指三人以上進行思想交流、意見交換的活動。例如,在了解大學生群體的思想狀態(tài),引導大學生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發(fā)表看法,或對大學生的共性心理問題進行研究時就可采用集體談話的形式。
2.談心談話的方法
(1)進行預熱。心理健康教師在與大學生進行談心談話時,首先要突破大學生的心理防線,營造良好的談話氣氛,尋找大學生感興趣的非心理問題話題并以適當?shù)姆绞角腥?,使大學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師的誠懇態(tài)度,并對心理健康教師建立信任感,主動敞開心扉[13]。
(2)拉近與大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大學生消除自身緊張心理并對心理健康教師產(chǎn)生一定的親近感后,心理健康教師可以親切平和的語調、友善放松的表情,表達自己對來訪大學生的關心,讓其產(chǎn)生“被接納”“被理解”的感覺,為后續(xù)的正題切入奠定基礎。
(3)步入正題。當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師生之間心理距離逐漸縮小后,心理健康教師可引入談話的主題,并聚焦主題,引導大學生傾訴自己的痛苦、煩惱,宣泄情緒,并抓住機會提出可供參考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4)把握談話時間。心理健康教師應結合大學生對自身心理問題的認識程度來決定談話時間。通常情況下,倘若大學生對問題有較深刻認識,且情緒平穩(wěn)、放松,教師可以選擇結束談心談話。如果大學生對傾訴的心理問題在思想方面有所感觸,但認識并不到位,同時愿意接受他人的幫助,心理健康教師可對其展開進一步的引導。倘若大學生在思想方面沒有觸動,同時對繼續(xù)交談呈現(xiàn)出厭煩情緒,心理健康教師應將談心談話提前結束,并適當進行冷處理。
(5)選對談話場所。之所以進行談心談話,主要是幫助大學生轉變自身思想,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心理困惑,避免將心理問題升級、發(fā)展為心理疾病。而環(huán)境不同所產(chǎn)生的教育效果有明顯區(qū)別。所以,心理健康教師要重視談心談話的場所,發(fā)揮環(huán)境對人的積極影響作用,而不僅僅考慮與大學生談心談話的時間。首先要避免人多的場所。心理問題涉及個人隱私,不宜與更多人分享,所以教師要注重環(huán)境的私密性。其次要選擇光線充足的房間。明媚的陽光可使大學生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視覺機能處于舒適、放松狀態(tài),便于談心談話的正常、順利開展。
3.談心談話的技巧
(1)傾聽。聆聽作為建立良好心理溝通關系的重要手段,相對于提問來說,可以更有效獲取來訪者的心理信息,這主要是因為提問很容易對來訪者造成心理壓力,而聆聽則可在一定程度上讓來訪者卸下心理防衛(wèi)[14]。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會談中,傾聽大學生的談話并不單純指向“聽”,心理健康教師應通過一些恰當?shù)姆磻?,聽出大學生所要講述的事情、所持有的思想觀念、所抒發(fā)的情感等。高校心理健康教師耐心傾聽大學生的敘述,這對大學生來說,是一種安慰和鼓勵,可以讓大學生勇敢地將自身存在的心理困惑、心理問題與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分享。教師在傾聽中要專注,以此讓大學生信任自己。事實上,每一位接受心理輔導的大學生,自身心理皆存在一定問題,也正因為這些困擾使得他們向教師咨詢,迫切希望與人談心并得到幫助。心理健康教師在傾聽過程中要保持微微前傾的身體姿勢,同時要與大學生的目光進行接觸,保持適當?shù)哪抗饨涣?,以便獲得言語溝通信息與非言語溝通信息,并在傾聽時鼓勵大學生勇于表達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讓大學生感受到心理健康教師對自己的關心、理解,從而產(chǎn)生信任感、親近感[15]。
(2)激勵。激勵是傾聽時及之后的適當參與、反應,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人在面對陌生人時,往往持有戒備心理,本能地保護自己,表現(xiàn)為不向陌生人說出自己的隱私,而當這種隱私和心理問題發(fā)生聯(lián)系時,有的大學生會在談心談話中出現(xiàn)停頓、沉默的情況,而這不利于談心談話的正常進行。此時,心理健康教師采取的激勵技巧就尤為重要。教師可在傾聽時或出現(xiàn)沉默時,以鼓勵表達自己對大學生的關心,引導大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例如,教師可借用某些詞匯如“嗯”“是這樣”“還有呢”等,引導大學生進一步敘述自己存在的具體心理問題或困惑,同時用“原來如此”“我能體會到”“我在陪著你”等對大學生表達自己的支持。教師也可在談心談話中為大學生播放一段輕音樂,讓大學生以愉快的心情進行談心談話。歡快、輕松的音樂可以使大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感覺,不僅能夠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消除大學生在談話中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有效減輕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將激勵技巧和聆聽技巧相互聯(lián)系,比如聆聽過程中投入的姿態(tài)、專注的目光、點頭示意等,都可以看作是對大學生的激勵,不僅能使心理健康教師走進大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還可使大學生體會到心理健康教師在仔細傾聽自己的講述,并期待會談能夠持續(xù)。
(3)用情談心。心理健康教師要做到以心換心,站在大學生的角度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并留給學生充足的說話機會,讓大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身內(nèi)心的困惑。
4.談心談話前的準備工作
(1)建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體系。高校應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或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文體娛樂活動等,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6]。高校也可通過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向大學生傳授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使大學生學會自主調節(jié)情緒,能正確處理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同時,高校要充分發(fā)揮??㈦娨?、廣播以及網(wǎng)絡平臺等多種媒介的作用,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制作、展示有關心理健康的視頻、圖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以提高大學生的心理保健能力[17]。
(2)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素養(yǎng)。心理健康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教育理念,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心理問題,并進行自我調節(jié)或尋找?guī)椭?。為此,高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首先要建設一支專兼職結合的、穩(wěn)定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其次要通過定期培訓、外出學習等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并支持心理健康教師結合實際工作開展科學研究,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5.談心談話后的跟進工作
