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家里的第一個大學生。
清華大學2019年招生宣傳片《從一到無窮大》里有這樣一段話:“在中國,70%的大學生是家庭的第一代大學生,我們曾艱難地融入校園生活,我們曾在學業(yè)上陷入困境,我們曾對未來的選擇躊躇不決?!?/p>
清華大學對此進行了長達數(shù)年的數(shù)據(jù)跟蹤,通過分析2011—2018年全國本科生家庭情況發(fā)現(xiàn),第一代大學生已成為本科生的主體。
其中,69.74%的第一代大學生來自農村,70%的有兄弟姐妹,76.89%的父母從事普通職業(yè)。
在我過往的求學經(jīng)歷里,身邊的很多同學都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學生,由于家庭文化水平較低,做“第一人”勢必面臨著一系列問題。
如果說家長的眼界決定了孩子的邊界,那我們就必須努力突破這個邊界,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
從一到無窮大的過程中,沒有傘的孩子必須努力向前奔跑。
從小到大,我最常聽父母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沒上過大學,但砸鍋賣鐵也要讓你上大學”。
他們都沒讀完初中,但特別認可接受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自始至終都很重視對我的教育。
從清華大學畢業(yè)的時候,我邀請父母來北京參加畢業(yè)典禮,他們猶豫了,因為其他同學的家長大多是知識分子,只有小學畢業(yè)的父母怕給我丟臉。
當時我的心情也有些復雜,一方面覺得很自豪,能從被譽為“清華中的清華”的蘇世民書院畢業(yè),獲得全球領導力專業(yè)管理學碩士學位,是一件能讓父母以我為榮的事。
另一方面,我會擔心父母是不是適應這樣的場合,出席畢業(yè)典禮的嘉賓都極有分量,有政界、商界、學界的100余位學生導師、教授學者,這或許是他們從未見過的場面。
但當知道他們是因害怕給我丟臉而糾結時,我反而下定了決心,鼓勵他們一定要去參加,還在畢業(yè)典禮上告訴他們:“以你們的能力,能把我送到這里,才是真的了不起?!?/p>
在年幼無知的時候,我真的嫌棄過父母。
小時候我去同學家做作業(yè),看到他們的父母在一旁輔導功課,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不僅特別羨慕我的同學,還為自己的家庭文化氛圍感到自卑和難過。
我上小學后學會的第一件事,是冒充家長簽字。以前作業(yè)或者試卷是需要家長簽字的,但爸媽根本看不懂我的作業(yè)和試卷,也根本沒有時間管。
父母工作很忙,很少關心我學習上的事情,甚至很少過問我的成績。我印象中他們唯一一次問我考得如何,是在中考出成績的時候。
但那時候已經(jīng)晚了,我的中考成績非常不理想,他們也非常自責為什么沒有早點關心我的學習。
因此,即使我是一個很自信的人,父母仍然是我的軟肋。
我一直避免和同學談起我的父母,覺得如果別人知道了我父母的文化水平,可能會影響我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
時間久了,我甚至開始嫌棄自己的父母——為什么他們在學業(yè)上幫不了我?為什么他們只是小學畢業(yè)?
我很羨慕老師家的孩子,他們在學習上遇到問題都可以尋求父母的幫助。
我印象很深的一幕是,每次家長會結束之后,家長都會圍著各科老師詢問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甚至探討如何提高成績,而我的父母在這樣的時刻往往是缺席的,我甚至常常代替父母參加家長會。
那時候我只覺得自己各方面都還算優(yōu)秀,唯獨輸在了父母上。
對當時的我而言,家庭環(huán)境是我無力改變的,甚至害怕自己會被出身所累,于是對父母充滿嫌棄和怨恨。
但我慢慢發(fā)現(xiàn),家族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爺爺奶奶當了一輩子農民,他們最迫切解決的事情是讓一家人活下來。父母從農村來到城市,讓我們有更好的生活、更多的選擇。而我從小鎮(zhèn)走進清華,在大城市扎根,連接更大的世界。
每一代人都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努力完成對上一代人的躍遷。
不久前,網(wǎng)上有一個關于“高考狀元父母職業(yè)排行榜”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其中,排名第一的職業(yè)是教師,占比高達50%;排名第二的是公務員,占比約18%;排名第三的是工程師、醫(yī)生、律師和金融等職業(yè),占約12%;再往下是工人,占11%;而人口比例很大的農民,僅占10%。
從這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父母的職業(yè)、家庭成員的受教育水平對孩子的成長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對一個家族而言,文化資本的積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我現(xiàn)在回過頭去看,當時羨慕同學的父母,卻沒有看到我的父母也在為我竭盡所能、傾其所有,讓我沒有后顧之憂地學習。
還記得中學畢業(yè)后,我獲得了一個參加國際課程項目的機會,而高昂的學費以及后續(xù)的出國費用,遠遠超出了我們家可以負擔的范圍。但父母仍然執(zhí)意讓我去外面看看,甚至不惜借錢給我交學費。后來,我成功申請到美國的“新常春藤”名校埃默里大學。
中學時的我想得很簡單,我以為父母“拋棄”了我,讓我獨自努力,后來發(fā)現(xiàn),在這條披荊斬棘的路上,我們從來都不是孤軍奮戰(zhàn)。
他們或許不是教師、公務員、工程師……但他們是這一生不求回報地愛著我們的人。
我們需要面對一個現(xiàn)實——中國有超過70%的大學生是第一代大學生。
這意味著我們的父母沒有上過大學,來自原生家庭的教育支持少之又少,也意味著作為家里第一代讀大學的我們一定會有困惑和迷茫,要自己去摸索和試錯。但我們都在努力通過讀書打破家庭帶來的局限,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
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曾經(jīng)嫌棄父母沒本事、沒眼界,意味著你已經(jīng)走出了父母的局限,而這正是他們傾盡一切想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