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
作者介紹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翻譯家、語言學(xué)家。1940年和1950年先后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提名。曾創(chuàng)辦《論語》 《人間世》《宇宙風(fēng)》等刊物,著有小說《京華煙云》《啼笑皆非》,散文雜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shù)》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
作品簡介
《蘇東坡傳》是林語堂最得意的作品,是中國現(xiàn)代長篇傳記開標(biāo)立范之作,于1947年首次出版。它從人物的出生寫到離世,從家庭生活寫到社會活動,展現(xiàn)了蘇東坡的生活歷程。時間橫跨北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到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作者把蘇東坡生平分為若干階段,每個階段又選取富有特色的活動、事跡來描寫,對蘇東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學(xué)生活作了生動描述和深刻評價。
片段摘錄
蘇東坡這種解脫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變化,這種變化遂表現(xiàn)在他的寫作上。他諷刺的苛酷,筆鋒的尖銳,以及緊張與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現(xiàn)的,則是一種光輝溫暖、親切寬和的詼諧,醇甜而成熟,透徹而深入。
適用主題
坎坷與挫折能催人成熟;成熟是一種理性與雍容;成熟不是尖銳而是深邃。
運用示例
一個人的成熟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其中坎坷的經(jīng)歷更容易促使人走向成熟。就像蘇軾,命運的坎坷讓他變得溫暖、寬和、豁達。其實,這并不是對社會的妥協(xié),而是一種讓自己不易受傷而且更能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biāo)的改變。不是尖銳就一定能刺穿一切,光輝溫暖、親切寬和可能更容易與外界貼近,更容易接近社會本質(zhì)。
片段摘錄
事實上,在奢侈豪華的生活和簡單樸質(zhì)的生活之間,論幸福,并沒有多大不同。 高職顯位的榮耀,只有在沒有那種能力資格的人眼里,才值得羨慕。一般的道理是,在人不需要一個職位時,人家才找他去擔(dān)任;人要求取某職位時,那個職位往往不需要他。一旦官癮過足之后,快樂不見得比做個成功的鐵匠的快樂大。
適用主題
精神豐盈才能獲得快樂;擁有金錢地位并不等于幸福;幸福觀往往會因人而異。
運用示例
不要用金錢的多寡和職位的高低去衡量一個人內(nèi)心快樂的多少。就像林語堂《蘇東坡傳》中所說的那樣:“在奢侈豪華的生活和簡單樸質(zhì)的生活之間,論幸福,并沒有多大不同?!币驗樾腋2⒉灰欢ň团c金錢和地位成正比,富人有富人的煩惱,窮人有窮人的快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的快樂是整日汲汲于功名富貴的人難以理解的。
片段摘錄
真誠的友誼永遠不會特別表白的,真正的好友彼此不必通信,因為既是對彼此的友誼深信不疑,誰也不需要寫什么。一年分別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適用主題
真正的友誼是心心相?。挥颜x源自彼此間的信任;歲月會使友情更為淳厚。
運用示例
真正的友誼是一種心心相印,縱然相隔萬里、經(jīng)年累月依然銘刻于心。古今中外有多少因擁有真摯友情而被傳誦的人—— 鐘子期與俞伯牙、管仲與鮑叔牙、元稹與白居易、馬克思與恩格斯……他們的友誼,或源于彼此相知,或源于惺惺相惜,或源于對事業(yè)的追求……他們正如《蘇東坡傳》中所言“對彼此的友誼深信不疑”,而且因這份友誼而成就彼此。
余秋雨
作者介紹
余秋雨,1946年出生于浙江余姚,中國當(dāng)代作家、學(xué)者。出版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千年一嘆》《千禧之旅》等。2002年,因散文集《行者無疆》獲臺灣白金作家獎。
作品簡介
《蘇東坡突圍》一文是余秋雨散文的代表作,講述的是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被貶官之后,他的敵人們一哄而上,對他進行無恥的誹謗攻擊,東坡先生像一個被敵人圍困在狹小空間的戰(zhàn)士,忍受著精神與肉體的巨大痛苦進行精神突圍的故事。凄苦而寂寞的生活使蘇軾“只能在寂寞中惶恐”,忍受“難言的孤獨”,但困境又磨煉了他,使他“在寂寞中反省過去”,與山水對話,與古人交談,向文學(xué)領(lǐng)域進軍,成就了文學(xué)史上一代“大文豪”的美名,完成他的精神上的突圍與躍升,同時也成就了余秋雨的這篇《蘇東坡突圍》。
片段摘錄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適用主題
成熟;成長。
運用示例
成熟是一種很難用一兩個詞語作貼切描繪的人生狀態(tài)。就像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形容的那樣,成熟是一種從容與大氣,是一種豁達與圓通,是一種淡漠與寬厚。成熟褪盡了幼稚者的冒失與沖動,又不是頹廢者的圓滑與冷漠;是一種易于與他人和諧相處、與社會無縫對接的人生狀態(tài)。成熟需要人生閱歷的感悟與積累,需要風(fēng)霜雨雪的洗禮與催化。
片段摘錄
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zāi)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
適用主題
人生磨難能夠催人成熟;艱苦環(huán)境能夠促人成熟;人生孤獨能夠讓人成熟。
運用示例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挫折坎坷,會激發(fā)人們的斗志。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寫道:“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zāi)難之后,成熟于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睆哪撤N意義上說,正是接二連三的貶謫與流放,成就了偉大文學(xué)家蘇軾;若一直在京城高就,我們?nèi)绾巫x到他的《赤壁懷古》《赤壁賦》?
片段摘錄
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適用主題
研究歷史是為以史為鑒;讀懂人生當(dāng)還生命以過程;以史為鑒方能明智。
運用示例
人們在學(xué)習(xí)歷史、研究古人時,常常將歷史格式化、將人物標(biāo)簽化,這樣固然可以讓我們的學(xué)習(xí)、研究簡單易行,但我們最終收獲的卻往往不是歷史的真相和人物的真面目。余秋雨在《蘇東坡突圍》中說:“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如果我們一直沉迷于“打扮”過的歷史和臉譜化的人物,最終只能是糊弄甚至愚弄自己。
(以上所摘片段稍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