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卓
(1.上海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上海 20044;2.海南熱帶海洋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數(shù)字時代,VR技術作為一種新興媒介,在傳播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這類技術媒介帶給個體的視覺經驗、視覺結構、視覺話語均已發(fā)生了改變,本文就主要從這三方面來分析VR技術的視覺機制。
VR技術在提供更加豐富的圖像呈現(xiàn)的基礎上,帶給人們多樣而細致的視覺景象。人們在使用VR技術認識世界時,視覺經驗的技術化將不斷被加深,視覺體驗也將更多地來自于技術編碼。人類的視覺經驗是在平面圖像技術發(fā)展的背景下逐漸得以豐富的,借助印刷品、攝影作品、廣告等,人們可以感知自己眼前景物之外的時空場景,甚至可以看到一個想象的世界。
1938年,海德格爾在 《世界圖像的時代》一文中寫道,“從本質上看來,世界圖像并非意指一幅關于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為圖像了”[1]。世界正是通過技術被轉化為了一種視覺性圖像,尤其是隨著圖像技術的不斷優(yōu)化,圖像中的世界越來越“真實”,VR技術更是試圖實現(xiàn)技術中的世界形象與真實的世界形象全方位對接。
以往圖像技術所呈現(xiàn)的內容只是局部場景,人們要觀看全貌只能通過場景的線性順序并轉化自己的觀看角度,以實現(xiàn)視覺上的全面掌握。VR技術之前的媒介,主要通過延伸人類感官來實現(xiàn)感官體驗的豐富性;VR技術出現(xiàn)后,人們的感官功能逐漸在無意識中被取代。以視覺體驗為例,眼睛成為了連接大腦和虛擬現(xiàn)實技術工具的連接器,充當視覺感官功能的是虛擬現(xiàn)實技術工具,而技術不再是感官的延伸,相反,感覺器官成為了VR技術中景象的傳達工具。
VR技術的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從視覺性的角度來看,VR技術的重要影響在于觀看工具——VR眼鏡。目前,VR技術中的3D影像技術需要通過VR眼鏡才能達到3D的觀看體驗效果,眼鏡盒子與人眼共同實現(xiàn)了自我與視覺空間的連接,但是,使用者在觀看的同時也喪失了與自身所處的真實視覺空間的聯(lián)系。VR眼鏡完全包裹了使用者的眼睛,視覺空間被局限于VR所涵蓋的物理范圍,人類的視覺體驗也完全與當下的環(huán)境相隔絕,不能對現(xiàn)實世界感知到絲毫視覺上的變化。
VR技術之前的任何一種視覺媒介,都沒有將人的視覺體驗與現(xiàn)實世界完全隔離。比如,人們觀看印刷品、廣告時,視覺感受是建立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光線和空間介質中的;即使在密閉的空間中觀看電影,觀看者在視覺上享受電影體驗的同時,也仍然保持著對現(xiàn)實場景的適時感知,就算沉迷于電影世界中,在空間上,現(xiàn)實場景和電影場景仍是物理上的一個空間中不同形態(tài)的“物”。而人們一旦戴上VR眼鏡開始觀看,視覺感知與現(xiàn)實便開始脫離,仿佛完全進入了不一樣的世界中。于是,本應是拉近人們與一個遙遠世界距離感的技術,卻逐漸塑造了一個個想要借此脫離現(xiàn)實的人。
從報刊到攝影技術的推廣,再到今天的廣告、櫥窗展示等形式,越來越多的視覺景象通過技術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人類的視覺經驗不斷得到豐富,不管是“視覺的狂熱”還是“景象的堆積”,日常生活已經被“社會的影像繁殖”改變了[2]。當人們更多地信賴技術化的視覺體驗時,無論虛擬現(xiàn)實技術中的世界的真實性如何,人們也逐漸被減少了自主地認知世界和判斷世界的可能。
在海德格爾“世界的圖像化”的視覺性中,存在著一個構成看與被看的結構場景的視覺場[3]。在這個視覺場中,看與被看之間的關系是視覺性研究的重要結構元素。在VR技術中,看與被看的關系出現(xiàn)了一種錯位,即不同觀看者、觀看者與被看內容之間出現(xiàn)了溝通裂紋,相互間的共享意義空間呈現(xiàn)走向破碎的境地。
之前的印刷媒介與自動化媒介,都只刺激使用者的部分感官,無論是閱覽報刊、聽廣播、看電視,還是上網,人們的視覺聚焦點都可以隨時離開媒介內容,依然保留著器官功能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然而在VR技術中,人們很難快速同媒介內容脫離關系,現(xiàn)實中的真實信息與人的隔膜也不斷加深,VR技術完全營造了一個新的世界。
VR技術為個體提供了全方位的視覺體驗,觀看者可以自主地在空間里選擇何時觀看某個具體的圖像內容。不同于其他媒介的視覺呈現(xiàn),VR技術中的內容更加豐富,觀看和解讀的視角也因人而異。在這個完全個人化的體驗過程中,觀看者的交流交匯點逐漸收縮,虛擬現(xiàn)實中內容的共享意義空間逐漸減少乃至喪失。
