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茸 王巍巍 王琛琛 洪忻
2019年全球疾病負擔(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數據表明[1],全球新發(fā)胃癌病例約127萬例,死亡病例約95.7萬例,造成傷殘調整壽命年損失約2 220萬人年。與1990年相比,2017年新發(fā)病例增加接近3.56萬,死亡病例增加約9.6萬[2]。全國第三次死因回顧調查顯示[3],江蘇省是胃癌高發(fā)地區(qū)之一。2006—2015年江蘇省胃癌死亡呈下降趨勢[4],南京市作為江蘇省省會,至今未見胃癌死亡趨勢報道。本研究利用江蘇省南京市2007—2019年死因監(jiān)測資料,分析南京市胃癌死亡時間變化趨勢,以及在不同地區(qū)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探究胃癌死亡重點區(qū)域,為南京市開展胃癌綜合防控研究提供基礎數據。
死亡數據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人口死亡信息登記管理系統(tǒng),收集200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覆蓋南京市全死因監(jiān)測數據。根據《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5](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edition,ICD-10)對死亡原因進行編碼,本研究包含2007—2019年南京市戶籍居民的胃癌死亡數據,疾病編碼為C16(ICD-10)。全市戶籍人口數據來源于南京市公安局,根據地理位置、經濟水平和非農業(yè)人口水平等因素,將南京市的12個行政區(qū)劃為城市地區(qū)(玄武區(qū)、鼓樓區(qū)、建鄴區(qū)、雨花臺區(qū)、秦淮區(qū)、棲霞區(qū))和農村地區(qū)(江寧區(qū)、浦口區(qū)、江北新區(qū)、六合區(qū)、溧水區(qū)、高淳區(qū))。
全市各級醫(yī)療機構通過死因監(jiān)測系統(tǒng)填報死亡病例信息。醫(yī)療機構、區(qū)和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填報數據進行三級質量審核。為確保數據完整準確,定期與婦幼、公安、民政和民宗等部門進行數據交換比對,查漏補缺。全市所有區(qū)報告質量均達到數據合格標準(死因判定準確性≥95%,死亡證明書填寫完整性≥95%、漏報率<5%,不明原因疾病死亡構成<5%,ICD-10編碼錯誤率<5%)。
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按總人群、性別分別計算死亡率、標化率;標化率采用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標準人口進行標化;采用早死壽命損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YLL率分析胃癌壽命損失情況[6],YLL=N×L,N為各年齡組、性別死亡人數,L為該年齡組的標準期望壽命,年齡組標準預期壽命采用WHO 2000—2015年疾病負擔中的預期壽命表[7];YLL率=YLL/該年齡組人數×1000。不同性別、不同地區(qū)惡性腫瘤死亡率的比較采用u檢驗。采用Joinpoint軟件估算惡性腫瘤死亡率和YLL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8],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007—2019年南京市因胃癌導致的死亡共32 187例,其中男性因胃癌死亡22 296例(69.27%),女性因胃癌死亡9 891例(30.73%),男性死亡率(52.64/10萬)高于女性(23.61/10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2.281,P<0.05)。城市地區(qū)居民因胃癌死亡例10 591例(32.90%),農村地區(qū)居民死亡21 596例(67.10%),城市地區(qū)居民胃癌粗死亡率(26.02/10萬)低于農村地區(qū)居民(49.56/10萬),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55.257,P<0.05)。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死亡率、標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死亡率AAPC=-2.65%,標化死亡率AAPC=-7.69%,P<0.05)。13年間,男女死亡率變化趨勢與全人群一致,歷年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男女平均死亡率比為2.23∶1,但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男性AAPC=-8.00%,女性AAPC=-8.30%)。13年間,城市地區(qū)和農村地區(qū)死亡率變化趨勢與全人群一致,歷年農村地區(qū)胃癌死亡率均高于城市地區(qū),且農村地區(qū)下降速度快于城市地區(qū)(城市地區(qū)AAPC=-7.07%,農村地區(qū)AAPC=-8.14%)(表1)。
表1 2007—2019年南京市居民分性別、地區(qū)胃癌死亡率變化趨勢(1/10萬)
南京市胃癌年齡別死亡率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胃癌年齡別死亡率在40歲之前較低,40歲后開始快速上升,男性在80歲年齡組達最高之后下降,女性至85歲達到最高峰(圖1)。0~44歲、45~59歲、60~74歲、≥75歲年齡組胃癌死亡病例分別占2.73%、14.19%、40.99%和42.10%。2007—2019年南京市總人群及男女性0~44歲、44~59歲、60~74歲、≥75歲4個年齡組胃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總人群、男性均在45~59歲年齡組下降速度最快(AAPC=-9.62%),女性在60~74歲年齡組下降速度最快(AAPC=-9.28%)(表2)。
