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琳
不論是從持續(xù)了二十多年的第八次課程改革角度來看,還是從《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來看,有一對矛盾始終出現(xiàn)在一線英語教師面前,那就是如何協(xié)調(diào)好《課程標準》所描述的教學目標與實際考試需要之間的關系??陀^地講,考試是學生的現(xiàn)實需要,決定了他們能否邁入理想的高一級學校;《課程標準》中的目標闡述代表學生的長遠需要,也代表國家對人才的期待,決定學生能否在未來的學習與生活中做到可持續(xù)發(fā)展。這兩者之間的矛盾是不言而喻的。從高考中必然存在競爭的角度來看,在實際教學中很容易出現(xiàn)只顧眼前、無暇后顧的情形,一旦進入這樣的境地,《課程標準》的落實就很容易成為一句空話。
面對這一實際矛盾,最明智的選擇依然是基于教學實際,然后到《課程標準》中尋找答案。其實,《課程標準》對此是有一定的描述的,即在“全面考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一內(nèi)容中,清晰地指出“英語學業(yè)水平考試和英語高考的命題要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社會情境中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特別是聽、說、讀、看、寫的能力”(教育部 2020)。這樣的概括實際上延續(xù)了英語教學尤其是評價的傳統(tǒng),同時強調(diào)英語學科的固有特征,以及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也就是說,英語考試所考查的是學生的語用能力。語用能力是指向具體社會情境的,表征的是學生運用英語理解和表達的水平。聽、說、讀、寫、看是高中英語教學的五個抓手,也可以視作是學生在學習英語后能力的表征方式。如果說這些闡述只是對高中英語命題的概括,那么《課程標準》中的另外一些闡述就需要更加精細的研究。下面,結(jié)合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談談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考試命題建議對高中英語教學的相關啟發(fā)。
在《課程標準》中,對考試命題建議的闡述是豐富的,其中涉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是第2點——全面考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除了上面所引用的相關闡述之外,還有一些理論闡述,可以對日常高中英語教學形成較為直接的理論啟發(fā)。這里要強調(diào)的是,相當一部分英語教師認為理論是無用的,日常教學還應采用一些實實在在、操作性強的措施。不能不說這樣的認識是狹隘的,會束縛教師自身專業(yè)成長。一個再怎么排斥理論的教師都必須承認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自己的教學是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只不過這個理論因為具有顯著的個體特征而被稱之為個人經(jīng)驗。既然當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是在《課程標準》的引導下進行的,那么基于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并形成相應的理論啟發(fā),就是充分發(fā)揮《課程標準》對教學引導作用的必然途徑。
《課程標準》中關于“全面考查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闡述還有這樣的一段:“要通過語言材料的選擇、考查重點的設置、考試項目和考試形式的設計等,直接或間接地考查學生的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教育部 2020)。這是一段概括性很強的敘述,指明了考試命題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同時指明了考試命題的過程性特征。比如,語言材料選擇的結(jié)果其實就是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具體試題;考查的重點隱藏在語言材料中,具體體現(xiàn)在留下的空白之處或問題中;考試項目與考試形式實際上是以不同的題型來體現(xiàn)的。當很多教師在考試研究中關注題型特征時,實際上就是在對這一內(nèi)涵進行關注。
通過這樣的概括性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課程標準》上的考生問題建議對日常英語教學有非常顯著的作用,緊扣這些闡述尤其是關鍵詞句,往往可以讓自己積累下來的應試經(jīng)驗更具理論意義和指導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日??荚囍笇酥劣诮虒W就要結(jié)合《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認識到高中英語學業(yè)水平考試命題質(zhì)量分析所遵循的基礎性、一致性、真實性和導向性原則。這也就意味著考試后要對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同時從語言知識、語言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對試題進行結(jié)構性分析,還要對每一道試題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提出改進命題的建議(朱神海、韋月麗 2019);教學后也要結(jié)合考試要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回顧與分析,并為后續(xù)的教學總結(jié)有價值的建議。