報刊、廣播、電視乃至網絡等技術媒介,給人們的交流提供了一個可以共享內容的載體。它們能夠為所有的觀看者提供統(tǒng)一的視覺內容,盡管不同的觀看者會產生不同的闡釋結果,但正是這種差異產生了豐富的意義,讓不同觀看者能夠在共同的意義空間中分享自己的見解。然而,VR技術逐漸使得這種差異性走向消失,人們的共同話題逐漸從對豐富世界多樣化的交流蛻變?yōu)榱肆私鈱Ψ剿吹降氖鞘裁?,人們共同的感知體驗也越來越少。這種差異性的消逝,會使人們更多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空間和意義共享空間均走向沒落。
在VR技術中,人的獨立性被放大,人們能夠在VR技術提供的視覺世界中盡情釋放自己的視覺欲望,似乎使自我主體性得到了更大的展示。然而,在視覺世界中,“我”是不存在的,因為眼前的視覺世界即使與真實世界一模一樣,觀看者仍然無法真正參與其中;即使能夠觸摸視覺世界中的物體,也不會給觀看者帶來真實世界般的反饋。在VR技術構建的視覺世界中,除了個人的視覺具有實在的“在場”自我體驗,“我”的其他身體部位和行為能力都只能停留在現(xiàn)實世界中;同時,“我”享受著現(xiàn)實世界中的空氣和養(yǎng)分,視覺上卻喪失了與現(xiàn)實世界的所有連接。
讓·鮑德里亞曾將圖象世界形容為一個“超現(xiàn)實”世界,VR技術所帶來的視覺景象卻更像一個“超時空”世界,人們可以通過技術實現(xiàn)視覺上的“穿越”,充分感知另外一個世界的所有細節(jié),而不僅僅是人工復制的“擬象”或是二維圖像生成的“再現(xiàn)”。人們也不再僅僅處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感受技術帶來的景象,還增加了一種“靈魂出竅”式的進入另外一個世界的體驗上的結構轉變。
在VR技術的視覺場中,視覺和VR眼鏡共同聯(lián)接著關系存在的結構因子,使得視覺呈現(xiàn)得以存在,同時也生成了一個技術色彩濃厚的視覺機制。
VR技術是更加具有現(xiàn)代性的敘事模式,通過VR眼鏡實現(xiàn)的視覺呈現(xiàn),更多的是一種視覺霸權。克拉里曾以暗箱為例討論過視覺機制,他認為“暗箱執(zhí)行的是一個個別化的操作,它強迫采取一種 ‘退避’的位置,從世界退出以便調節(jié)并純化個人和現(xiàn)在這個‘外面’世界多樣內容的關系。因此,它和一種內部性的形而上學不可分割,它代表了一種私密化的主體,與外面的公眾世界分隔?!盫R技術營造的是一個更加具體而強化的暗箱,現(xiàn)實世界與再現(xiàn)場景失去交織。
VR技術以視覺為亮點的特性,賦予了視覺優(yōu)先性。然而,在虛擬現(xiàn)實的呈現(xiàn)過程中,“觀察者和整個設計的純粹運作是分離的,是在虛擬的客觀中以機械而超驗的方式重現(xiàn)的見證者”[4]。如前文所述,觀察者并不能介入到技術所呈現(xiàn)的虛擬現(xiàn)實空間中去,只是作為其意義補充的“物”而存在。除此之外,VR技術更是一個話語機制,在創(chuàng)造視覺體驗過程的同時建構著話語生產的方式,并影響人們對自我之外世界的感知。當真實世界中的所有物像都能夠通過技術轉化為一種視覺存在,并呈現(xiàn)于人們眼前時,讓·鮑德里亞口中的“擬象”便成為了愈加實在的存在。人們看似通過技術主宰著現(xiàn)實世界,但當技術的視覺呈現(xiàn)被完成時,獨善其身的主體意識也難以保持。
隨著話語機制的形成和視覺機制的影響,VR技術促使視覺政體的作用開始產生。視覺政體最早是由馬丁·杰定義的,指在視覺中心主義傳統(tǒng)上形成的一套以視覺性為標準的認知制度甚至價值秩序,用以建構從主體認知到社會控制的一系列文化規(guī)則的運作準則,形成了一個視覺性的實踐與生產系統(tǒng)[5]。在VR技術促發(fā)的視覺政體中,人處于完全接納和吸收的狀態(tài),一旦進入虛擬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隨即也脫離了與現(xiàn)實世界的視覺聯(lián)系。VR技術幾乎打破了幾個世紀以來的視覺影像發(fā)展思路——一個360度的視覺場景的展現(xiàn),意味著觀看者可以隨意尋找能夠承載自己視覺焦點的區(qū)域,視覺體驗過程不再是現(xiàn)實和“視覺世界”的切換,而是在“視覺世界”的森林里漫步。這是一個冒險的過程,也是一個迷失的過程,因為一旦進入這個森林,就意味著拋卻現(xiàn)實、完全相信視覺世界能夠給自己帶來滿足。
觀看者依賴于技術的視覺呈現(xiàn)去觀看現(xiàn)實世界或自己所未看見的世界,增加了虛擬世界中呈現(xiàn)的景象的合理性,因為虛擬技術主宰著虛擬影像生產過程之外的幾乎所有的世界景象。孟建在總結居伊·德波對視覺文化的論述時,指出了他的一個重要觀點——“景象就是獨裁和暴力,它不允許對話”[5]。在虛擬現(xiàn)實的視覺體驗中,“視覺世界”剝奪了人與自己正體驗的現(xiàn)實世界進行對話的可能,個體看似能夠擁有更多的時空體驗,主體意識卻在這種擴散中被分散乃至“肢解”。
數(shù)字時代,技術媒介帶來的只是一個無限接近真實的“仿真世界”,而這種“仿真體驗”容易使個體否定之前的“媒介經驗”。個體越相信,就等于愈加放棄了自我對真實的探知,更容易進入一個誤區(qū),覺得世界中除了技術是真實的,其他體驗都不再是真實的了。因此,對VR技術,人們要保持自我欲望的克制,在迎接一場刺激的視覺享受的同時,適當保持與它之間的距離。未來,技術媒介會進一步發(fā)展,但是,個體仍要保持人類能及時與現(xiàn)實接觸的權利。