圖1 南京市居民不同性別年齡別死亡率變化趨勢
表2 2007—2019年南京市居民分年組胃癌死亡率變化趨勢(/10萬)
2007—2019年南京市因胃癌導致的YLL合計為681 511人年,YLL率為8.09‰;2007—2019年YLL率和標化YLL率均呈下降趨勢(YLL率AAPC=-3.86%,標化YLL率=-7.88%,P<0.05),男性和女性、城市地區(qū)和農村地區(qū)居民,13年間YLL變化趨勢與總人群一致,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男性AAPC=-8.23%,女性AAPC=-8.57%),農村地區(qū)快于城市地區(qū)(城市地區(qū)AAPC=-6.61%,農村地區(qū)AAPC=-8.73%)(圖2,表3)。
圖2 南京市居民不同性別年齡別YLL率變化趨勢
表3 2007—2019年南京市不同性別、地區(qū)居民胃癌YLL率(‰)
2015年胃癌位居我國癌癥死亡譜第三位,全國約有29.1萬死亡病例,標化死亡率為13.08/10萬,2000—2015我國胃癌中標死亡率持續(xù)呈現平緩下降趨勢[9]。2015年江蘇省胃癌位居癌癥死因譜第二位,標化死亡率為17.00/10萬,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0-11]。2015年南京市胃癌位居南京市癌癥死因順位第二位[12],中標死亡率為19.36/10萬,高于同期江蘇省及全國死亡率,可見胃癌是威脅南京市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南京市胃癌防控任重道遠。
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粗死亡率和中標死亡率均呈現下降趨勢,究其原因:一是與經濟水平提高帶來的居民生活條件改善有關,過去沒有冰箱,居民多會利用腌制法來保存食物,這使得居民長期暴露于腌制過程中所產生的多環(huán)芳烴、N-亞硝基化合物等致癌物;二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倡導居民戒煙限酒,合理飲食,適量運動,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宣傳教育,從一級預防的角度來引導居民盡量避免暴露于可改變的危險因素[13-15];三是幽門螺旋桿菌(Hp)被國際癌癥研究署列為Ⅰ類致癌因子,是胃癌的生物性危險因素,使得居民認識到根除Hp是預防胃癌的有效措施,并且可顯著降低胃癌的死亡風險,并且隨著Hp檢測技術和治療手段的更新,越來越多居民主動參與Hp檢測并及時治療,及時保護自己避免長期暴露于Hp,也避免自己傳染其他人。
本研究結果顯示,南京市胃癌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且女性死亡率下降速度快于男性,兩性間差異逐漸擴大,這可能與男性的不良生活方式多于女性相關?!赌暇┦新圆〖捌湮kU因素監(jiān)測報告2017》指出,南京市成年男性危險飲酒率、有害飲酒率、每日吸煙率、紅肉攝取量、超重或肥胖比例均高于女性,蔬菜水果攝入量低于女性[16]。本研究發(fā)現,農村地區(qū)居民死亡率高于城市,且死亡率下降速度快于城市,地區(qū)差異逐漸縮小,可能與城鎮(zhèn)化水平有關。近年來,農村地區(qū)經濟快速發(fā)展,居民生活條件和受教育程度得到較大改善,居民的健康意識逐漸提高,不健康的飲食和飲食習慣得到糾正,比如腌制食品攝入減少,蔬菜水果等高膳食纖維食物攝入量增加。
胃癌年齡別死亡率在40歲之前較低,40歲后開始快速上升,男性在80歲年齡組達最高峰之后下降,女性至85歲達到最高峰。無論男性女性,50~54歲年齡組呈現爆發(fā)式增長。提示對于該年齡段人群應重點進行健康科普知識的宣傳,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胃癌篩查項目[17-18],提高胃癌早期發(fā)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的比例,降低胃癌死亡率,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減輕個人和社會的癌癥負擔。
2007—2019年南京市胃癌YLL率呈現下降趨勢,女性下降速度快于男性,兩性間差異逐漸縮小,這與胃癌死亡情況相關,13年間南京市總人群及男女性0~44歲、44~59歲、60~74歲、≥75歲4個年齡組胃癌死亡率均呈下降趨勢,總人群和男性均在45~59歲年齡組下降速度最快,女性在60~74歲年齡組下降速度最快。
綜上所述,南京市胃癌死亡率及YLL率均呈現下降趨勢,但仍處于較高水平,提示胃癌現階段仍然是威脅南京居民健康的重要惡性腫瘤,加強胃癌防控工作勢在必行;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農村地區(qū)高于城市地區(qū)。應重點關注重點人群,衛(wèi)生部門應當廣泛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網站和自媒體等方式開展健康教育,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改善吸煙、飲酒、不合理膳食等與胃癌相關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引導公眾樹立胃癌風險防范意識,了解和掌握胃癌早期癥狀識別知識與技能,合理利用衛(wèi)生服務資源,定期體檢,在發(fā)現Hp感染后及時進行規(guī)范治療,根除Hp感染。積極開展健康教育、篩查和早診早治相結合的胃癌防控策略,從服務體系、適宜技術、籌資模式、評估體系等方面,建立適宜我市的胃癌綜合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