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育永
陶行知先生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在成長的道路上,有不少事情要靠我們自己去學、去干。當你學會后,你的內(nèi)心一定會無比愉悅,并且感嘆:這是多么酷!這種酷酷的感覺,或許就是“成就感”。
從初學到收獲這種成就感,要如何表達出來呢?首先要好好想一想,學會干什么是令你印象最深刻的。確定好要寫的事例后,便可以有順序、有條理地按照寫事作文的思路,把“學會”的過程寫清楚。
把“學會”的過程寫生動,是關(guān)鍵。下面的寫作妙招,記好嘍!
加入困難,讓“學會”的情節(jié)有起伏。如果這件事情你一學就會,還有什么成就感呢?好好回憶一下,自己在學這件事情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比如我小時候?qū)W騎車,遇到了不會停車的困難。我當時在空地上騎了一圈又一圈,就是不會停下來,急得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這時,有小伙伴提醒:“停到草垛上去啊。”我聽了就向草垛騎去,結(jié)果連人帶車摔倒在地上?!安灰?,慢慢支在上面!”“噢!”我揉揉腿,又開始練習,伸出左腳慢慢地踩在草垛上,可人和車卻還在向前沖。我連滑帶拖又倒在了草垛上,頂著滿頭滿身的碎草屑,又被教訓了一番:“干嗎不剎車?”好吧,再來。這次,我到草垛跟前時,放慢車速,捏剎車,然后隨著身體左傾,左腳輕輕地順勢支在草垛上。“?。 蔽医K于停下來了!經(jīng)歷了種種困難后取得的成功往往更令人激動,也更有成就感,你說對嗎?
添上有趣的經(jīng)歷,讓“學會”的過程有趣味。我小時候?qū)W烤黃豆,在火盆里放一個罐頭蓋子,蓋子上面放上黃豆,再湊近,用小樹枝來回翻它們。突然有幾粒黃豆炸飛起來,打到我臉上。好疼??!我沒忍住,哭了。旁邊的大人笑著說:“這孩子,被黃豆崩哭了!”眼淚未干,黃豆就烤好了,我忙不迭地把它們一股腦兒倒在手里。“??!”我被燙得直叫喚,連忙把黃豆從一只手扔到另一只手,來回扔,嘴里還直吹氣。于是,我又被笑話了:“又沒人跟你搶,哈哈哈!”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把黃豆放到碗里吃起來,最后臉上又是眼淚,又是滿嘴的黑印子,把在場的人給樂得不行。看看,加入這些“糗”的細節(jié),文章是不是更有趣了?
融進自己的心情,讓人讀起來有很強的現(xiàn)場感。在“學會”的過程中,自己的心情也會跟著變化。結(jié)合“學會”的步驟,融入自己的心情,會讓讀者和你一起緊張、擔心、期待、興奮、激動……來看看蕭紅在《呼蘭河傳》里寫的跟著祖父學鏟地的有趣經(jīng)歷。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也不過趴在地上,用鋤頭亂鉤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
等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滿留著狗尾草的一片,他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p>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
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細看,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來就是了。
最后,來看看同齡人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