高校心理健康教師對大學生完成談心談話后,應做好后續(xù)的跟進工作,直接將大學生的思想打通,將其所有的困惑解開,有效解決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避免出現(xiàn)經(jīng)過長時間的談心談話后,仍舊不清楚大學生內(nèi)心思想狀況的情況,或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進一步升級的情況。心理健康教師應該及時進行反饋,也就是在第一時間提供自身或他人對問題的解決方法,讓大學生掌握如何有效處理同類事情。部分心理問題源自于心理壓力,而心理健康教師通過談心談話的方式及時排解大學生心中的壓力,將會降低大學生發(fā)生心理問題的概率。在完成談心談話工作后,心理健康教師還應對大學生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憻拰W生遇到問題時的應對能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例如,當大學生在生活中或學習中遇到問題時,作為教師不要沒有原則地幫助其解決問題,否則只會讓大學生產(chǎn)生依賴心理,而應該與大學生一同分析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引導大學生主動面對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大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就會有足夠的抗壓能力,可以理性面對,有效減少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另外,結束談心談話工作后,心理健康教師應加強與大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以家校共育進一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與大學生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大學生接受談心談話之后的情緒變化、行為表現(xiàn),同時向大學生家長傳授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讓其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并及時反饋,讓談心談話的作用從學校延伸到家庭。
總而言之,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基礎。談心談話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常用方法,也是高效方法之一,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在應用談心談話方法時,心理健康教師要了解談心談話的形式,掌握談心談話的方法,把握談心談話的技巧,并做好談心談話的前期準備工作和后續(xù)跟進工作,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姜杰,吳妍.心理健康課對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yǎng)的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1,29(07):150-152.
[2]樊炳有.對整體健康內(nèi)涵及其促進理論的探究[J].四川體育科學, 2001(02):55-59.
[3]桑志芹,魏杰,伏干.新時期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的研究[J].江蘇高教,2015(05):27-30.
[4]董丹丹.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和機制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7):47-50.
[5][6][7]王心亮.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研究述評[J].甘肅高師學報, 2020,25(06):61-66.
[8][9][10][11]李焰,楊振斌.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J].中國高等教育,2020(08):18-20.
[12]楊波.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有效性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 2021.
[13]于欽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導方法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4.
[14]鐘曉虹.基于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心理教育與訓練研究———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訓練》[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22,43(03):481.
[15]沈芳.提升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溝通的有效性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16]鐘羅梅.“三全育人”視域下高?!?+4+4+2”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2(05):46-48.
[17]曹一鳴.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運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2.
Exploration of Interview Technique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Nurnisa·Aili, Li Na*, Cao Yuan
(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 Gansu Province,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Some college students are affected by various pressures from their families, society, studies, employment, love, and other aspects, resulting in som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even developing into psychological illnesse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an improve the mental health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nd promote thei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alks are an effective way to carry ou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o en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alks,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thods and skills of heart to heart conversations, and do a good job of preparation before and follow-up work after heart to heart conversations, in order to meet the service need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romote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mselves,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psychologicalhealth education;meetingtechniques;listening; motivation;preheating;objectives;princi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