與此同時,基于對考試問題建議的理解,教師除了要形成教學和考試直接相關的認識外,還要形成對自身教學的正確認識。一個合格的高中英語教師應當是《課程標準》的解讀者和實踐者,既應當對學生當下的考試需要負責,又應當對其未來的成長需要負責,還應當對自身的專業(yè)成長負責。只有將這三個“負責”統(tǒng)一起來,才能在學生獲得成長的同時,讓自己的專業(yè)成長得到落實。如果這一想法得到了實現(xiàn),那么就是教學相長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生動體現(xiàn)。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考試問題建議對實踐有著怎樣的啟發(fā)呢?這種啟發(fā)要想順利總結(jié)出來,除了實踐本身外,還依賴于對實踐的記錄與分析。當然,前提在于對考試問題建議有更加深入的解讀。認真研究《課程標準》中的考試命題建議發(fā)現(xiàn),在闡述相關觀點時列舉了相應的例子,如“在閱讀理解部分,可以適當選擇涉及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語篇,試題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文化差異進行理解和判斷,對語篇反映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行分析和闡釋;寫作試題可以引導學生對現(xiàn)象、觀點、情感態(tài)度進行比較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發(fā)表或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以考查學生的思維能力”。這里是以閱讀理解和寫作試題為例進行闡述的,這兩種題型是高考英語試卷中的重點題型,也直接反映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這里強調(diào)閱讀理解題中所提供的語篇要涉及文化背景、文化差異,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強調(diào)寫作試題重在引導學生對現(xiàn)象、觀點、情感態(tài)度進行比較和分析,強調(diào)他們在寫作時必須發(fā)表或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這樣才能夠讓其思維能力充分體現(xiàn)出來。
當然,這種體現(xiàn)要想存在于實踐中,就離不開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把握:一是試題分析環(huán)節(jié),二是命題環(huán)節(jié)。
先來看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試題分析是教師的基本功,但是要超越經(jīng)驗層面而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分析結(jié)果則不容易。根據(jù)經(jīng)驗,從《課程標準》的上述闡述或舉例入手,是最好的試題分析及能力提升“捷徑”。
這里來看一個例子,即2023 年新高考全國I卷英語試題中的C 篇(限于篇幅,這里只展現(xiàn)前兩段部分內(nèi)容):
The goal of this book is to make the case for digital minimalism(including a detailed exploration of what it asks and why it works),and then to teach you how to adopt this philosophy(if you decide it’s right for you).
To do so,I divided the book into two parts. In part one,I describe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digital minimalism,starting wi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forces(that are making so many people’s digital lives increasingly intolerable),before moving on to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digital minimalism philosophy.
這兩段內(nèi)容中所提到的“數(shù)字極簡主義”是一個文化內(nèi)涵非常豐富、但不少高中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困難的概念,尤其是其中提到的數(shù)字極簡主義的哲學基礎,以及對數(shù)字極簡主義哲學的詳細討論等,對學生的閱讀提出了挑戰(zhàn)。這實際上就是前文所強調(diào)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內(nèi)容。因此,在分析試題時,教師除了要關注工具性問題(如生詞、短語、長句等,其中涉及句式結(jié)構的理解,如第一句實際上就是“主+系+不定式”作表語,分詞短語作后置定語,并含有介詞of 引導的賓語從句等)解決外,還要發(fā)掘文本中的文化元素。
這對于日常英語教學的啟發(fā)在于,在對教材中的任何一則文本進行解讀時,教師都需要有顯著的認識考試命題建議的意識,用考試命題建議的相關闡述去解讀教材中的文本,從而讓學生在形成語用能力、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同時面對考試。
比如,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1 Lights,camera,action!的 Behind the SCENES 講述的是與電影相關的話題,文本開頭提出了對電影的關注點,并提供了表演、音樂、布景等選項,強調(diào)在關注電影的時候,“Whatever your answer is,there’s always a lot more to it than first meets the eye.”。這其實是很有意蘊的一句話。整個文本中還有類似的語言。教師在讓學生讀懂這些語言的同時,理解其中的文化意味,而這種文化會支撐他們形成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更加坦然地面對諸多閱讀挑戰(zhàn)。
再來看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命題反映著教師的教學理解與表現(xiàn)能力,也反映著教師對學情的判斷能力,還反映著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一般認為,命題是教師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命題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學科測試與評價的質(zhì)量。切實提高中學英語教師的命題素養(yǎng)和評價能力是新課程改革和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陳光偉 2015)。
