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汀
小學低學段學生英語詞匯量少,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不足。部分教師只關注本堂知識的訓練,而忽視將新舊知識相結(jié)合,在課堂上只進行淺層思維訓練,未對深層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如何在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能力成為教師面臨的一個難題。筆者基于對湘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教材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升小學低學段學生英語能力進行論述。
一、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教授新知識后,如果僅就重點句型進行訓練,容易造成語言表達過于單調(diào),達不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的目的。學生對詞匯、句型等語言知識機械式記憶,容易忽視對語言知識的思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已學知識進行梳理,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以湘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4 “How old are you?”為例,在完成對話教學后,教師設置如下的對話任務,并要求學生綜合前面三個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表達和交流。
A:Hello!Whats your name?
B:Hello!My name is ...
A:How old are you?
B:Im ...
A:Nice to meet you!
B:Nice to meet you,too!
教師運用新舊知識,讓學生在語境中積極思考、充分交流。
二、培養(yǎng)學生啟發(fā)性思維
教師課堂的活動設計要能夠讓學生帶著思考學習,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體現(xiàn)“基于思考的語言輸出”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學活動要層層遞進,通過一些能啟發(fā)思維的問題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只當啟發(fā)學生思考時,學生才會“有話可說”,而不是機械地跟讀。以湘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7“Its a dog” 為例,本課的主題是動物,學習目標是使用“Whats it?”“ Its a ...”來認識動物,并能夠用“Yes,it is.”和“No,it isnt.”進行識別和判斷。為了語言能在真實的思維方式下進行表達,筆者從已學單詞dog、horse入手,引入新知識,這樣既學習了新單詞cow,又能夠讓學生通過思考來感受“Yes,it is.”和“No,it isnt.”這兩個新授句型的含義。
三、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英語學習本身是一種語言學習,語言學習最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交際功能,能夠最終將書本知識靈活地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將教材與生活相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湘少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 5“This is my family.”和Unit 6 “Whos he?”的知識目標是學習家庭成員的名稱,并能夠正確介紹自己的家人。教師可根據(jù)單元的語言知識要點,給學生設置相應的任務。
Hello,my name is________. This is my family.
He is my________. He is my________.
She is my________. She is my________.
I love my family!
教師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調(diào)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想說的,語言學習、語言交流的目的自然就達到了。
因此,低學段進行英語教學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啟發(fā)性思維和知識遷移能力,同時要優(yōu)化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思維品質(zhì)和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