高考英語試題中最引人注目的題型是讀后續(xù)寫,作為壓軸題型,很多教師對其進行了分析。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命制出能夠運用于日常訓練的讀后續(xù)寫題,這里同樣要回顧考試命題建議中關于寫作試題的相關要求,如結(jié)合教材中的文本設計相關的問題。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1 Lights,camera,action! 的 Behind the SCENES 為例,可以讓學生在讀完文本后進行續(xù)寫。續(xù)寫的段首語可以設計為:
I remember a movie I saw that had a very strong visual impact:
A successful movie should include multiple elements.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結(jié)合對原文的理解及考試問題建議中的相關闡述,設計這樣的段首語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對原文中涉及的現(xiàn)象、觀點和情感態(tài)度等進行分析,或者與自己的認知進行比較。此時,學生會在此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這也能充分體現(xiàn)出其思維能力。比如,有學生這樣寫道:
I remember a movie I saw that had a very strong visual impact:Rather than having a strong visual impact,these movies can move people’s hearts. When the impact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various means in a movie,what it pursues is actually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ovie theme and the human soul. Apart from movies,the words we say and the behaviors we exhibit should all be pursued in this way.
A successful movie should include multiple elements.In addition to the elements mentioned in the original text,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should be the themes elaborated in the movie and the various carriers through which these themes are reflected.The discovery of these carriers may depen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plot in the movie,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images and even language in the play.This may be the key to interpreting a classic movie!
上面從理論與實踐兩個角度闡述了考試命題建議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啟發(fā),相信對每一個一線英語教師而言,這樣的概括都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其實,在實踐過程中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既讓考試充分發(fā)揮出人才評價與選拔的作用,又讓考試充分發(fā)揮出培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作用?
考試需要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需要之間并不是對立矛盾的,兩者理應融合在一起,成為高中英語日常教學的共同追求。如果《課程標準》給一線英語教師帶來了新的理念,那么新的理念必然需要相配套的評價體系和考試體系(周云 2014)。評價在教學中起著指揮棒的作用,而教師的教學行為必然會隨著指揮棒的指揮而起舞。如果國家層面所提供的評價具有一定的宏觀特性,那么對每一個教師而言,就需要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及對學生的分析,體會其引導作用。這種引導作用同樣應當體現(xiàn)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從理論層面來看,雖然教師天然是一個經(jīng)驗主義者,但是只有超越一般的經(jīng)驗認識并形成屬于自己的理論智慧,才能夠讓自己的教育教學生涯行穩(wěn)致遠,因此經(jīng)驗的積累與理論架構的形成應當成為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自覺;從實踐層面來看,只要走進課堂,就是進行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收獲經(jīng)驗或者教訓,其都是重要的教師專業(yè)成長資源。在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后,再將這些收獲放到考試命題建議的視野下進行研究,就可以發(fā)現(xiàn)從日常教學通往高效考試的必然途徑,而走在這條途徑上,也就是在體驗考試命題建議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引導作用。
總而言之,基于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研究表明,在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研究考試命題建議及其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啟發(fā),可以尋找到從日常教學通往高效考試的有效途徑。高中英語教師要基于這一研究,更加充分地體會考試命題建議的價值,并充分發(fā)揮其對高中英語教學的引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